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蜜意的恋人进入磨合期后,双方难免会因为情绪问题频繁争吵,最终心生嫌隙、形同路人。 一方感慨对方曾经呵护备至,真爱就应当包容个人的情绪化,而非渐趋冷漠; 另一方认为自己已经耐心体贴,真爱怎会反复打压自己,只剩下疲倦压抑呢? 其实双方都是受害者,彼此之间不是真正的敌人,真正的隐形敌人是看不见的“情绪”。 今天我们来聊聊:“情绪”是怎么对关系施加影响的?以及怎样才能将情绪化“敌”为友? 亲密关系与情绪密不可分,爱情的产生源于情绪波动。 关系的经营过程中“情绪”是高频词,尤其对于天生敏感细腻的女人。 常言女人战胜了情绪就赢得了一生, “情绪”将是一生的课题。 情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妨看看不被看到的情绪是如何成为关系的敌人? 这里我把情绪问题分为两类:瞬间激情与长期隐形情绪。 瞬间激情下的“语言暴力”与“过激行为”。 处理不当的情绪影响关系主要体现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当场瞬间触发强烈的情绪。 通常以语言暴力的形式进行宣泄,比如: 1.审判:对对方道德审判或人身攻击。 女生内心敏感脆弱,内心受到伤害时,会以对对方道德审判或贴标签的形式来保护自己。 例如,“你这样的人…”、“真是毫无责任感”、“忘恩负义”、“自以为是”、“愚蠢”…… 2. 威胁:概括性下定论,明示或者暗示性的给关系判死刑 。 在感觉失望、愤怒,内心却又希望对方意识到严重性,给予情绪补偿时,会施加以暗含 威胁的言语。 例如,“行了,我们合不来”、“忍受不了你”、“不用再说了、你再不怎样就…”、“你想不想过了?” 3. 控制:命令、教训与质问 。 关系中失去掌控感,试图以强硬的言语让对方屈服以缓解焦虑与恐惧。 例如:“你听不懂吗?”、“和你说过几次了” 语言暴力后的进一步过激行为,会以强化情绪宣泄向对方施压。 情侣相处中常见的行为有:电话争执后忽然挂断电话、文字交流不畅直接拉黑微信、言语 不和破门而出、提分手考验对方以及肢体冲突、自残行为等。 短暂的激动情绪如同席卷而过的飓风,他人无法预知席卷过后会留下一地狼藉,使亲 密关系千疮百孔,在爱人心中投下阴影。 说到在关系中觉察关系中“瞬间激情”影响,总有女生困惑: 通过技巧或者违心的方式相处是虚伪的,情绪化是真实的样子,只是在凭“本能”爱对方。 1、有觉察关系中“瞬间激情”影响的需要吗? 每个人都排斥强烈的情绪化,强大的情绪负担需要大量心力去安抚和自我化解。 通过情绪攻击争取到的妥协,终究是不真实的。 人的韧性有限,情绪飓风与风平浪静反复交替出现,终究会使对方失去弹性,对情绪反应产生免疫,即为麻木。 懂得克服情绪,那么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转化为感情浓度的提升。 2、“瞬间激情”是本能和真实吗? 情绪不存在好坏,它只是反应个体内在未得到满足的需求。 不能被真正的看到、接纳与化解,就会形成可怕的情绪表达。 情绪是中性的,不存在对错,但暴风骤雨般的情绪化真的是本能和真实的样子吗? 不!真正的本能与真实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并非它的外在表现形式。 那么,有没有可能导致我们情绪化的只是设定好的脑回路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钢琴家在演奏钢琴时,脑沟壑形成的既有回路得不用看琴键,手指就几乎能同步自动演奏出乐谱上的音符。 但难以察觉基因和成长环境,也造就了个体的情绪记忆。 个体对既定外界刺激也会遵循早已设定好的情绪脑回路,产生既定的情绪外在表现形式。 因此,“瞬间激情”并非是本能和真实。 3、怎么觉察并接纳“瞬间激情”? a.暂停 下次情绪风暴再现时及时按下暂停健,想象这段关系是一个有生命的婴儿,不可以地伤害它。 b.记录 记录每次情绪失控时隐形程序,即情绪风暴发生时脑海中的念头、冲动和表现方式。 并且要思考这是不可更改的真相,还是惯性力量? c.觉察 抽离出来,客观的观察自己处在怎样的情绪中,感受每种情绪背后对应的心理需求。 认识到情绪只是表象需求,才是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 较之显著瞬时的“激动情绪”,另一种潜藏更深持续更久的长期负面情绪也值得觉察。 两性关系如果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付出过多的一方必然会长期积压负面情绪。 不论是关系建立之初双方的不对等,例如“下嫁”、“高攀”; 还是关系经营过程中一方长期不对等付出,牺牲只藏在心里的; 或者是此段关系的历史“感情创伤”,并没有真正得到释然,未重建信任。 长期难以察觉的负面情绪会日复一日侵蚀亲密关系的根基,在外界诱因触发下激发起。 暗潮汹涌,最终关系裂痕。 对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遭遇了暗潮汹涌下的隐形攻击,难免无所适应,感情骤然降温。 针对关系失衡导致的长期负面情绪挤压,我总结了两种方法: 1、以理性建立防护墙。 不对等的关系初建,或是经历创伤的关系再建,需要感性正视内在情绪、理性思考判断自己能否接受。 接受的前提是:双方开始关系后需要遵守的原则是什么? 一旦开始或重启恋爱关系,即默认双方从起点开始,双方便是平等的灵魂,往事清零。 2、审视付出心态,引导相互付出。 停下来思索双方无法不均衡付出的原因:是否为了满足于自我牺牲的悲壮感,而给予对方所不需要的东西。 明码标价的付出,不仅将自我意愿强加于对方,还以隐形攻击向对方索取情绪价值。 规避圣母心态,付出的本质是使对方在关系中舒服,是源于爱的自发行为。 同时值得先思考的是,爱情中,关爱提升自己才是提升关系质量的前提。 另一方面也应该给对方给予“被需要感”。 总的来说,对等平衡的关系,不会形成长期隐形负面情绪,反之则侵蚀出关系裂痕。 经营好平衡关系,绕不开“不带条件的相互付出”这一课。 既然情绪是一种表达内心需求的语言,那么就要明白漠视、拒绝的行为会失去进入对方内心的机会。 对方的情绪反应不是洪水猛兽的攻击,更可能是无能为力的求助。
这些都真实地存在过,只是并没有被看到。 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了绝望的背影,那么双方在亲密关系中就会难以相互依赖。 给对方表达的出口,两个人才能建立沟通与信任。 无法苛求爱人修正自己,但至少不要错过接近对方的每一次可能。 觉察自身情绪才能接纳对方情绪,二者皆需强大的内心。 总有人会感慨说:“亲密关系为何让人如此心累?” 因为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在不恰当的情绪表达层面相互敌对、攻击。 爱情起源是情绪的波动体验,但亲密关系的落幕亦可能也是情绪波动的体验。 将情绪化敌为友,才是对亲密关系最无声的呵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