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朕之甲仗

 江北大汉 2021-01-07
唐人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中,有则短章: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房玄龄是贞观年间的宰相,他在检查朝廷的兵器库后向唐太宗回报情况,唐太宗对于房玄龄所称今天的兵器库中的兵器已经远超隋朝,并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欣喜,反而借机表达了他重视民生远超战备之物资——兵器的一得之见:整修兵器防御敌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这些臣子,要竭尽忠心,努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铠甲兵器。回首既往,隋炀帝难道是因为铠甲兵器不足,才遭到灭亡的吗?不,是因为他不修仁义,所以,群臣才会怨恨叛离他的呀!
唐太宗“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也作“甲杖”,泛指武器)的观点,不只新鲜,而且极具思想深度。因为在很多封建帝王眼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所以,他们会不惜代价发展军备、添置武器;而唐太宗则从前朝的覆亡的教训中看到,假如希望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固,高度重视民生,为他们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更加重要。
唐太宗在这里表达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具有民本意识的那些思想家“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一脉相承。与他的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在贞观年间,朝廷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的政策,让整个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和繁荣。贞观三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居然只有二十九人。我们能够想象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发生动乱的几率会大大降低,社会治理会变得相对简单————那一时期的唐代社会,可是有“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的赞誉的,统治者也因此可以闭上眼睛睡觉。
在我看来,中国的老百姓是非常非常善良的,只要不是被逼得实在没有退路了,他们是不会为难政府与皇帝的。所以,对于唐太宗们来说,其实你只要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别太过忽视他们,让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就可以了。也因此,十分明白这一道理的唐太宗才会说,臣子忠心,百姓安乐,就是“朕之甲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