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最终离去,你想在墓碑上写什么?

 幸福萌爸 2021-01-06

01

        不知不觉又到清明时节,虽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但依然会让人想起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说到清明,自然会想起介子推,因为清明节就是纪念他的。相传晋公子重耳逃难时,途中无食而饿晕,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烧烤了给他吃。

        流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封赏功臣,然而却忘记了介子推。他经人提醒后方才想起,派人请介子推上朝接受封官授禄,但介子推坚决不受,还带着母亲逃亡深山隐居起来。

       晋文公重耳寻他不得,听人建议,放火三面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然而介子推和母亲并没有出来,抱着一个柳树被焚而死。

        介子推虽然被烧死了,但他留了一首劝讽晋文公要勤政清明的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十分愧疚,第二年同一日率领群臣去祭奠介子推,见那颗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就赐名“清明柳”,并把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定为“清明节”,以表示纪念。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我们可以看到介子推在死前就为自己写好了碑文,不仅把自己的主要生平与贡献表述得一清二楚,还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无字丰碑。

02

       介子推死了,他的“墓碑”上镌刻着永恒的“清明节”,就像屈原的“墓碑”上镌刻着“端午节”一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绝对不会奢望像他们那样死后还能被世人景仰,但或多或少也希望被自己的子孙后辈铭记。

         人,不论是伟大还是渺小,也不论是高贵还是卑微,终将归于尘土。今天我们祭奠别人,终将有一天我们会被别人祭奠。

       当我们看着别人墓碑上的铭文时,我们是否会想想自己的墓碑上将会镌刻些什么呢?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想想这个问题,也许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余生,让我们的余生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03

       人生一世,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又该如何活着?

       考虑这些问题,就是在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愿望。你可以选择追逐名利,也可以选择立身成人。

       如果追逐名利,你会发现追逐过程中充满着痛苦,得到之后还会空虚无聊。如果选择立身成人,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论语》中有“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代以学问立身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则是想通过学习来获取名声。言下之意是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修养,修养提高了就会影响周围的人,影响他们也跟着提升自己立身的目标。

        可见,立身成人不仅要成就自己,还要成就别人。《中庸》有:“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人立身要诚,诚是极其高贵的品德,诚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品德修养,还要帮助万物完成。如果能够做到成己成物的话,那就是真正达到既仁又智了。

       人生要想过得有意义和价值,是需要持续的热情和能量的,如果没有使命感,就难以产生持续的热情和能量,甚至会让人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会不断消耗自己的热情和能量,也就难以获得快乐和幸福。

      为此,我们要确立人生的使命,明确自己的责任,多想想可以为他人和社会贡献些什么,把成己成物当做目标追求,不仅让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幸福,也让别人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幸福。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在我们临走的时候,就可以自豪地在墓碑上写道:

        一个没有白活一生的人。

公众号

安享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