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野回荡丰收曲

 刘名锋 2021-01-07
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优质率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粮食生产连续获得5个丰收年。播种面积达到858.9万亩,总产量达到336.9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67.8万亩、41.9万吨。水稻播种面积658.9万亩,总产量277.7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8.6%、8.7%。大力实施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470多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成以上,是2005年的1.6倍。其中高档优质稻达到140万亩。2008-2010年全市共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县荣誉称号10个。

  2、水果生产形势喜人,产业优势逐步彰显。“十一五”以来,我市重点建设了“一带三基地”柑橘优势产区,即道县、宁远15万亩脐橙,成为全省最大的鲜食脐橙优势产业带;东安加工型哈姆林甜橙5万亩、温州蜜柑10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橙汁、宽皮柑橘加工原料生产基地;祁阳加工型温州蜜柑15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宽皮柑橘加工原料生产基地;江永15万亩香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鲜食生产基地。水果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水果面积139.5万亩,总产量66.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2.1%、46%。柑桔面积94.7万亩,总产量42.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9.9万亩、14万吨。

  3、 精品茶园面积增大,品种结构不断调优。茶叶是永州农业的特色产业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茶树品种丰富,江华的苦茶、回龙圩的无公害茶、铜山岭的绿茶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近年来,福田的绿茶、双牌的塔山茶、蓝山的青叶、白叶、竹叶、牛皮苦茶等优质特色茶园发展迅速。到“十一五”末,全市茶叶种植面积4.75万亩,产量1200吨(其中名优茶138吨),产值达3736万元。

  4、蔬菜规模不断扩大,产销形势两旺。到“十一五”末,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9.24万亩,总产量达到290.81万吨,实现产值37.32亿元。其中商品蔬菜面积136.58万亩,外销商品蔬菜总量达到230多万吨,实现产值30多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业环境保护与认证认可体系和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市、县区、大型超市已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祁阳、宁远已建立了高标准的国家级农产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强化蔬菜、大米、水果、茶叶农残速测和例行监测,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制定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业地方标准55个,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430多个,总面积17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到大的发展,全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到296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监测面积累计达到60万亩;全市种植业认证“三品一标”总数达30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2个,绿色食品84个,有机食品7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

  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完整的科研、教学、推广网络。到“十一五”期末,选育出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品种19个,其中通过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8个。每年引进推广的水稻新品种20个以上,新品种更新更换为2至3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民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卓有成效。“十一五”以来,累计培训新型农民14.5万人,绿色证书培训2.4万人,阳光工程培训累计培训7.11万人,转移就业6.66万人,农业科技入户培训科技示范户1.2万户,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00万人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了水稻抛秧、规范化化学除草、秸秆还田、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稻鸭共生、水果套袋、果园生草覆盖等重大新技术,有力地推进了种植业的品种良种化、技术先进化和管理规范化,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渐入佳境。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82家,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实现利润8.4亿元,上交税金2.65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农产品加工的60.9%。技改扩能势头强劲, 2010年新、扩、改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6.9亿元;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12个、1000万元的项目58个,总投资10.92亿元,已完成投资4.42亿元。大力推进农企对接,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55个、带动农户39.6万户,连接基地320余万亩,与10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品牌建设创佳绩,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湖南名牌”产品8个、“湖南著名商标”12件,21个农产品加工产品取得欧美市场通行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