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龙,屯堡文化的标杆——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qytys998 2021-01-06

天龙屯堡,原来叫饭笼铺,土的掉渣,当地儒士因附近有天台山、龙眼山,遂建议取名天龙屯堡至今。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因而形成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

天龙屯堡景区大门

天台山:

景区把天台山捆绑在天龙屯堡内,由景区内电瓶车,先把我们送到天台山游览。远远望去,天台山风景清幽,山势雄奇,独石成峰、兀立田畴,其势陡峭,直插云天,真如一座登天高台。未登天台,先见牌楼,未进庙宇,先扶城墙。林木蓊蓊,浓荫蔽道。青苔丛生的古城墙,历经风雨的洗礼,无不显示出其久远历史。入寺两重石头院门刻各有一副对联:“九天星宿山前现,一轮烟霞门外搜”,真实生动地把五龙寺描画得如天中之天的迷幻仙境。而另一副“云从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对联,把天台二字巧妙的嵌入其中,内容好,书法亦佳。天台山并不高,但天台山的清静禅院五龙寺,因全由石块垒砌而成,又立基于悬崖峭壁之上,其险峻雄奇堪称一绝,最初的军事化城堡,后来演变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香火圣地。虽是屈屈一隅,殿宇不多,却依崖势高低,层层叠叠,俯仰参差,别有神韵。财神庙、观音殿等还是齐备。当我立于寺顶山峰石台,顿有天台揽胜,群峰来朝之感。

因吴三桂叔叔吴风在此出家,吴三桂曾带着陈圆圆夜宿于此,还留下了不少吴三桂的官服、腰带、宝剑、朝匾和朝笏等遗物。

天台胜境

天台山牌楼

天台山牌楼

天台山登山入口

天台山游步道

天台山游步道喀斯特地貌

远观峭壁上的伍龙寺

古城墙小门

伍龙寺山门

伍龙寺山门

伍龙寺门洞

伍龙寺奇妙对联

财神庙

伍龙寺大殿

伍龙寺大殿内僧侣蓝色着装很不一般

伍龙寺建筑特色

观音殿

伍龙寺雄姿


伍龙寺山后游步道

下山经过的内城墙

下山经过的内城墙

下山经过的内城墙

站在伍龙寺顶石台看风景

站在伍龙寺顶石台看风景

天龙屯堡:

游完天台山,电瓶车再把我们送到天龙屯堡。屯堡大门不象云峰那么坚固厚实,也无寨墙围护,灰白色石砌大门,相素而坚固,门顶的呈山字形城墙,有军事化的象征意义。走进天龙屯堡,仿佛走进梦的巷子,600年前的战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而夏天的寨子却是灵动而火热的。

天龙屯堡入口大门

天龙屯堡停车场所

天龙屯堡停车场所

在这里,随处可见到江南水乡风韵的石头村落建筑,随处可感受大明遗风的汉族文化。四公亭碑,书写着屯堡张誉群、陈典、沈万三、郑刚的传奇故事,古朴的陈宅、幽深的郑家院、豪华的沈家故居,将军故居毛氏大宅,无不丰富着天龙屯堡的厚重的历史,而富甲天下的沈万三,更有专题博物馆展出了他的事迹,可见其影响深远。

陈宅

郑家院

将军故居

沈万三博物馆

巨富沈万三博物馆

巨富沈万三博物馆

巨富沈万三博物馆

巨富沈万三博物馆

沈万三故居

沈万三故居

在这里,还有值得游览的汉文化三标杆:幽深而宽敞的演武堂,每天都有传统武术表演,重现当年的烽火岁月;庭院式的三教寺,将佛、儒、道三教融合为一的寺院,规模虽小而香火不绝;初具现代化学校规格学堂,更显现出屯堡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天龙学堂

演武堂

演武堂

演武堂

演武堂

三教寺

三教寺

三教寺

在这里,石板铺就的路面、石块砌成的街巷,临街的木屋、四方的古井,亭式的茶驿、精美的腊染,这些古朴的风情是那么地令人回味无穷,令人仿佛穿越到了大明时代,我们就这样沉浸真实的大明遗风的中,流连忘返。

天龙街景

九道坎

天龙街景

古井

原生态蜡染


巷道

巷道

古井

木雕

天龙街景

银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