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日和百岁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百日和百岁

作者:李广生

今天是2019年的第100天。转眼之间,100天就过去了,是不是觉得很快?“细数时光”这件事能坚持100天,自己都觉得挺了不起的。数着日子过,有意义吗,有意思吗?已经不去想这些了。数与不数,日子都是一样的,一天还是一天,既不会多,也不会少。倒是数着数着,心里不觉恐慌起来,像个吝啬鬼,眼见着手里的钱日渐减少,干着急却一点办法没有。如果说它还有点意义或有点意思的话,恐怕就在于此吧。

100天是个整数,值得纪念。在我们乡下,小孩子出生100天和老人去世100天,都要举办一场仪式,但叫法不一样。小孩子出生100天,叫百岁;老人去世100天,叫百日。亲戚朋友都要来,摆酒设宴是必须的。酒席宴上,宾客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很难分清是庆贺百岁还是祭奠百日。小时候我就曾搞错一次,把百岁说成了百日,遭到大人的痛斥,但鸡鸭鱼肉一端上来,所有的不快都被抛到脑后,并未影响我大快朵颐。

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当然可喜可贺,虽然人们并不知道他迎接他的是怎样的一生,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但依然送上美好的祝福,希望他长命百岁。一个老人离开人世,人们不管他是否愿意离开,是否留恋这个世界,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悲伤的事情,为了表达日日夜夜的思念,所以要祭奠百日。小孩子出生一年,叫周岁。老人去世一年,叫周年。年和岁有区别吗?似乎没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即是岁,岁即是年。但对于不同的人,它们却是生与死的区别,正所谓岁岁年年人不同。

日子虽然是一样的,但人们可以赋予日子不同的内涵,比如生或死,希望或绝望,快乐或悲伤。

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我把它翻译成:看破红尘依然迷恋红尘。可是,究竟谁能认识生活的真相呢?滚滚红尘,谁能看破?到现在为止,人们仅仅知道生之后必然是死,而对于死之后的事情一无所知。死就是真相吗?如果这样认为,会不会形成对另一种真相的掩盖?既然如此,这唯一的英雄主义是不是也不存在了?

英雄的陨落总会让人心生悲戚。世界需要英雄,时代也需要英雄,虽然他们经常让世界更加混乱,让时代更加迷惘,但人类对英雄的迷恋似乎出于天性。尼采说上帝死了,于是他制造出一个“超人”。他还说:这个世界,没有事实,只有解释。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这个世界存在于我们的意志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属于自己的时代。

2019年的第一天,我在新年贺词中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实实在在干点事。课堂和教师依然是“教育人生”研究的主线,它们将更加聚焦于“生命课堂”这个主题。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为关键、以生长为核心的“生命课堂”,需要在实践的热土上生根发芽,在真实的课堂上开花结果。我不会放弃理论的完善和建构,但是我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观察和课堂实践中,与更多的一线教师在更大的范围内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生命课堂”。100天过去了,让我略感欣慰的是,自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我不敢保证能否坚持下去。再坚持100天?也许吧,尽力吧,我只能这样说。

就此打住,不知所云。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