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霞客来过宾阳

 光哥小馆 2021-01-06

正文内容

徐霞客是明朝最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他却无心去考取功名,而是钟情于名山胜景。从二十二岁开始,他的人生几乎都在游历大江南北的路上。在最后一次长途旅行中,他到过广西,也到过咱们宾阳。

明朝崇祯十年(丁丑年,公元1637年)腊月十九日清晨,寒风刺骨,霪雨霏霏,刚被寺庙僧人敲诈与邕州官爷忽悠的徐霞客,带着一个仆人和高价雇来的挑夫,离开令人心酸却两度流连的南宁,往昆仑关方向出发了。

尽管天气又冷又雨,但他还是边走边看,前行的速度很慢。中午,他们在归仁铺(今三塘)的路边摊吃午餐;晚上,他们到达施湴(今五塘)驿站,并在驿站旁边的民居留宿。

第二天为腊月二十,依然是细雨濛濛,寒风凛冽。早餐之后,徐霞客主仆三人艰难地走向群山环绕的七塘。这里有个著名的寨子叫横山寨,曾经是广西最大的马匹交易市场。在横山寨北面十里左右有个关山。道路两旁均为悬崖峭壁,地势极为险要。徐霞客停下来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断定这就是《南宁郡志》所称的昆仑山。志书上说南宁北面九十五里处为昆仑山,设有昆仑关。可是当地人告诉他,这个地方叫山心坳,不叫昆仑关,而“昆仑关在宾州南”,离这里还有二十多里路。

徐霞客听后有点懵,到底是史书上说得对,还是土人说得对?他一边感到纠结,一边感到肌肠辘辘。在前路一片迷茫之时,他们只好在山心坳附近的农家讨个午餐,然后他们继续往北走。

山越走越多,雾越走越大,好在路越走越平缓。大概走了十里之后,他们来到了长山驿(今八塘)。看到这里的风光相当不错,徐霞客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于是他便停下来浏览八塘风光。他觉得这里的环境和人气都很了不起,是他离开南宁之后最为热闹的地方。为了尽快见到真正的昆仑关,他不打算在这里过夜,还要继续赶路。当夜幕降临时,他们来到了只有几户人家的里段墟(今九塘),并在这里留宿过夜。

次日为腊月二十一,晨风扑面,犹如刀割。然而,徐霞客却兴致勃勃,不断催促仆人和挑夫加紧动身。为何这么急呢?因为他即将见到柳州府与南宁府分野的界牌岭,即将见到他神往已久的昆仑关!

刚用完早餐,徐霞客便迫不及待地沿着里段小溪逆流而上,不足一个时辰便来到了界牌岭,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昆仑关。他在界牌岭逗留了较长的时间,详细地考察了界牌岭的山脉、溪流和隘口,觉得眼前的景象跟古人说的昆仑关情况出入相当大。在经过一番比较之后,他发出了一番感慨,真个是百闻不如一见!他在游记中明明白白地写道,昆仑关门内属于宾州,门外属宣化(邕宁旧称),这是历朝历代的史料中首次提到昆仑关的权属问题。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徐霞客认定了昆仑关是建在宾阳与南宁的交界处,门口以内的地盘属于宾阳,这是最权威的历史依据。

站在界牌岭上,徐霞客思绪飞扬,感触良多。他想起了古人对昆仑关的各种叙述,也想起了宋朝皇祐年间狄青与侬智高的鏖战,甚至还想到昆仑关该如何防守等等。此外,在徐霞客的眼里,界牌岭最为独特之处,在于水的流向。他发现,界牌岭的小溪流向一南一北,很有意思。流向南的,经里段到长山驿,最终流入郁江;流向北的,到思陇后分成两支,一支往西流向武缘(今武鸣),再流入右江,另一支往东北方向,流入泥江(邹圩清水河),最后流入武宣黔江。

