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住、facebook等用户数据泄露事件频发,这“锅”企业该背

 TGO鲲鹏会 2021-01-08
8 月 28 日,华住集团旗下酒店 5 亿条用户信息数据被泄露,成为了最近几年规模最大的数据泄露事件。其实这并不是个案,从 2017 年的“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全球爆发,到 Facebook 用户数据泄露……信息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技术上我们能做些什么?企业数据安全应该反思什么?如何从体制和管理上加强保护?

知道创宇北京研发总监潘少华

为此,TGO 鲲鹏会专门采访了大数据情报分析及反欺诈专家、知道创宇北京研发总监潘少华,请他来聊一聊十多年来,网络信息安全不可忽视的问题。

信息泄漏下的网络诈骗和黑产:更精准,更广泛

在以往的数据泄露事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酒店,在潘少华看来,一方面酒店的人流量大数据多;另一方面,每位客人入住酒店时,都要联网进行身份证、电话号码等敏感个人信息数据的登记。信息一旦泄露,给用户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个人信息被贩卖,从而有可能被用于精准诈骗。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被仿冒,数据被利用注册账号或者是用于骗贷。此外,还会对生活造成困扰,像平时生活中接到的各种诈骗电话、骚扰电话等等,就是信息泄露带来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泄漏下的网络诈骗和黑产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潘少华以自身的从业经验来看,网络黑产一方面由诈骗个人到后面开始转向企业,比如黑客利用用户身份信息骗贷,而用户会莫名其妙收到欠款短信。其次,诈骗的领域和业务跟整个互联网发展是一致的,朝阳产业、红海领域都是黑产几集中的地方。

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游戏装备最值钱,那时候的黑客都盗 QQ 号;到 2007、2008 年电子商务和淘宝开始占据市场,在线的银行支付也逐渐多了起来,那时候的网络黑产就集中在电商;再往后是移动支付、O2O 互联网金融、P2P 现金贷,到现在的区块链。最后,网络诈骗和黑产也越来越精准,比如很多黑客拿到用户的姓名、手机号、地理定位、车牌号码后,就能实施精准的诈骗。潘少华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小 A 开车刚到望京 soho,就收到一条短信,说车牌号 XXXX 在某个路口有交通违停,点击地址查看违章详情,如果点进去就会直接中病毒。

“网络黑产和诈骗会有几种手段,第一种手段是广撒网,比如说伪基站在某个区域,把消息发给整个区域的人。 第二种是精准投放,比如手机中了病毒,病毒会把通讯录好友姓名、手机号全部倒出来进行消息发送,称呼用的是通讯录里存储的昵称,这种类型的诈骗成功率也会高很多。”

潘少华在 2008 年加入知道创宇后,一直在做一些跟网络黑产相关的对抗工作。10 年来,最让潘少华感觉到自豪的事情是,在 2015 年和无锡公安、无锡电信做的反诈骗项目。当时,知道创宇联合运营商做了拦截,再经过大量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更新后,系统会识别是否为诈骗短信,是否为欺诈网站。如果居民访问的是欺诈网站,就会直接被阻断了,页面也会弹出“无锡公安提醒您,您访问的是一个病毒网站”。这一年,整个无锡地区的发案率下降 88%。

个人信息频频泄露,企业要“背锅”

根据已知的各种信息,潘少华认为,华住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最根本原因是企业安全管理研发生产流程存在着非常大的漏洞:

1. 企业数据安全意识不够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潘少华觉得首先是企业自身对这个数据安全不重视,一方面从企业到普通用户,对个人的隐私没有很强烈的感知;另一方面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忙着生产忙着发展,不会去考虑信息泄露的事情,所以,企业对于安全信息相关投入也都是滞后的。

2. 安全管理意识传递不到位

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意识缺乏足够的教育,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华住的员工很可能为了工作方便,把公司测试平台的账号密码都发到 GitHub 上,黑客随便找个正常的工具就能下载整个数据。针对这种情况,潘少华建议企业应该设立一些内部管理条例,用无线安全产品或者专业的安全服务厂商。

3. 企业对数据泄露存在规避责任的侥幸心理

国际或者国内有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引,比如对于重要的信息系统,都有要求做等级保护,尤其面对巨大的用户信息时。潘少华认为,企业设置安全基础线只能解决安全防护有无的问题,但之后还需要有足够的经营安全专家,把系统用好,真正的对数据负责,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在潘少华看来,除企业外,责任主体对泄露事件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还不够严厉,这是一种变相的纵容。华住是美国上市公司,在美国法案各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出现重大信息泄露,企业是需要背负很大的责任。但当前我国制度层面对此类事件的处罚还欠缺具体标准,而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则明确规定,对泄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最高处罚其全球营业额的 4%。

企业技术安全四步走

在对攻防黑客,应对信息泄漏下的网络黑诈骗和黑产方面,潘少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黑客攻防是互相迭代、互相博弈,不停升级的过程,“我们不存在天生的武术高手,也不存在一步登天的天才”。在国内,有非常多复杂的安全问题会出现,当然也会有相对应的手段进行阻止。

第一步:打白刃战用的漏洞攻防

发现新漏洞后,根据漏洞进行防护,长时间下来,会十分了解漏洞以及黑客用的攻击手段。

第二步:大数据驱动的雷达或者气象卫星

事先检测好网络资源,做一个风险地图,一旦发现新的安全事件,企业或者机构能第一时间主动地去升级修复漏洞,阻止黑客侵入。

第三步:做基于大数据的云防护

所谓云防护,就是把黑客攻击事件日常的防护联动起来做机器学习模型,有新的攻击异常,有新的指标不正常,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这样能够把个人的安全能力变成集体的智慧。

第四步:大数据反欺诈

这一步主要针对企业需求。做大数据训练好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建模评分。通过机器学习把数据训练好,模型给企业,赋能加大业务环节,然后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判断。比如说 P2P 企业有新用户注册,我们可以通过用户各方面的行为来进行重点监测,就可以判断用户是否有骗贷倾向。

Q&A
 如何引导黑客?

对于黑客以前是打击不够严厉,安全法出来后有很强的威慑力,让大家都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第二,可以有一些政策上的引导,可以把有能力有技术的黑客引向正当渠道,比如引导到网络安全公司里。

其实有时候,我们在说黑客时,强调的还是对安全技术有强烈的探索欲望的人,代表着极客精神的存在。

 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在“裸奔”,个人该如何自我保护?

很多人说换密码有用,其实只是我们觉得很安全,这些信息、密码想要在网上获取已经不是难事。尽量不连接公用 WI-FI,能用 4G 就用。因为连 wifi 被人劫持被黑客篡改的概率非常高,一个黑客可能通过远程控制了很多咖啡厅的网络,你上网的时候会把信息都记下来。此外,公众 wifi 运营商也不同,做个 wifi 管理系统就可以知道,你通过哪个手机号或者哪个会员账号登录,访问过哪些网站,有什么兴趣取向?就可以去做精准营销。

你对数据泄露有什么看法呢?这个“锅”应该由谁来背?在技术上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在留言区中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作者 | Bella Wu
责编 | Rainie Li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