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ad 与学习无纸化的尝试

 conscience6487 2021-01-07

引子

总共经手过四部 iPad:第一部是别人送的,iPad 第一代,64 GB 内存 Wi-Fi 版。拿到手的时候电信部门还在封杀家庭部署 Wi-Fi,所以需要依赖 iTunes 和越狱,iOS 5.1.1 后沦为了母上看电视剧的工具;第二部依旧是别人送的,the new iPad(也就是最短命的那一代),16 GB 内存 Wi-Fi 版,受处理器和屏幕拖累,iOS 8 已经是极限,现在退役在家,淘汰了前面那个 iPad。这两代 iPad 存活期间,受制于国内网络环境和 App Store,并没有什么「无纸化」的念头,加上当时在上高中,想无纸化也不可能。

第三部是女票的 iPad mini 3(也是最鸡肋的那代,除了新增 Touch ID,屏幕和 A7 处理器完全没改进),也是从这部 iPad 开始,正式开始了无纸化的尝试。当时使用的应用是 UPAD 3 Lite,搭配使用 Adonit Jot Pro,不过也只是小打小闹:总共只记过三门课的笔记,绝大多数还丢失了。但无论如何,从那时起,便看到了无纸化的希望。最后一部 iPad 便是现役的 iPad Air 2,官翻机,64 GB Wi-Fi 版,帮我实现了目前无纸化的全部步骤。接下来,就从「记笔记」和「读书」两方面讲述我是如何利用 iPad 实现无纸化的。

记笔记

进入大学后,作为文科生,每堂课都少不了记笔记。之前还会按照课程分别准备笔记本,但大一下学期就放弃了,各个笔记本混着用,到最后上什么课该拿哪本都傻傻分不清楚。而且,一学期记满一本也不现实,最后的笔记本就成了鸡肋:撕掉原来的,剩下的半本不一定能满足需求;直接扔掉吧,又浪费纸;即便撕掉之前记过的笔记,又缺乏有效的存档方式——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纸越堆越多,头绪越来越乱,这也是依赖纸笔的最大弊端。

由此,便萌生了用 iPad 取代笔记本的想法。首先,iPad 足够轻便,容量也可观,使用得当可以替换大学期间所有的笔记本,也不需要考虑每个笔记本固定的页数,不会因为笔记太多或太少而浪费笔记本。其次,电子化笔记可以方便地改变笔触的颜色,很多应用甚至支持「无极变换」,在调色盘上能采集到的颜色都可以使用,这可比买一堆笔要值得多了(还不一定能买到所有的颜色)。第三,纸张的自由度也很高,笔记应用一般会内置很多纸张模板,也可以在同一个笔记本内实现纸张的横纵共存。第四,分享异常便利,别人借笔记的时候,只需要把相应的页转成 PDF 发送即可,也不会落得个「别人借我笔记复习,我没笔记了」的境地。

Notability 和 GoodNotes 是这方面的翘楚

除此之外,电子化笔记可行而传统笔记不能的,就是课件、讲义等其他课程材料与笔记的无缝衔接。先说课件,有的时候在纸上记一堆,远不如一张课件的照片来得简洁、直观。这项工作我一般用 Scanner Pro 完成:先用 iPad 照下课件的照片,再用「照片」app 中的 Scanner Pro 编辑扩展将照片拉伸、去色,最后将照片分享到笔记应用,或用笔记应用插入照片,进行编辑、标注。同样,课上下发的讲义也可以如此操作。用 Scanner Pro 扫描讲义,再分享到笔记应用中,进行编辑,便可以享受前文所述笔记应用的种种优越之处。

在此,顺便讲一下「手写电子笔记」与「键盘输入的电子笔记」之间的区别。相较而言,手写电子笔记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多种语言的输入。此处的「多种语言」,不仅指人们交流用的自然语言,更指「数学语言」等(例如公式、符号的输入,但这方面我接触不多,故本文没有过多探讨和举例)。这无论对与语言学习者还是理工科的学习者,都非常便捷。试想,输入笔记时,能够省去反复切换输入法的困扰(尤其是非通用语),也算是非常便捷的。

