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日思】再丑也掩盖不了才华的锋芒——楷书之王欧阳询

 夜读日思 2021-01-06

欧阳询,唐初大书法家,字信本,官至太子率更(音:绿京)令,所以后世亦给他起外号“信本”或“率更”。欧阳询自幼喜爱书法,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后不断糅合了六朝北派书法余韵,博采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其“秀骨清相”而达到了“自成一家”的艺术高度。欧阳询在楷书、隶书、草书等书体上均有造诣,其中尤以楷书为最,他的楷书作品体势纵长,结构独异,笔力险劲,后人尊称为“欧体”。他写的《张翰思鲈帖》《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作品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不同寻常的书法家,你就知道,再丑也掩盖不了才华的锋芒!

丑男·才子·教科书

而对欧阳询不同,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杂记,在记述他丑陋的同时,背后都隐隐约约地暗含有佩服和褒奖之意,并且记载版本最多,民间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说欧阳询是唐代的一品丑男,一点不为过,我们看看丑男逆袭的人生吧。

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他不仅读得快,记忆力也属上乘。长年的苦读使他博通经史。从现在留下来的《艺文类聚》来看,我们不能不惊异于他的学问是如何的渊博了。

关于他的丑,都已经惊动当时天子了,你说他丑的是不是很轰动呢!欧阳询的书名,在唐高祖时朝,不仅在国内十分著名,且已誉满海外。朝鲜国曾派使者采购求他的作品。唐高祖听了这件事后,半带玩笑地赞赏道:“他们看了欧阳询的作品,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个非常漂亮而魁梧的人吧!”

唐孟《本事诗》记载:国初长孙太尉见欧阳率更姿形么陋,嘲之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猴。”询亦酬之曰:“索头连背暖,漫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太宗闻之而笑曰:“询此嘲,岂不畏皇后闻邪?”

翻译过来就是说,长孙无忌本想拿欧阳询开涮嘲讽,不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大脚丫子。这段史料不但让后人知道了欧阳询是一个身体瘦小而且长得像猴子的人,而且让人们欣赏到了欧阳询的睿智和机敏。长孙无忌是太宗的小舅子,欧阳询照样予以回击,他是不怕皇后知道的。同时,欧阳询信口捻诗一首,不但表现了机智聪明有才华,也把长孙无忌生性怕寒、长着圆脸、头戴厚帽、穿着另类连裆裤的形象嘲弄得淋漓尽致、幽默风趣、入木三分,不得不说风趣之极。

人生在世几十年,每个人都想自己长得好一些,然而,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由父母来决定,自己说了不算,只能听天由命,长得好,是父母的功劳,长得丑,也不算他们的过错。丑,与生俱来,既丑之,则安之,不管是丑得飞沙走石,还是鬼斧神工,都不能没有骨气和自信,丑就要丑的够潇洒,丑的有才气,丑的与众不同,丑的让人佩服。相貌丑陋的欧阳询,用他八十五年的坦荡人生历程,展现了他的美丽个性,为中国丑男人如何对待人生奉献了一部美丽的教科书。

长寿·全能书法家·理论家

欧阳询84岁,柳公权87岁、颜真卿遇害时已76岁,陆游85岁,文征明90岁,董其昌81岁……张大千84岁, 张伯驹84岁,刘九庵84岁,吴冠中91岁,齐白石93岁,启功93岁,赵无极93岁, 徐邦达101岁,朱屺瞻105岁,晏济元 110岁……今天,你书画了吗?

欧阳询属于长寿之人,他一共活了85岁左右(556—641)。唐朝建国是在公元618年,欧阳询死时是在唐太宗贞观时期,历经战乱,进入李渊(高祖)武德时期后又在贞观时期生活了14年左右。欧阳询进入唐朝时,已经62岁了。

《化度寺碑》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所书,共三十五行,每行三十三字。此碑在宋代断毁,传世拓本甚多,最珍贵的是上海吴县吴氏四欧堂藏本,现存上海博物馆。笔法精绝,结体高妙,严劲缜密,深合体方笔圆之意,风格雄健雅致,气象浑穆高简,是人书俱老的重要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为其七十六岁时所书,是欧阳询应诏之作,书写时恭谨严肃,一笔不苟,法度森严。笔法瘦劲,法度森严,于提按中见方圆,于疏朗中见险峻。间架结构中宫紧缩,四维张开,伸敛有度,收纵自如,平正中见险竣,开唐楷方正峻利之先风,为学习楷书的典范之作。

唐张怀《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其“八诀”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对书法理论研究的如此惟妙惟肖、如此传神,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啊!

名扬海外·三天三夜·情迷二王

《朝日新闻》是日本综合性报纸之一。这张创刊百余年的报纸经过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全日本知名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然而,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朝日新闻》的报头四个字,并非是日本人题写,而是出自中国古代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由他所写的字合成的,感觉自己真是涨姿势,日本人对他的崇拜可见一斑。

由于欧阳询的书法独树一帜,因此赢得了海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欢和尊崇。当时,高丽王就曾派使者前来中国专门求其墨迹;日本人对欧阳询的书法更是景仰万分,所以《朝日新闻》创刊时,便想到了请欧阳询来“题写”报头四个字。可是,《朝日新闻》于1879年创刊,而欧阳询死于641年,两者相差1200多年,千余年前的古人如何替后人题写报头呢?原来,《朝日新闻》在日本大阪创刊时,有几位筹备委员是当时日本国内有名的书法家,他们特别尊崇欧阳询的书法,便找出欧阳询的《宗圣观记》书法作品,从中选出“朝”、“日”、“闻”三个字,用双钩法描成“填本”,但帖中没有“新”字,他们就找出“亲”字(繁体)和“析”字,分别剔除“见”和“木”旁,合成一个“新”字。就这样,四个饱满瘦劲的“朝日新闻”便成为日本人至今仍爱不释手的报头之一,欧阳询大师为国争光,值得赞叹。

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欧阳询的学习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技能不能掌握呢。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在饱尝忧患中成长起来的欧阳询,其过人之处,在于能以平静的心态和自重、自爱、自信、自强的坚忍精神,对待嘲讽、歧视、冷遇和一切苦难,在难堪的不幸和厄运面前,表现出超常的抗压能力。他以不幸为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拼搏奋斗,以慧赢人,靠才吃饭,变不利为有利,促使不幸向有幸转化。这些不但值得书法爱好者学习,也是我们人生的典范,给我们很多很多人生的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