中午,徐霞客来到思笼驿(今思陇)。吃了午餐后,他想就近找个客舍借宿,因为早在南宁的时候,他的腿有点痛,而且痔疮也在发作。虽然他自己会用药,可是至今仍未痊愈,需要适当的劳逸结合。不过,他身边那位漫天要价的挑夫并不乐意在思陇留宿,他反复提醒徐霞客说,前面的路多为沿溪边而走的山路和泥路,经常塌方,假如明天的雨再大一点,就根本走不动了。徐霞客见他说得有点道理,便改变主意,不在思笼过夜了。

刚走三五里路,徐霞客又停下来了。那是何意呢?原来他发现这里崇山壁夹,道路崎岖,非等闲之地!眼前是一个陡峭逼束的隘口,地势比界牌岭的昆仑关更为险要。他转身四顾,恍然大悟,自忖自问:这不正是古书上屡屡提到过的“古漏关”吗?面对这个湮灭已久的雄关,他再次想起宋朝枢密副使狄青元夜二鼓捣昆仑的典故。他认为,无论从军事布防来考量,还是从距离宾州城的距离来看,眼前这个无人知晓的古漏关,才应该是当年狄青元夜智取的昆仑关!你想想看,史书上说,元宵节的上半夜狄青尚在宾州城里宴请将领,可是刚到二鼓时分他亲自率领的军队便夺取了昆仑关,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如果他取胜的地点是界牌岭那个昆仑关,单按路程来计算,就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了。无庸置疑,狄青元夜到达的地点只能是古漏关,因为宾州城离此地仅为四十五里,离界牌岭的昆仑关则为七十多里。

说来有点滑稽,从南宁走到这里,徐霞客已经遇到三个昆仑关了,山心坳为第一个。界牌岭为第二个,古漏关为第三个。这是什么回事呢?其实,在古人心中,尤其是在宋朝时的百姓心中,巍巍昆仑,乃中华之命脉所在,所以“昆仑关”三个字,表面上是指关名或地名,实际上是个形容词,拿来看作比喻的,含义非同一般。

从古漏关的峡谷走下来,徐霞客来到了太守的双峰洞。这里的山不算高、水不算深,村庄田林,错落有致,别有洞天。徐霞客对这个双峰洞的取名感到好奇。前瞻后望,左瞧右看,这片田地附近均为低矮的小山包,连个象样的尖顶都没有,何来双峰?正当困感难解之时,有一牧童给他来个往南遥指的动作。他顺着看去,在牧童所指的方向横亘着一条巨龙般的山脉,龙头果然是双峰并峙,仿佛在回望太守这方宝地。那远方骈峰耸立的山叫百花山,是宾阳标志性的山!

在双峰洞星罗棋布的农舍之中,徐霞客以旅行家的职业眼光,见到了一座风格独特的小庙,走近一看,庙门上方写有“陈崇仪祠”的字样。这又勾起了他对狄青的回忆。当年狄青征讨侬智高,驻守宾州的广西兵马钤辖崇仪使陈曙,奉上司余靖密令,赶在狄青到达宾州之前,率八千步兵攻打昆仑关,结果一败涂地。狄青到来后,为了严肃军纪,将陈曙等三十一名大小军官开刀问斩。陈曙受刑地点就在双峰洞的宋军前线指挥部。当地民众认为陈曙是个好官,死得过于冤柱,所以在他被处决的地方建了一个庙,用来纪念他。

十多年之后,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来岭南的广东惠州。也许是出于惺惺相惜吧,苏东坡觉得死在岭南的陈曙的确很冤,于是他托请在广西任职的友人替陈曙伸冤。后来,陈曙真的获得了平反。由于陈曙来宾州打仗时兼任着桂州(今桂林)太守的职务,百姓叫他为陈太守,所以后人将他殉难所在的双峰洞这个地方命名为太守,而且一直保留至今。

