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榷文(第五十辑)——天空之下,小河潺潺

 江一写作课 2021-01-06

榷文(第五十辑)——天空之下,小河潺潺

皓天这篇《天空之下,小河潺潺》是一篇撩人情思、引人共鸣的唯美散文,小小年纪,便在生活之中有如此美好的感喟,很令人赞赏,又有文笔将其书写成文,更令人钦佩。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思考很多东西,但最值得思考的地方,我认为一是要思考散文的特质,如何写才可以将散文写出美丽、写出智慧、写出力量,而不让读者感到厌倦;二是要思考散文的内部结构,即散文可以包含那几个基本的部分;三是要思考散文的语言,既要细腻自然,让人似乎看到生活的本真、当时的画面,也要深刻精确,让人确切体会生命的高贵、人生的美好。因此,本文很值得细读、细品、细研讨。

天空之下,小河潺潺

/白皓天

天空之下,有小河一条,它瘦瘦的,它流水潺潺。天空之下,也有我朦胧、柔美的童年。小河畔,我的童年,如天空一样永恒湛蓝。如今,我时常想回到小河畔,天空下,因为我不再是童年,而它们依然是。

那条小河静静地路过我家后院,如此默默无语,可是还是被我发现,被我我喜欢上。也许,它算不上一条河,只是从山上流下来的一段浅浅、弯弯的小溪。小学时代,每次放学或放假,若无其他情况,我或者说我们都会早早来到小河边,独自或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静谧、唯美的黄昏或者充实欢乐的一天。

“小天,小天,别一到家就知道出去玩,作业写完了吗?”母亲放下手中的家务,温和地跟正准备出门的我说。

“嗯,写完了,写完了。”我轻描淡写地回道。

“不要玩水,早点儿回来,别光等着叫......”母亲依然耐心地叮嘱。

之后,身后是一声清朗的关门声,再之后,急促的脚步声飞入我依然漫不经心的耳中,或者,连脚步声都是默默的,因为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我知道,从放下书包的那一刻起,我就想着奔向那条温柔、美丽小河,小河畔,那一片天空也成为我心中永恒的宁静港湾。到了,我满心欢喜,母亲刚才的叮嘱早己被甩到脑后。我们脱下鞋子,挽起裤脚,如同欢快的小鹅,急切地踏进河水中,踩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上,嬉笑声如清风下的波浪层层叠叠。

“看招!”大明捧起水,朝我脸上泼来,我没有丁点儿的提防,脸上被打满了清凉的雨珠,大明大笑着跑开,脚下的波浪变得更不规则了。

“别跑。”大吼一声,于是我也迅速还击……

一天又一天,渐渐又渐渐,我竟在这条小河旁、这片天空下度完了快乐而短暂的童年。当然,有时也全身湿淋淋地回到家,自然逃不过被骂。不过,那又如何?

我喜欢,傍晚躺在小河边,让咯咯似乎“迷路”的河水叩问我的耳膜。我闭上眼,听那小河奔腾带来的优美歌声。我睁开眼,仰望着那宽广的天空,天色更暗了些,顿时,我的心扉开始舒畅。嗅着河边芳香的花草,我感觉我仿佛正在一片自由、湛蓝的天空中飞翔。甚至有时,在我合上双眼闭目遐想时,一两只衣着缤纷的蝴蝶会胆大地停在我的鼻尖上休息。

有时我也会拿一本书,在小河的陪伴下进行浸润心田、启发精神的阅读,那时,我感觉到朴素文字竞是那么地美丽。我欣赏过林徽因的《城南旧事》,为那个冬阳,那群骆驼,那童年而感到美好;我阅读着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向往着百草园的“缤纷”,憧憬着三味书屋的“严尚”。然而,当初我不曾知道的是,我也无形中阅读和记载着自己的童年一一在那小河边,在小河之上和小河之中的天空里。

我回忆我的小河,我留恋我的天空,因为我不再是童年,而它们依然是。

【江一点评】

皓天这篇《天空之下,小河潺潺》是一篇带有乡土气息甚至泥土气息的回忆散文。童年,是美好且朦胧的,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落笔的题材,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写好的题材,尤其是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写好,困难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皓天这篇就做到的了。作为一篇散文,文章的场景有母亲的叮嘱、玩伴的嬉闹、傍晚的遐想、河畔的读书,所以,从选材上讲有散的一面,但却又是一体的,不仅是因为这四个活动有内在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这四个活动的性情、色泽、质地是一致的,而且它们的呈现方式不是叙述,而是细腻的描写,比如母子、玩伴之间的对话,对小河、天空的细腻描写以及深挚、纯真的读书感悟,这些都是文章的灵魂部分。正是有了它们,文章才成为一个毫无违和感的精神性存在。由此,我们所读到的文章,虽然取材零散,但却是一个混融唯一的整体。对于散文来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决定着一篇散文灵魂的高雅与低俗、技法的精巧与粗疏。此外,这篇《天空之下,小河潺潺》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选材和语言,选材是童年趣事,这就很吸引人的眼睛和心灵,而且文章将趣事写的很细腻,虽然趣事不多,但一个细腻便掩盖了所有的缺点。而从语言来说,本文确实是很值得称赞的,不仅有细腻的描写,还有点睛式的议论和抒情,前者如“我们脱下鞋子,挽起裤脚,如同欢快的小鹅,急切地踏进河水中,踩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上,嬉笑声如清风下的波浪层层叠叠。”读之,孩子、小河、细浪如在眼前,后者如“我回忆我的小河,我留恋我的天空,因为我不再是童年,而它们依然是。”经典的抒情兼议论,也正是本文的核心,最真挚、最深情、最感人、最引起共鸣。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