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蝉话·捉放蝉

 df7086 2021-01-07

所谓捉放蝉,实际上是捉蝉蛹,放蝉。

为什么捉?为什么捉了又放?

因为打着手电的寻猴人络绎不绝,让越来越少的蝉蛹雪上加霜,地下十年工夫只在被人抓住的一瞬间便都成了白费,失去了蜕皮的机会,就不能再成为蝉,不能甩籽,没有了下一代。

还因为楼下这一排26棵柳树下的蚂蚁是非常多的,任何一个蝉蛹从土里钻出来,都要过五关斩六将;而它们没有刀,斩不了谁,只有靠爬,爬出蚂蚁的围攻才能得救。不过,据观察,只要蚂蚁发现了它,它就跑不出蚂蚁的围攻了。这种原始时代的昆虫,笨拙颟顸,爬行速度很慢,在地下十年的修行使它们对地面上的喧嚣世界的炫目和凶险,非常懵懂无辜。若非是偶然地出土位置凑巧没有被发现,它们的命运几乎必然被成千上万个的蚂蚁凶狠地肢解。

捉它们实在是为了解救它们。捉回来以后放在纱窗上,它们脚上的倒钩能牢牢地拽住纱窗细密的网格,很快就待定了,不动了,开始了蜕化的神奇过程。一动不动的很久以后,突然背部裂开一条缝隙,先是嫩黄色的头,然后是霉绿色的翅膀,卷曲的翅膀,一点一点地从猴状的驱壳里爬出来,升高,直到完全站到了自己驱壳之上成为一只蝉的模样。从蝉最初的模样,到翅膀逐渐平直起来,身体逐渐变黑,这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段里,大地和人间都已经进入梦乡,全世界大多数的动植物都在修复自己在白天耗损了的细胞,重新保养自己生命的动力体系;而对于这些正在纱窗上羽化的蝉,还有拯救了它们并且在睡梦里还挂念着它们的羽化的母子俩。这样平常平静的夜晚,对她们都有着仿佛生命中重大关节点的意义。在生命的拯救与生命终将直观地飞翔起来的回报之间,对大自然做了有意义的事情的幸福,还有动物伦理从而也是人间伦理支撑了其基本秩序的善,已经充盈在心间。

这是一个孩子和一个妈妈的暑假里的功课,每天晚上娘儿俩都会去楼下的柳树行列中逡巡,争取抢在蚂蚁和打着手电的寻猴人之前将蝉蛹解救到自己手里,然后上楼把它们一一放在纱窗上,长长地舒上一口气,满心喜悦地看着它们一一蝉变。第二天天明即起,拉开窗户,让它们飞出去,飞向自由的天空,飞向楼下26棵柳树的树冠里去,开始它们自由自在的歌唱。

日复一日,她们沉浸在这样因为拯救了小小的生灵而来的愉快之中,成为这些污染严重湿热难耐的日子里一件最自然而然的妙事。千疮百孔的大自然,一个个生物的链条都已经被切断,再继续运转下去好像已经非常吃力,气喘如牛,举步维艰。而这捉放蝉的善举,算是助了地球小小的一臂之力。孩子和母亲都因为这样的善举而自我鼓励、自我感动着。孩子在成长,母亲在品味。他们一如我们,都是这个无可奈何的大环境里的小人物,但是他们无愧而自足,顶天而立地。

题图:艾树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