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李世民夺得天下的强力机构

 读书作乐 2021-01-06

我们知道,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以秦王李世民踩着兄弟的尸体,逼父亲李渊退位而告终。很多人好奇,李世民是如何能够和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礼,并最终掌控天下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还是秦王时的李世民,所拥有的另一个身份——

天策上将

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可授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秦王天策上将制》

天策府

隋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带着他的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挥师南下,攻取长安,并最终废帝自立,建立唐朝。

虽然唐朝建立了,可是天下并未统一。于是长子李建成留在长安帮助李渊处理政事,次子李世民常年在外领兵打仗,攻城略地。由于李世民拥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为唐朝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立下不世之功,特别是在虎牢之战后,一举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割据势力,平定华北。待他班师回朝后,长安城内均码夹道欢迎。个人威望达到顶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渊左想右想,实在找不到能给李世民加官进爵的官职,于是特设置了一个官职叫天策上将,位于武馆官府之首。李世民原先就已身兼多个高官职位,再加上这次封的天策上将,他已成为除皇帝和太子之外,实力地位最高的臣子(皇帝、太子为君)。

重要的是,天策上将还可自置官署,这给李世民发展个人势力提供了良好机会。李世民利用天策府招纳能人志士,积蓄力量,像杜淹(后来的宰相)等人,都是被安置在天策府中谋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学馆

虽然天策府可自置官署,但其机构组成人数毕竟有严格要求,而且天策府是卫府的一种,需要处理日常军务公务,单靠天策府无法吸纳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效力。

于是李世民在长安秦王府中又开设了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这些人都是从王府幕僚、天策府官员、社会招纳等方面汇集而来。文学馆是做什么呢?李世民说自己平日多四方征战,读书太少,于是召集这些人来请教学问。其实这些人就是李世民的政治智囊团,平日商讨的可不仅仅是做学问这么单一的事情。我们来看看这其中著名的“十八学士“有哪些人:

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

看到这些名字,是不是很熟悉?这几乎就是支撑李世民发动政变以及后期治理国家的主力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知道,古代王朝政治机构一般都有两套人马:皇帝率领的治理国家的朝廷文武百官和太子率领的准备未来接班的东宫储备官员。而李世民通过天策府文学馆还有自己的秦王府,俨然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两套人马之外的“小朝廷”,加之李世民本身战功彪炳,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更是太子李建成不可比拟的,这让李世民有了与大哥争权的实力。

强烈的危机感让李建成开始警惕自己这虎视眈眈盯着皇位的二弟,他联合三弟李元吉着手瓦解李世民集团,将其府中人才借故调离他处,同时主动请缨带兵打仗,建立军功。只可惜,同样个人能力杰出的李建成此时已撼动不了李世民这棵大树了,李世民在他幕僚的建议下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外设伏,一举斩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更是将他们的儿子全部屠戮干净,永绝后患。随后,李世民入宫逼着李渊立自己为太子,更是在两个月后成功登基坐上龙椅,也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天策府和文学馆也在李世民入主东宫之后完成了他们的使命,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