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桥风韵:中洲霞源镇风桥

 淳安老家千岛湖 2021-01-07

古桥风韵:中洲霞源镇风桥

武强溪是中洲镇干流。中洲村上游有水碓角(阁)村,居武强溪西南,一桥跨越武强溪通往狭坑。狭坑是村名,也是水系。作为武强溪支流,有称硖源,多称霞源。狭坑中途就纳霞源之水,有霞源瀑布。清代文豪毛际可就曾到此游览并留下《峡源瀑布记》。水碓阁与狭坑相对,吴氏就称霞源吴氏。

狭坑水口现存古石拱桥一座,单孔,长二丈,宽丈余,桥劵上额“镇风桥”。过桥便是中洲另一景致石壁山,又称壁峰山。中洲程氏宗谱景诗就有写这一山一瀑的。

石壁围屏

石山壁立隔溪横,俨若屏围簇锦城。

磊落悬崖环琐闼,嵯峨峭嶂列兵营。

包罗镇重红尘远,拱卫坚刚士气清。

花鸟四时春不改,天然佳致胜蓬瀛。

岩泉潄玉

高崖一道石门开,万丈飞湍瀑布来。

隐约银河成碧落,铿锵环珮下瑶台。

潺湲疑是琳琅响,滴沥俄惊琬琰裁。

清绝无穷堪极目,何妨游衍放吟盃。

镇风桥,何人所建,何时所建,尚未见记载。此将王兢老师所写《镇风桥记》抄录于此。

镇风桥记

王兢

镇风桥,遂邑十三都中洲之古桥也。于狭坑溪与武强溪交汇处,独拱,跨狭坑溪上。桥长二丈,宽丈余,拱为巨石成行交错浆砌而成。年久,灰浆多脱落,据石色可知,历时逾百载矣。

古时,此桥为人出入狭坑之要冲。今因通机耕道,遂废,人为损创严重。一九九四年初见之时,惟余一拱圈耳。后因建跨武强溪之狭坑大桥,村民修古桥,劈路径,使之与新桥相接,现桥面平坦,行人,人力车均可行其上。以此狭坑溪两岸劳作便利,出入狭坑中洲者免于涉溪之苦。

狭坑溪约十里,发牛角塘,至七里坪,香岭湾,经狭坑村于漈岭脚纳霞源瀑水,过十亩丘,自北而南,穿镇风桥注武强溪。

溪床落差悬殊,巨石如仓,比肩接踵,阻溪塞流,溪水跳跃向前,泠泠作声。急湍处,水花溅空,喧哗之声传之甚远。水清澈,鱼虾影布石上,憨态可掬。

若暴雨倾盆,瀑水奔腾而下,则溪水猛涨,浊浪冲石涮岸,激荡如雷,岸崩堤塌,稻禾或冲激而下、或为沙所埋。逢久雨不开,溪流平畴,水没巨石,绝溪东西之往来。于是乎,人皆赖此桥而通行。曷为名之镇风?或以狭坑源窄,飓风自源头而下摧毁房舍农稼,故欲镇之;或有风必有雨,风雨大作则水暴涨,毁堤冲禾,令收成皆无,无以果腹,故需镇风雨,以保丰年也。

予观此桥也,始怜之,今慰之,古桥新生,予喜溢心胸,涉水而下,仰望良久,明辨之而识桥名,恐后生轻之,故作是记。

(二○O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