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岁月

 峥嵘岁月84 2021-01-08

老师与村干部共同改善学校设施

1999年我受中都学区指派,有幸到田背小学担任校长。初到田背小学,第一感觉是学校位置交通非常不便,必须穿过村子,路小且弯多,而且一进校门便上陡坡,骑摩托车技术不好还易翻车。第二感觉是校舍破旧,这年头都将跨新世纪了,竟然还有一排泥木结构且裂缝都好大的教室(一至三年级教室)还在使用。当地老师说,到每年冬天须用薄膜钉住北边的木窗御寒。即使有一排四间砖混教室也是前几年建的,而且才建一层。一到夏天的下午,楼板烤得在教室里上课的师生又热又闷。校门口有个泥土篮球场,杂乱无比,两个球架耷拉着脑袋,孩子们还打得十分起劲。心里便想:田背不是中都第一大村吗?教学条件怎么还这么差呢?每年有几个庵脚里从幼儿班到六年级的几个学生与老师一起在学校开膳,住宿生每学期交几百斤柴火,通学生也得交点柴火。厨房里的木柴不够烧,经常到下半学期还要让通学生上学时每人带2根木柴来才得以支撑到学期结束。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孩子上学路上背着书包,一手拿一支木柴,像舞金箍棒般舞到学校,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当时全校还有200多个学生,五、六年段还有各2个教学班。尽管条件差,困难多,令我难忘的是全校老师都能团结一心,兢兢业业工作。教导主任何元春、邓建军,老校长叶汉辉、丘达升,年轻老师丘晓京,李林娣等,还有当地的几位老师,像刘庆发、刘瑞金老师等,在各项工作中都处处体现出主人翁精神,与我们一起克服各种困难。在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外,就如何改善校园环境,大家出谋划策。虽然学校经费紧张,但是我们每年都还要挤出一些资金来改善校园设施设和校园环境。不到几年,校园新建了花圃,栽花种树种草,新砌了文化宣传墙,完善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使校园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校园多了些文化气息。这几年里也得到了时任村干部刘国球书记、刘永平主任的大力支持,村里安排清理、整平了篮球场(因当时被村民堆放了许多杂物),重修了篮球架,让孩子们上体育课有场所了,课外也可以打篮球了。

教学质量与文体活动齐头并进

田背小学大部分是通学生,他们与上都小学住宿制学校完全不同,没有早晚自修、老师辅导。中午他们回家一吃完饭,就在家或来到学校完成上午老师布置的作业。傍晚就不同了,那时家长们农务多,孩子们大多回家后有许多家务等着他们做,只有吃完晚饭才有时间做功课。早晨他们没有时间在家晨读,我们便要求他们早晨一到学校就要自觉拿出书本读书,逐步养成习惯。于是孩子们一到学校放下书包就纷纷拿出书本朗读。教室里、树底下的石凳上便会充满朗朗的读书声。由于孩子们的勤奋,加上学区也逐年调来骨干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咱们田背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不比兄弟学校差,许多班科成绩经常名列学区前茅,这让我们老师学生都感到很自豪。

那几年,我们不但抓教育教学质量,还开展了各项文体活动,让学校充满了生机。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要求各班早早准备节目,在孩子们的节日里组织学生文体汇演。那时吸引了许多家长、群众前来观看,甚是热闹。有一年还请了丘显文师傅前来拍摄,并录制光盘,需要的学生花10块钱买回去,可以在VCD机上播放,反复观看自己的表演,学生们十分得意。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无比欣慰。

田背小学还有个好传统,每年六年级毕业班考完试,我们会开个毕业班茶话会,邀请村支书或村主任来参加并讲话,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一个教育和留念的机会。这项活动当时只有田背小学还坚持这样做了。

更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参加学区运动会,几个负责训练的老师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加班训练学生坚持了一个多月。孩子们便在各个简易的训练场积极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比赛成绩。当时个子不高的六年级刘家德同学每天在仅有的一张水泥砌的乒乓球台上用木板当网进行训练,我们老师与学生们一起陪练,经常练到天黑才罢手。待到运动会时,刘家德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与中小的乒乓球“一号名将”丘宗哲一决雌雄,在中小的学生啦啦队齐声为他们的乒乓球一号大声加油情况下,刘家德同学也紧张得满头大汗。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沉着冷静,最后终于艰难打败了实力强劲的对手,夺得了冠军。回想起来,水泥乒乓球台训练出来的“业余运动员”竟然打败了标准乒乓球桌训练出来的“运动员”,还真让人感慨万分。

外出乡贤无私奉献

让我难忘的是当时身在外地工作的刘绍钧老前辈,他经常来信关心学校的各种情况,我们会及时回信,告诉他学校和家乡真实情况,他知道情况后几次捐赠书籍给学校,还常常来信鼓励全校师生。他还曾写信给县教育局请求上级拨款改建校舍,虽然未能实现这一愿望,但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心,非常令人感动。他的行为也影响了他全家,到后来,他叫孙女给我们回信。到2002年全镇其他完小都开始有了电脑室,田背小学竟还没有一台办公电脑。刘绍钧的儿子知道后,听从了女儿的提议,把自己的电脑寄赠给学校,让全校师生甚为感动(当时一台电脑6、7千元,学校一学期总收费才4千多元)。刘绍钧老前辈还常常写信给他的发小、亲戚,号召村民们为了子孙后代,要尊师重教,我们在码头街上散步或家访也都能感觉出村子里的文化气息。

永远难忘美丽神秘的田背村

四年光阴仿佛一瞬间,我虽不舍与这么多好的老师、干部群众和学生们分离,但因工作需要我于2003年调离了田背小学到上都小学工作。两年后因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播出了《云霄阁鼓长毛探秘》节目,我们还组织了上都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前来参观云霄阁,他们回学校后还写了云霄阁参观记作文,其中六年级的李梅娇同学的作文,参加了上杭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和“百驿网站”联合组织的征文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奖了一台当时2000元的数码相机,让全校同学羡慕不已。

     离开田背小学后,几次想回去看看学校,看望刘国球书记,刘永平主任,看望几个田背籍的退休老教师的,都因种种原因没能成行,很是惭愧。不几年听说学生越来越少了,2008年田背小学停办了。最后学生都并入中都中心小学去了,校园也慢慢荒废衰败了,我知道后也甚觉可惜。直到2018年终于有机会去田背村同事家,特地上去看了看曾经工作过四年的校园。校门模样依旧,只是更破旧些,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烤烟房,杂草,稀疏几株树影中的老人院。只剩下原先的教师宿舍还独立在高处,心里一阵莫名的酸楚。

    转眼过去近20个年头了,在田背小学工作四年的难忘岁月,至今常常浮现在眼前,这段经历我将永生难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