分享

初一饺子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初一饺子

作者:李广生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这一风俗启于何时、有何讲究、有何典故,估计民俗专家有答案。我辈俗人,吃就完了,没毛病。

小时候,隐约记得,大年初一捏饺子,有捏小人嘴的寓意。小人嘴比小人心更可怕,唾沫星子淹死人,老言古语说得好。先贤把人分成两种,一是君子,一是小人,有点非此即彼的意思。堪称君子的,肯定不多,真正的小人,其实也不多。大多数人,介于君子和小人之间,有时候表现出君子的一面,有时候显露出小人的一面。祸从口出,是非全凭一张嘴,一言既出,君子小人立见分明,但也备不住会有伪君子滥竽充数。人言可畏,这道理连小孩子都懂。众口铄金,舌头根子压死人,文人和平头百姓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苏秦还是张仪,我忘了,总之是他们中的一个,落魄时被人冤枉,暴打一顿,遍体鳞伤,回到家后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不,妻子说在,他说那就好办了。游说诸侯,纵横捭阖,靠的就是一条舌头。二桃杀三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言以兴国,一言以亡国,嘴的作用大极了。

有口无心,很多人这样替自己开脱,殊不知言为心声,人们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内心世界的表达,口无遮拦说出的话,往往更真实。但真实不一定是好事,真话并不一定非要讲出来。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说假话。所以,有一种权利叫沉默,有一种责任叫沉默。当你不能保证说出的话是真话,或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把真话说出来,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有责任保持沉默。你可以不说,但要做到,说出来的是真的。沉默,既是权利,也是责任,还是底线。

老百姓捏饺子的时候,嘴里嘟囔着,捏住小人嘴,不让你搬弄是非。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既捍卫权利,又明确责任,还要坚守底线。其实,这也是做人之道——管住自己的嘴。想到这里,和老妈一起包饺子,就觉得有种自豪感,我并不是在和一个农村老太太包饺子,而是和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包饺子。

好吃不过饺子,大家都知道这句话。饺子真的那么好吃吗?我看未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饺子是家常饭中程序最为复杂的,费时费力费事。既要和面,又要调馅,还要揪剂,还要擀皮,还要包,还要煮,个头还那么小,增加很多工作量。平常人们很少吃饺子,我说的是以前,主要是因为麻烦,为吃一顿饭,耽误半天工,时间成本太高,不合算。有闲,不仅是有闲时,还要有闲心,才能吃饺子。

一个人包饺子,是件及其枯燥的事情,全家人一起动手,分工协作,一边包,一边聊家常,使得包饺子本身具有某种趣味。然后再一起吃,热腾腾的的饺子出锅,圆鼓鼓的,胖乎乎的,看着都那么喜兴,你夹一个,我夹一个,有人从里面吃出藏在馅里的果仁、硬币等,更是增加无穷乐趣。好吃不过饺子,好吃不仅指味道,饺子也不仅是饺子本身。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情趣。

包饺子还真是门技术。面要软硬适中,馅要鲜香可口,皮要薄厚均匀,包的手法多种多样。有人用捏的方式,捏出褶来,捏出各种形状,还能捏出动物的样子,像是艺术品;有人用粽的方式,饺子皮放在掌心,抹上馅,拇指轻轻一挑,饺子皮翻到虎口位置,两只手虎口相对,食指和拇指同时发力,包好了,速度快,饺子小巧玲珑。高手两只手操作一根擀面杖,能同时擀出两个饺子皮,还有人能同时擀出一沓饺子皮。包的又好看又快的,只见手指翻飞,饺子纷纷落下,跟机器似的。擀的和包的,都不耽误说话,擀皮的像朗朗弹钢琴,包饺子的像杨丽萍指尖上的孔雀舞,富于美感,堪称艺术。

饺子,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生活情趣和艺术美感,不简单。初一饺子,你吃了吗?吃就完了,没毛病。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