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笔记:到了北京,改变了人生

 df7086 2021-01-07

梁东方

在北京,很偶然地遇到了十几年前编发过我文章的一位编辑。

如果不是他拦住我,我大抵是认不出他来的。只因为这十几年对于他来说,正是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到功成名就的中年人的十几年。他的形体风貌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精神状态上的充分的自信与坦然,津津有味又豁然达观地笑对世界的人生风范,却是以前不曾有的。他虽也已非青年,但是分明还有一种并非年龄能完全涵盖的风华正茂的充沛意象。

当然,在别的地方生活着工作着的人,在人生中这样的关键时期,也会有变化;但是幸运的是,他人生中的这个转变,发生在北京。当年他离开单位继续深造以后,幸运地到了北京工作,由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以他为例,就可以深深懂得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法设法一定要到北京,到北京发展的原因。金钱,以及不是金钱可以直接计量的环境,还有完全不是金钱能计量的机会,都更多地在北京聚集。而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当然也包括他这样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提高学历的人,这些通常都是最应该追求的目标。

虽然,他如果还在省里的话,大概也是能评上正高职称的。但是有职称和没有职称,在我们这样的省里的这样的文化单位的月工资差距,就仅仅是五十元而已。在北京,却绝对不仅仅是这个数,而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大数。

这源于省里,确切说是省里单位的认知:只要不是管理层,有职称也不就因此三头六臂,而既然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胳膊那就一律是一个工资。但是碍于国家相关必须有区别的规定,才规定了最低的五十元的差距标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年轻人上心地评职称了。而底下的人上不上心评职称对于那样的上面的管理层来说,完全是无所谓的。他们不愿意看见有职称的人,更不愿看见有职称的人还有比一般人高的待遇。尽管,即便按照规定执行,那个待遇其实也比他们管理层的工资低得多。

这是在不在北京的第一个不一样。第二个不一样其实更重要,那就是他当年来了以后,在北京买了房子。把买了房子,尤其是在北京买了房子这一点说成是整个人生中价值最高的成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都是正确的。他当年如果是在本省买的房子,那升值空间与总值都相差十几倍,他就亏得大了;或者应该说,他在北京赚大了。

第三,他如今在北京的工作是不必坐班的,只要完成工作;一切以完成工作的最后结果为准。这样的宽松,这样予人以充分的时间自由的结果考核机制,在省里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对文化单位一天四次打卡的工厂化管理,已经是省里的先进经验。而不论工作性质,不看工作结果,一味地以对人的钳制是不是牢固为标准来论优劣,实际上已经成了他们对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甚至唯一内容。

第四,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交甚广,游刃有余地将学有所长的写作运用到了相关领域的宣传之中。不仅收获了大量的好评,也为自己的人生开创出了一片立足于自己的爱好的广阔天地。北京给予了他这样的平台和机会,给予了他在外省不可能如此众多的机遇和见识。

第五,他的孩子尽管还小,但是受教育的前景一片光明。因为北京的义务制教育水平和设施在全国都是最好的,而上大学,尤其是上北京的好大学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如果在省里的话,每年能上北京的一流大学的人数都是屈指可数的。他为自己的孩子开拓了空前广阔的未来。

第六,他在北京享受到的公共设施、园林环境,以及未来在北京退休以后享受到的待遇、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等,都已经是题内之义,自不必再有任何顾虑和苦恼。

……

他如果当年没有来北京,还一直在省里的话,基本生活状态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不管自己多么努力,都依然会在那个环境里沉浮,在容人成长的宽容性与机会平等的绝对性上,都会绝无二致地逼仄狭窄稀缺无望。与这位朋友的不期然的相遇,使我一向心如止水的人生状态,发生了一点点摇晃的感觉:居然开始以成功学的标准来审视眼前的一切……

毕竟,现实人生中的成功,或者就只是走向成功的机会抑或可能性,干脆就只是更好一点点的环境,于任何人都是需要的。这倒不是对具体的个人的比较,而只是对环境与人的关系的一点回望。

这种被摇晃的感觉就是对于环境,对于生存环境的考虑。本省和北京,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距都是明摆着的。在一个环境好的地方总之是比在一个环境差的地方要好,所有的努力,或者即便是松弛状态里的感受,都会因为环境的限制或者给予,而被窒息或者得到生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尽量在环境因素好一些的地方展开自己的人生。

也许,以后能有更多一些环境因素好一些的地方,让更多的地域走向文明,为据说绝对数字会减少的下一代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