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西坑

 zzm1008图书馆 2021-01-06

  受福建省环三基金会张宝生副理事长的盛情邀请,我们一行来到了他的老家古田县黄田镇西坑村探访。或许是古田人的粗心大意,让世界上还完好保留着一座原生态的180年以前的清代道光年间,康乾盛世后中国沿海东部闽东地区一个乡村富足生活的版本。

  走进西坑,或许您看不到故宫、天坛那般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没有徽州、皖南那么完整精致的古民居群,这里的建筑古朴无华、古香古色。然而,它的吸引恰恰就在于此,就在于那古朴后面所隐藏的古老绵长的民俗文化,在于那古色后面所包含的那些既原始又鲜活的历史伟力。 

  昔日的乡村豪宅,今日的古代村落,历史用建筑来传承记忆。西坑不是出了大名人和大富商的村落,否则她会有许多历史记载。从有关资料了解到,西坑村建村到现在时间不长,不到200年,是一批内陆先民发现这片山坳的风水宝地中开始繁育后代,建房成家的。

  去西坑村的路标是不容易发现的,在一条县道西侧边上,经一条不显眼的路口才进入盘山的单车道的水泥山路。如果车开的快就会错过路标,如果山上有车下来却很难会车。进入山中的路,人烟稀少。

  到了在山顶的一个平坝上,一个恢弘的闽东古村落呈现在眼前。能够感受到这里也有21世纪的东西,是平坝上的一个水泥地篮球场,还有全民健身的运动器材。我们把车停在篮球场上,才感受到这不是在穿越。

  走进西坑后,会让你感受到180年前的中国农民就过上了小康生活。这里应该没有土豪地主也没有贫民,只有中产农民。整个村子里家家户户的老建筑,不是现在农民能有这么多财富和情趣建的起的。

  走了一圈村子,空荡荡的清代闽东古民居,不少上着门锁,没有上锁的,房屋有点破败了,门前的杂草很多。看得出这里少有人居住的。

  村子房屋整体是以面南为中心成U字形布局,四周高坡上建有民居,中间是平坦的农田,这样家家户户开门就能见山,人在屋子往外看心旷神怡。

  神奇恢弘的张氏祖宅,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古代豪华大院。正南是大门,是木制的双开门,两侧是厢房,后面是座北朝南的堂屋。中间是一个用石块铺设的大天井院子。从天井到堂屋要上三个石台阶,堂屋的高度至少有两层楼高,两侧是主房。房内四周花窗林立,木雕精湛,而且保存完好。一派清代大户人家的豪宅触手可及!与其他地区的房屋不同的是,堂屋后面有一扇小门,门后还有一个小天井,天井内也有一口井,有东西厢房,有两层木制小楼。小楼的四周有回廊,还有美人靠。在回廊的东西两侧中央,连通外墙处各又有一扇门。

  如此精湛巧妙的设计,不仅非常实用,而且防止土匪攻击的防卫能力非常强,即使土匪进大院了,后门一关根本看不出后门还有住宅,即使攻进后院了,主人还可以通过东西两侧边门进行撤离。

  闽东山区民居的特点完全融合在这座设计巧妙,建造精美的大院中了。房子的主人叫张祖康,这是他们祖辈留下的。原来这就是网上提到的张氏祖宅。张氏祖上曾在福州做官,现在房子由于子孙太多,析产困难,也搞不清究竟是谁的了,许多子孙都在海外,只有祭祖的时候回来。他现在是利用这个院子做养蜂生意,与老婆两人在这里养蜂。养蜂结束了就回县城居住。

  张家大院里的许多精美窗花都被偷了,现在他们经常住在屋里,虽然房子的产权他也没有多少,房子又很破旧,但是来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在他们手中毁了。这就是一般中国人的朴素情怀!

       西坑村的古民居,虽然在闽东山水里低调地隐藏着,但这里的一景一物,却无不映照出这座古屋久远岁月里积淀的辉煌。逝去的已经逝去,守住的是这份文化、这份沉淀、这份感动。

更新于 2018-11-03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