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榷文(第二十六辑)

 江一写作课 2021-01-06

榷文(第二十六辑)

在校园写作教学中,我们会用到一个方法,那就是片段写作训练,比如让同学写一个三四百字的文段。可以肯定,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然而,有效也是需要条件的,即能够真正明白这种片段写作训练的方法、步骤以及更重要的后期处理,尤其是后期处理,真的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将后期处理做好了,我们的片段训练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为此,我推出了这两篇片段写作文章,虽然是片段,但它们也可以单独成篇。文后,我做了梳理与拔高性质的点评,这是一种后期处理的方式,另一种就是《榷文》第二十五辑推出的“母子文”。当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母子文”范例。当文字与人生等价置换时,好的文学就产生了。因此,文学不仅在我们等待的远方和波澜中,还在我们陪伴的脚下和涟漪里。

窗外的秋

/宋赛

---呼---啪!

书桌前,我苦苦思索着一道题,因这声音,我感到一丝烦躁。瞬间,左手把卷子往前狠狠一推,右手把笔甩到了桌子上。然后身体猛地靠在了椅背上。我轻轻地把眼睛闭了起来,长叹一口气,叹,又只剩我一个了。

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然后给自己接了杯温的白水,慢慢地走到窗前去寻那声音的来源。

---呼---窗外的风咆哮着,撕扯着泛黄的叶子。“啪!”柔弱似蝶的叶子被风带着拍到窗户玻璃上。再向那天空望去,夕阳落落,而红日却无迹可寻。

一杯温水下肚,肠胃舒服了许多,看着空旷的清秋,不知怎的,我的眉毛不经意地凑在一起。我想要打开窗户,我用力地拽着,可它纹丝不动,我继续发力,手臂上的肌肉凝成一团,可它依旧市那样。不一会儿,我乏了,一脚蹬着墙壁,自己却被狠狠地摔在床上。我躺在床上,盯着那窗子,不由得轻笑一声,窗,是锁着的。

【江一点评】

宋赛这段小文,结尾处戛然而止,韵味无穷。“我躺在床上,盯着那窗子,不由得轻笑一声,窗,是锁着的。”作者要打开窗子,为什么呢。得知窗是锁着的,又不由得轻笑一声,又是为什么。在这简简单单的文字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作者一颗复杂的心灵。作者被秋声所扰,被秋声所动,于是又要寻找秋声,寻找窗外的秋,但却并不能够。为什么去寻找秋,也许因为夕阳下的秋给了自己一种旷远,一种释怀,一种鼓励。因此,作者在简短的文字中心情是变化的,凝思、烦躁、好奇、感动、振奋、无奈、自嘲,如此一段小文,竟然有如此曲折的情绪变化,这便是我推荐这篇小文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如何在文字中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心情乃至心灵,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再者,本文的细节描写做的十分精致,比如烦躁之后的推卷子和振奋之后的开窗户,很有画面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瞬间,左手把卷子往前狠狠一推,右手把笔甩到了桌子上。”这是一个浮躁少年的平常反应,入情入理,又如在目前。这种烦恼、烦躁也为下文中情绪变化埋下了伏笔,因此虽然简短,却不失为妙文。

窗外的月

/张昊晨

空中悬着的一轮明月,在朦胧的夜里,它静静地指引着回家的路,了一眼我月下的影,似乎显得更加挺拔了些。

已是夜深人静之时,倦怠的我,里又不由得起取得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后的狂喜,还有我那在楼中狂奔的情形。这一天,自从得知成绩开始,“狂妄”二字简直不能够形容我的心情。

坐下来,打开窗帘,静静地注视着窗外的月。清风吹拂着柳条,平静的湖面上泛起层层粼浪倏地,发现那一轮圆月并不简单。那清寂的夜空中,惟有一轮明月,一轮淡黄、泛着些白的圆月。细看去,那圆月却并不是无暇的、通黄的,在那月的中央,竟嵌着几块青灰色的瑕疵在那本纯洁无瑕的圆月上,格格不入地留下了几块斑点。细看来,正是这几块瑕疵,这几块格格不入的瑕疵,让这本无暇的月,变得更精致,更易令人回味。

陡然,我心中淡定、平静了。起身踱步,良久,回头望向那窗外的月,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未经瑕疵雕琢的月,何尝算得上完美的月未经跌宕起伏的人生,又何尝会精彩

莫骄,释怀。

【江一点评】

   当读到文章中的月时,我的心已经完全沉静了下来。如作者在文莫所说“莫骄,释怀。”月给我们的暗示,多数是思念家乡,怀恋亲友的,然而作者在文中却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感动。并且,这种感动自然而然,毫无做作之嫌。即未经瑕疵雕琢的月,何尝算得上完美的月未经跌宕起伏的人生,又何尝会精彩。这是多么漂亮的一句话,没有想到一轮圆月竟然还可以给我们这样深刻的劝告与勉励,这真是十分罕见,又是十分珍贵的。作者对月的观察是仔细的,对月的描写是细腻的,在那月的中央,竟嵌着几块青灰色的瑕疵”这简单的一句话,对于本文来说,却有了扭转乾坤的力量,让文章的光泽与质感自然而然地从一种轻快的惬意转入凝重的沉思中,当然,实质上是作者情感、认知与心灵的变动。开始是取得成绩后的狂喜乃至狂妄,似乎这也不足够形容。这时的确需要一个什么,一个足以让作者淡定、平静下来的什么。那就是这轮圆月。而作者真的没有辜负这圆月,表现在作者用最美的语言来呈现这月,可以看到写月的文段,作者用心更加细致,用笔更加柔软。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