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易经》,常常用到的术语

 武汉九歌 2021-01-06

在《易经》中有许多易学特有的术语,这些术语与《易经》的整体思想有密切的关联。

“刚”和“柔”为万物生成的二元,或者是两种属性,与阴阳相对。阳等于刚,阴等于柔。

“位”是指每一爻的位置,在卦象中从下往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阴爻为六,阳爻为九。例如“乾卦”从下往上每一爻的名字分别叫做: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而“坤卦”则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原则上,“五”是君的位置;“四”是近臣的位;“三”是高位但不与君接近;“二”是不太高的地位,但有可能与君位意气相投;“初”是未入世的状态;“上”是应该隐退的境地,或许就是王弼所说的“无位”。

什么是得中:《易经》六十四卦均是由上下两个单纯的八卦组成,下卦称为“内卦”,上卦称为“外卦”。每一卦的第二爻是内卦的中间一爻,没一卦的第五爻是上卦的中间一爻,这就是所谓的“得中”,“得中”就是对事物采取中庸的态度,不偏不激,被称为“中庸”智慧。

什么是得正: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初爻、三爻、五爻属于奇数,二爻、四爻、上爻属于偶数,奇数属阳,偶数属阴,而在每一卦中初爻、三爻、五爻正好是阳爻,或者二爻、四爻、上爻正好是阴爻,我们称之为“得正”或“当位”。,例如:水火既济卦,全爻是正;水火未济卦,全爻都不正。

何为“应”: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第一爻和第四爻、第二爻和第五爻、第三爻和第六爻是对应关系,意即上下两卦的相对应的爻是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必须是一阴一阳才能称之为“相应”。例如:水火既济卦,全爻相应;坎为水卦,全爻都不相应。

何为吉:吉,就是吉祥。

何为无咎:无咎,没有灾难、过错,虽然不是吉,但也不是凶。

何为悔:悔,是后悔。

何为吝:吝,处于受羞辱的境地,虽然不是凶,但却是很糟糕的厄运。

何为凶:凶,凶险、险恶的境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