告别太守陈崇仪祠之后,徐霞客沿着小溪往北走。出到马卑山口时,天空突然放晴,群山瞬间消失,东面平畴一望,天豁岚空,不意万山之中,复有此旷荡之区也。情不自禁的徐霞客,对眼前一马平川的宾阳大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在马卑山口,徐霞客用那吴越口音甚浓的官话频繁地向行人问路,结果均是答非所问。直到最后,才在一个叫东海的村子里打听到了前往三里城的路径。村里有位走南闯北做生意的人告诉他,前面五里处有个较大的聚落叫丁桥(今新桥镇),再十里便是宾州城了。要是赶去三里城之话,今晚肯定是到达不了。徐霞客有几位吴越老乡在宾州任职,但他们均在三里城那边的南丹卫上班。(南丹卫是府一级的军事机构,约等于现代的军分区)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徐霞客找到了丁桥附近的渡口,并顺利越过了没有桥梁的河流,然后往大仙方向走去。他们走到大仙墟时,黄昏将至,但天气晴朗,因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只好继续赶路。

不久,他们走到新宾龙村附近的三叉路口。这时天快黑了,可徐霞客还是停下来进行考察,原因是这里有个竹瓦堡。它既是个驿站,又是个军事哨守,内有五十个狼兵驻扎。可见,这个竹瓦堡是多么的重要。修建这个竹瓦堡的官员叫吴鼎元,他是在宾州当官的广东高州人,前两年刚修建完成。选择建在此地,那是因为这个三叉路口属于宾州城通往南宁与通往上林及三里城的第一个关卡。

新宾龙村附近的三叉路口

徐霞客经过的龙村

考察完竹瓦堡后,徐霞客本想选择在住户较多的公村(恭村)留宿,但需要再走二三里路远才行。这时,满腹劳骚的挑夫说走不动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就近进入一个小村子里去找地方留宿。

最初没有人肯接纳,最后是一个姓李的大嫂收留了他们。这位大嫂的娘家是南都(今江苏南京)人,她老公姓邓,是驿站的工作人员,出差去南宁了。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他与李大嫂算是半个老乡了。李大嫂正是因为听得懂徐先生的江苏口音才愿意收留他们的。

徐霞客路过的公村(恭村)

第二天为腊月二十二,恰好是立春。阴天多云,幸好不下雨。徐霞客路过公村(恭村),沿山脚向北走去。他边走边观察,发现这一带的地质变化特征相当明显,久违了的喀斯特地貌再次映入他的眼帘。

自隆安西山到南宁望仙坡,从界牌岭到马卑山再到这里,路上所看到的山都是泥山,所见的石头都是花岗岩,而现在看到的则是喀斯特地貌,石峰透突,面目峥嵘。

步入四镇平垌后,他不仅对眼前的风物感兴趣,而且对远方的景色也发出了深情的感慨。往西眺望,只见双峰峻极,氤氲云表,气派非凡。他一眼就看出那是名声显赫的大明山。从大明山流到四镇的蛳螺江,蜿蜒曲折,舞动如练,到了四镇这里便成为宾阳与上林的分界线。河水很深,河面很宽,要是没有桥梁之话,几乎不可能涉水而过。当天下午,徐霞客从四镇过了蛳螺江之后,经白圩到扬渡(今洋渡),最后到达三里城。当时的宾州管辖着包括三里城在内的上林县和迁江县。

狮螺江

徐霞客在三里城住了整整五十天,走遍了上林的奇山异水。祟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二月十三日,他背上行囊,告别了三里城。四天之后,他正式走出大宾州的辖境而进入忻城,旋即前往宜州、河池与南丹,继续他的西南之旅。他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云南大理与丽江之间的鸡足山。

绿草中,刻有三里城的巨石名垂千古的 徐霞客先生,实际寿命并不算太长,他只活了五十六岁,而他踏入昆仑关时,已经是五十二岁了。

虽然他在当时的大宾州范围游历了五十六天,但真正算在今天宾阳县境内的不足两天。不过,就在这不足两天的时间里,他写下了两千多字的游记。同时,还留下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

作者简介:

火焰山,本名的谐音,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宾阳县宾州镇人,出生于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年代,自幼爱听老人讲古,上学后喜欢阅读古典小说与诗词。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行政机关工作。现任宾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的作品多为诗歌和散文。

图文编辑:东东

▍内容审核:东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