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学,我想纠正一下,我没有身段

 幸福萌爸 2021-01-06
01

         “老师,不是我夸你,”一位同学刚开口说了这话,教室里就哄堂大笑起来,大家必定是想拍马屁的又出江湖了,也都想听听他后面会说些什么。

       大家这一笑,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自己也禁不住笑了起来。我听到他的话后,自然也笑了起来,也想听听他是如何夸我的。

        我一直都努力把自己当个人来看待,就像哈佛大学的沙哈尔教授所说的那样“接受自己是人的事实,接受自己作为人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作为人,我对夸奖的话也是没有免疫力的,就像班级同学在讨论Z世代(1995年-2009年间出生的人)的性格特点时所说的那样“老师,作为00后的Z世代,我们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夸奖的。”

       其实何止是他们,不论哪个世代的人,都是喜欢听到夸奖的,这是人的共性,也是人的弱点之一 。我曾经和同学们分享过乾隆皇帝与和珅的一个故事:

       和珅伴随乾隆游玩花园,乾隆对和珅说:“和爱卿,最近我收到不少折子,都是说你没有真才实学,只会阿谀奉承我,你是想让我做昏君吗?”

         和珅一听,脸色立变,急忙下跪,带着极为委屈的表情地怯声怯气地申诉道:“皇上圣明,奴才对皇上衷心耿耿,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肺腑之言,绝不敢阿谀奉承。皇上乃古来少有的明君,英明神武、聪明睿智、明察秋毫,奴才心中只知皇上的好,说不出其他话来。”

       乾隆注视着和珅,笑容未展,一脸严肃地对和珅说:“你说古来哪个明君身边没有几个敢于直言进谏的铮臣,如果大家都不敢说话,朕不就成了昏君吗?”

       和珅此时颜色转喜,笑脸迎着乾隆说:“皇上,我也敢说呀。”

       乾隆望着前方假山上的一座黄色琉璃瓦顶的凉亭,用手指着亭对和珅说:“那好,我就以那个亭子说上联,你给我对下联,听好了,四方亭上望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

       和珅听后,眼珠一转,立马下跪在乾隆脚前,一脸崇拜地和道:“万岁驾前拜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一听,哈哈大笑,引得身后跟随的大太监也笑了起来。

       虽然和珅与乾隆的这个故事可能是杜撰的,但故事表明了和珅恰到好处的奉承还是惹得乾隆皇帝开心受用。

       当然了,夸赞的话听听开心开心就好了,绝不能因为听了夸赞的话就忘乎所以,飘飘然,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别人口中所说的那个样子,到头来,定被现实无情地打回原形。

02

       我注视着那位站着发言的同学,鼓励着他继续说下去。

        “老师,我想说的是,从小到大,很少看到像您这样放下身段和学生交流的老师,老是不停地征询我们关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他极力保持一本正经的样子说。

        听他这么一说,我笑着环顾教室里的同学,然后对着他微笑说:“我想纠正你一下,我从没有放下过身段,因为我本来就没有身段。”

       同学们听我这么说,都静静地等待着我继续讲,“我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比同学们高大、高明和高尚,也从来没有认为向同学们征询意见和建议是下问,因为我认为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体,我只是比大家虚长了二十来年,比大家早知道了一点在某些领域的知识而已。大家应该知道,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教师学,学也是教。我向来认为我们的同学在很多领域的知识早已经超过了我,你们也教给了我很多知识,我们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所以说,对我而言,和同学们交流,从来就不存在放下身段之说。”

        在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再次环顾了下教室,发现有不少同学正在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我的观点。我想,何止是同学们,哪个人会喜欢一个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的人呢?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求就表明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需要被平等对待。如果老师不能和学生平等相待,不能从心底尊重学生的话,是不可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更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的。

03

        走近学生,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的修炼。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各种无聊的事务侵占了,就是想走近学生,也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便有些时间和精力来靠近学生,但想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讲些心里话就更难。要想让学生讲点批评和抱怨的话则更难,毕竟大学生早已明白人爱听好话的弱点,也会迎合教师的喜好说些奉承的话,而把真实想法隐藏起来。

      如果教师能够真正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能够听取学生的抱怨和批评,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些抱怨和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他们也会乐意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助力他们成长。

        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就如我昨天和班里的学生所说,我坚持屡败屡战,一个又一个的班级,一级又一级的学生,有的同学从开始的不理解、抵触到理解、接受和喜欢,有的同学从始至终都不理解、不接受和不喜欢,但我一直都在坚持,因为在心底,我始终坚持这样的想法,只要是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就是受到一些不理解的学生的抱怨和指责,也绝不心灰意冷,还会勇往直前。

       令我备受鼓舞的是,学期结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当面提出我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我想这是对我教学的最好的认可,也是我未来教学努力的方向。

 

公众号

安享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