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本土作品《家山万里梦中来》将于7·1前问世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1-01-06

会宁本土作品《家山万里梦中来》将于7·1前问世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夜以继日的创作,甘肃会宁籍人士张振东终于完成了15万余字的处女作《家山万里梦中来》,将于2021年“七一”前出版发行,为我们党百年华诞献礼。

张振东,男,汉族,1986年生于中国西部甘肃会宁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在农村长大,曾务过农,打过工,当过老师,当过大学生村官。爱远行而足蹑,乐闻问而耳钝,善绘文而笔拙,但还是搦管摛章,坚守素心,一意孤行,涉及领域广泛,如散文、诗歌,时评、新闻、理论文章等,抱志守正、秉勤执谦,些有所获。工作至今,已发表各种文章数十篇,新闻千余篇,作品散见于省内外网络媒体及报刊杂志。

下面将甘肃会宁教育名师贠守勤老师、尼泊尔驻华使馆公使苏轼(Sushil K Lamsal)先生、会宁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牛广厚老师的点评一并分享大家。

序 言

振东,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英俊靓丽,聪明倜傥,风度翩翩。与我相识者,非我之有可仰之处,乃虚心学习、见贤思齐之故也。为振东《家山万里梦中来》一书作序,实则情感所系,笔下难有惊人之句、更无存世之言为之增色,勉为其难也。

我被振东所折服者,勤奋学习、笔耕不辍,行走间必有谈吐,处事中总有学问,闲暇时诗与文并韵,独坐时情与论具形。“兴来一挥百纸尽”,妙笔磅礴走泥丸。我曾为振东写诗曰:“己亥专程赴故邦,青江驿上捡洪荒。三千年去今朝看,一骑红尘起梦乡。”

振东为我所重者,人如朝阳,时正中天,位居政务,言出权柄,但仍然能够放下身段、躬身学问,完成十数万字之文稿,实属不易,与之可比肩者甚少。

经历与学问并举,政务与人格共襄。振东的文稿多数写家乡风土人情、儿时记忆、民间传闻,而恰恰细微处正是众人容易忽略的地方,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熟稔间往往被人们不屑一顾,熟稔增长了轻视,轻视让良机擦肩而过。文稿的可鉴、可赏、可读、可品、可回味之处于此间可以窥其一斑矣!

振东的文稿部分记载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所见所闻、公务私事,日有所记而并非日记,乃思想之成果;目有所见而并非过眼云烟,乃洞察事物背后的奥秘;耳有所闻而并非听之任之,乃明辨是非之真伪也。文稿的可读之处还在于:见其文而可见其人、读其文而可读其人,受益之处明矣!

诗曰:

家山万里梦中来,彩云一片绕胸怀。

威加海内隔不断,千丈枝头雁阵飞。

刘邦有诗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个人即使干得再好、职务再高,家乡永远是魂牵梦绕的地方;一棵树纵然高可千丈、覆荫百亩,仍然能够看到一行行雁阵归来。热爱家乡并不等于守住家乡,而是守住乡愁;树高千丈并不等于牢记沃土,而是牢记根本。

读完了振东的佳作,我也从幻境中跌落到了人间;欣赏了振东的名言警句,我也从缥缈中回到了现实生活当中!

读《家山万里梦中来》,找到了梦想的出发地,看到了圆梦的旅程,想到了梦中的境界,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梦,从脚下出发,才能通向远方!

读《家山万里梦中来》或许裨益无穷,关键在于读者的取舍与爱好!

仅为序!

贠守勤

2020年11月30日

尼泊尔驻华使馆公使苏轼(Sushil K Lamsal)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家山万里梦中来》作点评。他说,“我非常荣幸为张振东先生的书附言。我被书中的真挚情感深深感动。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创造,在这无边的素笺上,用理想的霞光写出更多的人生诗篇。

致以最真挚的祝福与感谢!”

会宁一中高级教师牛广厚老师点评《家山万里梦中来》,他这样写到:

振东的文字,挟裹着热蓬蓬的烟火气,在乡土的活泼面貌里,我看到了他依旧如故的能量场。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少年壮志,如春草疯长,在不可知的天地间拼搏。振东经历过的持久的痛苦,如蜗牛般充满耐心地移动,然而熬过了无人问津的日子,终有了诗和远方。

鲁豫在《偶遇》中说: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但这世界上,也多有不动声色的人,在你暂时深陷泥沼时,她仰望着星光,给你一种简单的理解和赤诚。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的,就一定会经历最痛的。而人生就是,记住生活带给你的疼痛感,然后负重前行。坦荡活在光明里,才可能逼退黑暗。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至真至性的文字,熨贴着大地,充满着黄土味。这时的振东,一边在书写,一边在思索。

我想起了托马斯·曼在《沉重的时刻》里一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是能完成的,它就是好的。”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Cecilia Chirita)女士点评说:“我和张振东同志是在2018年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活动上认识的。振东的《家山万里梦中来》部分写的是家乡风土人情、儿时记忆、民间传闻,部分记载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所见所闻、公务私事,通篇文稿以小见大,处处充满着家国情怀,让人感触颇深,值得一读。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