手边上也只能用古希腊语来举例子

读书

这里所说的「读书」,专对读课程要求的教科书、学术书籍等而言。这些书一般部头大、块头大、上课之外的场合又基本不会动。虽说有图书馆,但一来,有些书图书馆也未必有;二来,某本书图书馆的存量有限,纷纷借阅的热门书籍能不能接到都是个未知数;再者,借来的书毕竟不能乱动,做笔记之类的还是需要依赖复印件等其他手段。这样一来,电子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一部 iPad 里可以塞下(几乎)所有需要的书,笔记、分享也一气呵成,也不会因为书太多而在搬家的过程中煞费苦心和汗水(不像现在的我)。

读书1

以下除非专门指明,否则「书」均指「PDF 格式电子书」。
 有几种途径:

1. 通读的、读书时不需要强逻辑思考总结大纲的、划重点效果强于总结大纲的、或者扫描版无法选择文字的,使用 Documents + PDF Expert 阅读。不得不承认,PDF Expert 的标注工具在 iPad 上算是最得心应手的。标记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和笔触进行区分,比如对我来说,紫色马克笔意味着这个词我不认识;绿色马克笔代表正面观点;红色代表反面;黄色代表大点;红色圆珠笔/铅笔代表大点之下的小点,或者用来在页边手写笔记……有了这样一个系统,做好的标记自己回看时条理也会清晰很多。

2. 需要大纲的、强逻辑的,可以用 Documents + MindNode 之类的导图工具,也可以用 LiquidText 或 MarginNote 这种强调导图功能的 PDF 阅读器来实现,后者往往更为便利,因为省去了在两个应用之间来回切换的麻烦。这两者相比,我还是更喜欢 LiquidText,因为操作更流畅直观,组织思维导图的方式也更符合直觉一点;而 MarginNote 就有点僵硬——当然,这只是交互上的个人喜好,也会有人更喜欢 MarginNote 更规范的设计语言,这也很正常。

Highlight View 能突出重点;同文件内支持多文档则是比较阅读的利器

总结

为什么要选择无纸化?我的出发点倒不完全是「环保」「省事」之类的理由,而是用 iPad 进行无纸化可以做到很多纸笔做不到的事情。比如上文提到的颜色问题、纸张模板问题、整合纸以外的学习材料问题,都是纸笔难为,而用 iPad 则轻而易举。超越纸笔的常规,解除纸笔的束缚,解放自由的天性顺带挑战一下现有科技的极限,也算是为平淡的校园生活添加了一抹亮色吧。

当然,这就有两个问题。第一,iPad 能完全实现「无纸化」的目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姑且不考虑毕业论文这种必须用纸质格式提交的规定性文件,我的学习生活中依然有 iPad 无法取代的纸。作为一个学翻译的学生,口译的时候需要及大量的笔记,一来,纸笔的效率远强过 iPad,二来,iPad 上要想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最好是有对应设计的应用,但并没有什么人为口译员设计一个速记本应用——因此,这方面的需求,注定是满足不了的;不然的话,这篇文章也不会叫「无纸化的尝试」了。但当然,就轻松环境下,iPad 是可以实现相当程度的无纸化的。

第二,iPad 能取代 PC 吗?虽然这不是我这篇文章重点关注的,但也算是一个延伸。我的答案自然是:「原来不会,将来看起来更不会。」因为目前苹果似乎想开了,iPad 最好的出路不是去替代这个替代那个,而是「做一个好 iPad」。所以才有 iOS 11 中各种针对 iPad 开发的新功能,不断强化 iPad 独家的操作体验,为的都是让 iPad 成为一个更好的 iPad;至于能否成为更好的纸笔/PC,那都是附赠的。并且,就我自己的体验,要让 iPad 取代这两者,我宁肯选纸笔,因为一支体验无限接近真笔的笔,和一个可以无限书写、变幻无限颜色的显示屏,明显是纸和笔的最理想形态,不这么用,总感觉有点暴殄天物的意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