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定性瞬间

 昵称73257982 2021-01-06
文丨张是之
前天中午阳光大好,晒得心情也大好。
于是临时兴起让媳妇拍了这张照片,竟然意外在朋友圈收获了不少的点赞,比分享的文章受欢迎多了。
这张照片好在哪儿呢?我来简单解构一下。当然必须要说,也不是那么好。
首先是有趣。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这马步的扎的肯定不够标准,凑个热闹还是够的。
然后是对比,光影的对比、线条的对比和力量的对比。
手机没拍出想要的剪影效果,但强烈的光线留下清晰的阴影边界,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我右手的手形和身体的姿态,都呈现着一种气势和力量,但左手边抱着的妹妹却传递着另外一种柔情和温暖。
另外,妹妹手上的玩偶和脚丫在地板上的影子,给画面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整体上,这幅画面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会让人忍不住去看一下它的细节,想一下它背后的故事。
当然看照片的人未必都能关注到以上所有的点,可能只有一点能够吸引注意力或者打动他。
对于我本人来说,除了照片本身,当时拍摄的过程也很重要。
重要性在于,一张成功的照片离不开夫人的耐心指导。
最主要的指导就是,屁股往下,屁股往下,屁股再往下
对比、冲突和趣味,可以说几乎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无论是小说摄影、绘画电影,还是一般的自媒体文章。
对于摄影本身,我还是非常的业余,还停留在看的多拍的少的阶段。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我喜欢的摄影家之一。
他被认为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是著名的人文摄影师。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叫他街拍大师。
他最喜欢使用的 50mm 镜头,也是我最常用的镜头。
如果从他的作品中,选一幅最打动我的,那肯定是这幅 1958 年的《巴黎穆费塔街》。
照片本身并不是重大的历史题材或者新闻题材,但你很容易被这个小男孩的神情所打动。
焦点中心,小男孩的表情纯真而自然,加上昂首挺胸、胜利归来的气势,很容易就抓住你的注意力。
小小的身体,抱着两个硕大瓶子,你可能很想知道里边装的是什么。
还有焦外刚刚好的虚化,小姑娘投向男孩的微笑目光,既没有完全模糊也没有抢镜,给画面增加了更多的趣味。
布列松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非常强调抓拍,强调不去干涉拍摄对象。
这张跳跃瞬间抓拍的《积水的路面》,也是布列松的代表作之一。
动和静的对比,前景中焦点主角和自己的倒影的对比,以及和远景中广告牌上跳跃女郎的呼应,都是这张照片有趣的地方。
不过我还是觉得前一张照片更动人,我们再来看几张。

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等另外几位摄影大师,在 1947 年创办的玛格南图片社,至今都还有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中的摄影师几乎是摄影界的第一天团,图片经常被全球各大媒体大量刊用。
在布列松 50 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带着镜头周游世界,用相机记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很多异域风情。
从西班牙内战到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北平,到后来的「大跃进」,他都没有缺席过,留下了很多珍贵资料。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解放前的上海,国民党的无能,为了敛财制造出剧烈的通货膨胀,让纸币几乎成为废纸。
人们涌向银行企图兑换黄金,当时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
2012 年之前,摄影还是我的主要爱好之一,买了很多书,拍了很多的照片,学会使用 PS 和 LR等各种工具。
后来还沉迷于很多对摄影没有太大帮助的原理性问题,研究 CMOS 和 CCD 的优劣,研究向右曝光还是向左曝光的问题。
没事还会混迹于「色影无忌」,偶尔还会出现在灌水区论战民主的好处。
2012 年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老大出生,另外一件则是遇到了经济学。
阅读经济学著作带来的思考和快感,迅速战胜了摄影带来的乐趣,以至于照顾完孩子娘俩,还会爬起来看书到半夜。
如今老二也两岁多了,现在画风经常是下面这样的。
「爸爸,我要陪你打字。」然后就要把她抱起来,坐在旁边陪着。
买第一台单反的时候,正好是结婚前一年,婚纱照也是自己拍的。
有了孩子就拍孩子,这些年也还是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偶尔就会翻出来看看。
前几年把用了很多年的 40D 换成了5D3,但现在除了每年孩子生日和过年,会支起三脚架拍几张全家福,的确用的很少了。
主要是手机太方便了,足够应付大多数日常场景。
意外获赞,勾起一些往事回忆,顺便分享一下布列松的作品。
布列松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他说:「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学会观察,相信你也能拍出属于自己的经典。

2020年02月24日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