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宅井塘屏风庵

 淳安老家千岛湖 2021-01-07

汪宅井塘屏风庵

千岛湖镇汪宅井塘村之南与金峰乡交界有屏风岩,又名屏峰岩,上有屏风庵。

乾隆光绪淳安县志载:屏风岩,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石崖削注,千仞如刀背,岩下有泉然仰出,色莹白如玉,味甘美,溉田数顷,曰玉泉。又:陈府君祠,在县东北三十里屏风岩。相传神为陈明府,青州人,唐龙德中为还淳
令。黄巢乱,与其二子率邑人避兵进贤乡之屏风岩,巢兵围之七日,乃引弓发石击之,巢兵大溃,杀伤无算,涧流为丹。邑人德之,为立祠于岩上。

县志录有清朝邑人程夔游屏风岩记以及周上臣、方叔元诗,余光远玉泉记。据诗文,屏风岩半岭有庵,岩上有玉虚宫。玉泉在井塘村,井塘村因泉而得名。

屏风岩,可从缪家、河坑、井塘等村而上,以井塘村上山为近为便。从井塘村沿山路而上,到半山有平地,草木丛生,有古樟一株,平地中有石磊茅屋一处,后墙中嵌一块刻有“佛”字的石碑。远望峰顶如螺,即屏风岩。屏风岩石崖削注,靠井塘村一侧悬崖峭壁,确实千仞如刀背。一路而上都是石灰岩、断层悬岩,沿路为大块青石铺就的台阶,左旋右转,直达峰顶。沿途有飞来石、腰子石、箭子洞等景观。途中路边有清道光年间的《筑修峰头路碑》。到峰顶,有紫砂岩石门框,横梁上刻有“屏峰古庵”四字,自此而入则是紫砂岩。《筑修峰头路碑》记有太师法授写的对联:奇争白岳门穿石,险胜丹霞路挂岩。写出了屏风岩的特色。据说这是较早的“丹霞”地貌记载。

古庵有青石围就的水池遗迹,还有一些后来的木雕菩萨。


古庵之后有清代道光五年、十九年僧墓。据墓碑,戒僧为近寂云栖派水月分支,太师祖法授,字兴真,师祖因朗,字慧珠,徒孙三元。又修路头碑记立碑者为住持僧静莲。说明清代屏风庵至少经历四代僧徒香火。

虽然旧志没有屏风庵记载,但屏风岩留下了碑刻“文献”,记述着屏风岩的佛教历史。因其距离县城较近,而且地质地貌独特,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如今又成为人们登攀赏景的好去处。


附:

程夔游屏风岩记

屏风岩为一邑最高处,余往来东源六七年,常遥瞩之。癸卯九月望日,天高气爽,秋光远映,拉馆生由贤溪而北,逾回岭,濯井塘,约二十里许,至岭下,盘屈而登半岭,得小庵,憩息者久之,更上数层,望见刀背,险绝异常。乃沿岩下西向行,复折而东,为玉虚宫。宫外有巨石夹道,少西复南行,步步有石,层秀可玩。余蜡屐方熟而前行者忽却立,告曰此刀背山顶也。危磴仅容侧履,两傍临深谷,峭壁如削。余冒险过之。下此又有棋盘石云,更奇特。本无阶可寻,好事者累石路,尤险仄,萝无可援,葛无可攀,非惟举足难,举目亦难,不知造物者何故作此奇险,咀人冥搜乎?巳而斜日返景,山色暧,转坐玉虚宫前,见圆月东升,皎如红日,相顾惊异,以为得未曾有。斋罢,月巳当头,万籁俱寂,惟闻秋风旋转落叶而已。诘旦,凭阁瞰下方,万山都成培嵝,疏烟缭绕,落远近,若隐若见。陟庵后绝顶,初日映射,余往来遥瞩,俨如画屏者。至此,则一峰插霄,森然改观,始叹山灵变幻,不可执定相求之也。下岩,从河坑归,将近村舍,忽一石悬两崖间,崚嶒不减刀背,使人振。此所谓龙门也。既至馆,书以示诸生之未从行者。

周上臣屏风岩诗

山尊杜人影,群石乃如活。

崩剥苔藓苍,草亦生骨。

幽从后湾起,险向岩前出。

摩空布小径,陟下扳援绝。

且绕千万峰,似海波涛发。

远漾心目虚,近怖崖堑没。

山僧示我奇,眼光不敢越。

相牵伯与仲,两形如一质。

线折青天杪,恍惚踏初月。

过此虽渐平,胸中无长物。

方叔元屏风岩诗

岩千百状,领略二三归。

日起犹云雾,人行疑是非。

幽花名莫辨,险磴陟应稀。

抛石悬崖上,纷纷似鸟飞。

余光远玉泉记

屏风岩之麓,群山萃,林壑盘纡,其崖谷之委会,则泓然为塘,俗所称井塘者也。方广盈丈,白砾布底,平莹澄澈,可鉴毛发,泉自下涌出,如贯珠,如喷雪,缕缕不绝,以其色似玉也,故名曰玉泉。夫物苟无利于世,则虽有可观,不过供一时游人赏玩而巳。矧兹泉伏处穷谷中,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非其功实有昭然耳目间者,将终芜没于荒榛野莽,与行潦伍耳,乌能俾寻幽探胜之士流连而不忍去乎?盖玉泉之有功于人者二。涓流沸,冬则温,夏则洌,乡之环列而昱,朝夕取汲,虽亢旱未尝或竭也。且其余流旁泻于石,村外田数顷,皆赖以灌溉。玉泉之为人所宝贵者,岂徒以其名哉。人之观斯泉者,当知其功之有以及物,不徒羡夫清莹秀澈,可以涤烦而洗心焉,则得之矣。

吴愫登屏风岩

绝壁悬空起,振衣兴颇悠。

鹰归千壑冷,蝉噪一山秋。

俯视云如马,遥看水不舟。

禅房坐定后,疑是御风游。

修筑峰头路碑

尝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盖言道路崎岖且险也。路险莫若屏岩。郡志名胜赋云:瞰绝胜于屏岩,玉山似削。先师太祖(上)法(下)授有联记云:奇争白岳门穿石,险胜丹霞路挂岩。确肖屏岩,创前人所未及者。峰号薄刀,嶙峋壁立,万仞千寻,往来者扪萝揭石,靡不心惊而胆寒。虽有棋坪箭洞之遗迹,游人玩赏,履薄临深,对景而神驰者焉。师祖慧珠住持四十余年,修筑峰头,早有是念,奈因资财歉乏,未能如其所愿。客岁,颇积,将欲兴工,谁知年未迈而精神少健,背痛旧恙较前更甚,故不果。本年春,旧恙未除,新疾复加,胡天不佑,竟溘然而逝焉。临逝时,偎以峰头修路谆谆是嘱尔。时含泪倾听,恪禀遗言,梦寐不忘,罔敢怠缓。爰兴工于仲夏之中,告竣于孟冬之上。费金二百有零。迄今粼石梯级,履若康衢,信步往来,临观伫立,则胸怀浩荡,心旷神怡,欢欣鼓舞者矣。是举也,虽起于师祖既逝之后,实赖师祖所积资财而成。今承遗嘱聊副师祖之素愿而已,敢云修数百年崎岖之路以为功哉。是为记。

屏岩住持 静莲 勒石并记

大清道光十有九年岁在已亥葭月中之吉 日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