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 座 | 徐小虎·吴镇书画重鉴

 湛璿 2021-01-07





以下著名学者徐小虎关于《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一书的讲座,她以吴镇书画为例,介绍自己鉴定古画真假的独特方法。

作为一名颇有争议的学者,徐小虎的书画鉴定不走寻常路,以「主观经验」出发,缺乏一定的科学精神,但不妄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至于其中的观点,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视频分为四段,下方插有相关图片(按顺序排列),建议读者以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且欢迎大家在文末留下自己的见解。


01

这一节中徐小虎先生举出三对书画的对比作为引子,引导观者分辨自己的喜恶。随后她总结到:如果是后人所作,品质也不太差的话,通常人们会比较喜欢离我们更近的后人的仿作。在这一节的尾端,徐先生对她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基于欧洲的结构分析中国的笔墨分析以及日本的补笔研究

文中提到的古画——

 明代沈周  |  《东庄图册》

南京博物馆藏




 元代吴镇  |  《墨竹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吴镇  | 《竹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吴镇  | 《洞庭渔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吴镇  | 《渔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2

在第二节中,徐小虎先生提出三条检验作品真伪的方法,分别是:结构、形态与笔墨行为。她强调画与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笔墨行为的相似之处,提出「无大师的艺术史」的概念。在结构方面,她对比包括《千里江山图》、《潇湘卧游图》、《富春山居图》在内长卷得出以下结论:一、越往后的画作俯瞰的视角就越低;二、画面的结构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三、同一时期的作品,即便笔墨不同,展现的结构是相同的。

文中提到的古画——

 北宋燕文贵  | 《江山楼观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南宋赵伯驹  | 《江山秋色图》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王希孟  | 《千里江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李氏  | 《潇湘卧游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牧溪  | 《潇湘八景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代黄公望  | 《富春山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武元直  | 《赤壁夜游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夏圭  | 《溪山清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吴镇  | 《中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3

在第三节中,徐小虎通过对比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沈周《仿富春山居图》以及黄公望《九珠峰翠图》,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其一,后人画前人作品的时候,会将前人作品的特征重复强调,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前人的作品;其二,笔墨行为也会根据时代的变迁而产生变化。关于后世补笔问题,她认为即便有清朝人的补笔,《富春山居图》仍是元代的真迹。

文中提到的古画——

 元代黄公望  | 《剩山图》
浙江省博物院藏



 明代沈周  | 《仿富春山居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黄公望  | 《九珠峰翠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4

在最后一节里,徐小虎教授对吴镇的传世之作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将倪瓒《容膝斋图》作为对象,在结构、形态与笔墨行为上与其对比分析。她大胆地认为除了《竹石图》、《渔父意图》、《中山图》、《双松图》外,其余归于吴镇名下的作品都是仿作。

文中提到的古画——

 元代吴镇  | 《渔父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代吴镇   | 《渔父图》
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倪瓒  | 《容膝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吴镇   | 《双松图》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