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我的夜鹰号

 夜鹰急救训练营 2021-01-06

2017新年将至,感谢大家一年来的陪伴、鼓励、一起成长。

我想用十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2016年的写作历程,重温急救常识(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文章)。

一、谣言

在这个海量信息零距离获取的时代,谣言才是真正插上了翅膀,而正确的科普却没淹没。

溺水者要倒背控水、心梗咳嗽自救、癫痫要往嘴里塞东西、藿香正气丸降暑…….年年岁岁,谣言总是大致相同。

作为一个小众的急救科普号,一路追打谣言,在溺水急救科普上获得60万+的单篇阅读数、拍摄的溺水急救科普视频全网1000万浏览数。

但是,前几天,有朋友发一张图片过来,一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为公众科普的溺水急救,仍写着:首先控水。

与谣言的战斗,还要继续。

1.【今日辟谣】睡眠时胸痛发作........(8万阅读)

2.安宫牛黄丸,“救命神丹”荣耀下的致命隐患(7万阅读)

3.转!熄灭朋友圈溺水急救谣言(60万阅读)

4.你必须知道的中暑急救七大误区!(2.6万阅读)

5.癫痫、热性惊厥等抽搐发作时,这个急救动作会害人…..(6.6万阅读)

6、拍打急救,大V和他的追随者

7、天冷了,需要带老人去输液通血管吗?

8、指望 硝酸甘油和救心丸 救命?不靠谱!

9、心梗发作,十秒内自救,你真学了吗?

二、猝死

心脏骤停,看起来离我们遥远,但其实就在身边。武汉,我的急救课学员,一位50多岁大叔,突发胸痛胸闷,在家中心脏骤停,120到达急救无效最终去世。她的女儿发来微信,伤心欲绝,“夜鹰老师,可惜他不能自救”

我无言落泪。


一路走好

每年,中国有50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在1%以下。

2016年,最令媒体与公众关注的两例猝死案例,一是34岁的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另一位是44岁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两位青年才俊,一位是双胞胎爸爸,一位还没来得及养育一个孩子,英年早逝。

金波去世,我的这篇文章成为媒体与公众聚焦北京地铁急救体系的导火索。微信10万+的阅读;网易号30万阅读;丁香园微信号50万+阅读,新京报、北京晚报等众多媒体跟进采访。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们的公众急救体系原来如此脆弱不堪。

1、火车站,那一场令人沮丧的心脏骤停急救(6000阅读)

2、沐足店里,死神来了(1万阅读)

3、34岁天涯社区副主编之死,折射北京地铁急救系统性缺失(10万阅读)

4、心唤醒,直击中国公众急救的三大痛点

5、偌大的中国,居然安放不下一台AED?

6、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猝死离世丨如何识别心脏病的危险信号?(2.3万阅读)

三、马拉松

2016中国马拉松赛事超过300场,但马拉松与猝死总是形影不离。

令人欣喜的是,自从2014年广州马拉松开始首次引入AED移动骑行岗以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已经成为马拉松的标配,并发挥出起死回生之效。上海、舟山马拉松先后建功。

但在12月的厦门马拉松,仍有两位跑者离世。更科学的马拉松赛道救援体系的建设,仍有很多路要走。

马拉松赛道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是一个秀场。日常路边的倒地者大家绕着走,而马拉松赛道上的倒地者却让大家争先恐后的去按压。无论是跑者,还是医师跑者,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赛道急救的局限性。要积极参与,但不要盲目施救。

1、昨日上海马拉松,这位心脏骤停跑者获救的三个关键原因

2、被心脏骤停的马拉松跑者

3、马拉松赛道救援,直升机装Bigger不可取

四、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作为心脏骤停的急救神器。AED在国内终于迎来春天。2017将是AED井喷年。高铁、地铁、校园、飞机,都应该将AED配置作为标准配置,才能给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

1、视频:公众心肺复苏及AED使用

2、从国航急救门,看空中紧急救护的隐忧与对策

3、日本,比奔驰还要豪华的人力车

4、在这个要命的领域,广州已经落后于深圳

5、从地铁到飞机,频发的猝死事件告诉我们两件事

6、学生跑步猝死频发,不是这届学生体质不行,而是校园急救体系存在短板

五、被心脏骤停

生活中那些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的案例,固然是正能量,但也令人哭笑不得。如果医生在现场急救时也不能正确识别心脏骤停,这令人堪忧。

1、突发有人倒地,到底怎么救?

2、心肺复苏,何时开始?

3、能给活人做心肺复苏吗?

4、吓人!大胆老伯为晕厥孕妇做心肺复苏?

5、在中国,心肺复苏与掐人中没啥两样

6、门诊楼前,省级最强医院抢救团队却犯下四个低级错误

六:急诊室

作为急诊医生,在这个社会医疗体系下,是最底层的医生。而公众也把急诊当做一个24小时廉价门诊,要急、要快、要效果、要服务,不然就是辱骂和殴打。

逃离急诊,是很多医生的无奈选择。

这里有一位急诊医生的思考:

1、急诊室,为什么那么多病人?

2、急诊室丨医生啊,我能不能先看?

3、将急诊挂号费提高到100元,生命将有更多机会被拯救

4、又一个急诊医生离场......

5、急诊室,走向何方?

七:生命奇迹

院外心脏骤停,所有的生命奇迹都是旁观者、目击者创造的,不要指望急救车、不要指望医生。

1、心跳停止,别急着送到医院!

2、医生,我不懂,你们快点来

3、指望急救车救命?你得先做好这12件事!

4、丈夫没了呼吸,妻子与120调度员用一根电话线构建一个完整生存链

八:海姆立克

2016年12月17日,Dr.Henry Heimlich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6岁。作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发明人,令人敬仰。也许传播才是最好的怀念。

1、海姆立克教授去世,他发明的急救手法却继续拯救气道梗阻的人们

2、海姆立克急救术丨救命技能的6个误区

3、英国红十字会丨儿童气道异物梗阻(清醒状态)施救

九:伤医案

医患冲突之烈,在2016有增无减,2017年随着央视药价回扣报道,形势将更严峻。体制之弊,需要血来洗刷,这是怎样的悲哀。

医患互信,何时能实现?

1、300元挂号费炒到4500元,大医院挂号为何难?

2、医生心肺复苏后的汗水,换来一顿毒打

3、病人死了,医生就要陪葬吗?

4、这位香港富商的亲人没抢救过来,他说的话令我出乎意料

5、简直找死丨家属坚持掐人中,阻挡医生做心肺复苏

6、医生说丨给有钱人治病救命,真爽!

十:急救培训

2016年,我去了3个小学、7个大学校园讲授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在四川遂宁、广州南沙、广州花都、广西梧州等地的医院和医学会议讲授高质量心肺复苏课,希望将最新的、规范的急救技能向公众及医护人员普及。

在急救培训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更多反思和改进。

1、 超级大片《心脏急救全演示》之专业解读

2、专业解读:惊心动魄的海滩溺水急救

3、【急救是灵活的】心肺复苏操作误区解读

夜鹰号,集中了一个急诊医生的呼吁,虽然声嘶力竭,但个体力量终究有限。而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期待大家行动起来,每人往前走一小步,社会急救将会进一大步,为孩子创建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未来。

2017,你我再携手走一程。


急诊夜鹰:头条号签约作者,新浪微博急救科普博主

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

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