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笔记:只剩下了元宵的元宵节

 df7086 2021-01-07

梁东方

农业时代天人合一,人们俯仰天地之间,物质上尽管经常处于匮乏状态,世事也多战乱,但是在或长或短的和平之中,人们总是能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给自己营造出不枉人世的欢欣。

我们古老的传统中就每年有两次“仰望星空”的月亮节,一次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次就是今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秋节吃月饼,坐在户外的月光下吃秋天成熟的各种瓜果,不冷不热,物产丰富,诗情画意也就多些,给人们留下的记忆也就深刻些。但是正月十五天气还冷,立春之后大气环流变化,反而比冬天的雪还多;所以户外往往依旧是冰天雪地,清寒彻骨。这时候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元宵汤圆,自然是人类对于胃口的犒赏,也是对不易人生的鼓励。可惜的就是不能望月,以前是因为冷,能望的话也都很短暂,不可能在户外待住了慢慢地望,慢慢地生出月下的情怀来。现在在冷之外,又加上了雾霾,想望往往也望不到,只能低头在屋子里面对元宵汤圆了。

有人说元宵汤圆在清汤之中,像是月亮。也有人说,元宵节看灯会,灯也是月亮。如果觉着不像,你就参加猜灯谜,猜字谜,那些谜语里总之会有一条涉及到月亮。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对于不能仰望星空的季节里对于赏月的遗憾的补偿性措施,或者是食物或者是文化的“熏染”手法。以现在的技术,灯会的规模和绚烂程度早已经非过去所能比,还有电子烟花,更是可以将整个天空装点得五彩缤纷——至少是在那一瞬间。然而,观灯看花的安全问题却又使这项将传统发扬光大的节日仪式变得很是危险。拥挤和踩踏事故的案列,让很多地方都不得不取消了类似的活动。

这对元宵节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然而还有最不利的因素,那就是元宵节虽然是春节中最后一个高潮,但是对于现在的多数上班族来说,这时候已经上班,打工者已经离家,而学校也正在开学,刚刚还在欢乐温馨之中的春节阖家团圆的格式断难持续。这就就成了一家人天各一方甚至各在路上各自去吃元宵汤圆的情形。然而,吃元宵吃汤圆,都是节日仪式的一部分,如今对于一般人来说早已经没有了食物本身的诱惑,在失去了合家在一起的仪式感以后,一个人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已经没有再去买元宵再去吃元宵的心情和动力了。

而元宵汤圆,和粽子年糕糍粑之类的黏性食物一样,本质上是人类要将黏米黏面巧思妙想地用作主食,以度过主食大米白面之不足的匮乏状态;它们虽然挡脊顶饿,但是因为粘连而难以下咽,所以万变不离其宗馅料必须配之以甜味咸味儿才好入口。以现代人的经常处于餍足状态的胃口来吃的话,就依旧是很难吃下去,至少是很难多吃的食品。

节日的仪式感已经丧失,而食品本身也没有吸引力,这样元宵节这只剩下了元宵的节日里,就连元宵也在逐渐缺席起来了。好在大街小巷小商小贩和超市卖场卖元宵卖汤圆的还大有人在,还能一年一度地营造出元宵汤圆唱主角的节日气氛。人们往往是因为传统的记忆和商业气氛的感染,而买上一袋,回去煮了,吃上几个,剩下的往冰箱里一冻,下次吃就值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时代在变,我们和大自然的距离在变,包括元宵节在内的一些节日民俗的存在感一直在被强调,可也一直在弱化之中。在自生自灭的叹息里,也依旧有拯救之道的熹微的光明:当社会发展进入到每个人的空闲时间都空前多起来的时候,这些并不遥远的节日记忆一定还会被激活,被发扬光大起来;当然会是以那个时候的方式,同样美好的方式;因为人类绵延不绝,对于美的追求就会常在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