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向往自由,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梦蝶与逍遥等等都阐释着中国式自由的道理,以及到后来的陶渊明辞官“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他们所追求的都是内心深处向往的自由,但是很多古人在弃俗从隐的同时,
却难以解决物质和财力上的拮据,生活过得很贫困。如今,人们也对自由保持向往,但是更为理性,因为想追求内心的前提是拥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所以谈论的大多是财务自由,那么有多少人真的明白何为财务自由呢? 著名心理学家吴晓波做过一个关于财务自由方面的调查:“你认为,什么叫财务自由?”绝大部分人理解的财务自由是:有了一定数量的钱,然后一辈子都花不完。当人们把财务自由理解成赚了一定数量的钱之后,“赚快钱”就会成为主流心态,无论用什么方式,先尽可能快地把钱挣到手。经济学领域有个词语,叫“机会成本”,意思是,如果你选择把时间和精力选择在某个领域,意味着要放弃在另外其他领域的投入。 你想赚快钱,全部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各个赚钱渠道,必然意味着你无法在某个领域深耕。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一夜暴富和赚快钱,像犯罪一样可怕,你年轻,你可以考拼体力赚钱,但由于缺乏在一个领域深耕,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没有深厚积累,就无法突破。更何况,许多人也无法短时间赚取到一辈子要花的钱,所以财务自由对许多人来说,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最近和朋友们各自给家里算了笔账,发现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财务自由,晚景无忧,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当下的实力还无法和梦想匹配。我们大部分人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调整,否则这一生将无自由可言。若是欲望大于实力,自由可能永远不会有,这和一个人的能力无关,和他拥有多少财富无关。 制定家庭财务规划,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就是每个人需要清楚的了解家庭中的财务运转情况。我们把模型简化一下,假设我们运气很好,中间不会发生疾病、意外等情况,想达到财务自由,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被动收入 > 支出,我们拆开看: ① 住:如果平时买房了,有房贷,没买房就要交房租。 ② 行:如果买车了,车贷、汽油、保险、修车、保养;没买车就打车、公共交通。 ③ 食:自己做饭能稍省点,出去吃就费钱了,另外还有应季的水果、零食等。 ④ 衣:除了衣服鞋子,这里还包含护肤、化妆、美甲美发等,与个人形象相关的开支。 ⑤ 玩:和朋友聚餐等社交费用、视频网站会员、每年出去旅游等开支。 ⑥ 娃:孩子的教育开支,包括但不限于课外辅导班、兴趣班、大学费用以及出国留学费用。 ⑦ 学:这里的学,是指在座各位,为了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而投入的成本。② 其他,包括不限于:兼职收入、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越到中年,支出越大,看着自己的支出,还有人敢停下来想财务自由嘛?结论:普通人大部分赚的钱,都花了,存不下来多少钱去做理财,更别提财务自由了。 如果把不会发生疾病,意外的假设拿掉,那么随便一场稍微严重些的意外,疾病,都可能让家庭财务坍塌,按照现在的医疗状况,绝大多数家庭是无法负担重疾的。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话题“一个中产家庭是如何被疾病拖垮的”这里面的每个故事都让人看的触目惊心。第一步:一定要把家庭的保障型保险配置好,把家庭所有的意外的风险全部转嫁出去,让全家拥有足够的风险抵抗能力!第二步:理清自己的家庭收入、支出,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如果有大幅提高收入的机会,那财务自由可以稍微期待下。如果没有机会,那么请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否则现实都可能难以为继。第四步:无论能不能大幅提高收入,都要定时、定量的执行储蓄计划,为养老做准备,同时也做好不拖累子女的准备,给子女更多的发展的空间。股票、基金是好的理财方式,但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理财方式。想要通过股票、基金赚钱,专业的理财能力,良好的心态以及一定的本金,缺一不可。 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那么不妨花钱请一个信的过的专业的理财师,根据自己家庭的财务情况订制出一份最合适的理财规划,这会省很多的事情。 ① 不耽误本职工作,不需要花费任何时间,精力去研究,打理。 ③ 有一定的强制储蓄的属性,定时、定量的存钱即可。很简单,储蓄是反人性的,需要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欲望绝对是让人痛苦的一件事,及时行乐才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人要过一辈子,及时行乐是好,可万事都是先难后易,先苦后甜,违反了这个法则,早早就随意挥霍耗费,往后必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提前享受,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就像国学经典里说,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限额的,如果只知道任由欲望驱使,贪图享乐不知道持戒克制,等福报耗尽,祸事也就不远了。当我们把当前家里的财务合理分配好,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为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做规划和准备了,这个准备越早做越好。先设想一下自己未来想要在哪一年实现财务自由,并计算下当下离实现财务还有多久,理清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一笔一笔算下来,人生的每笔财务帐就清晰了。 其实,这个算账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整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自己有什么,缺什么并及时做出改正和调整,以备未来的人生走的更好。此前,我一直以为30岁还年轻,但在做了家庭财务规划后,发现当下这样庸碌,得过且过是绝对不够过上理想的生活的,也算是给自己敲了一记警钟。假设不靠拆迁、重新投胎等方式,普通人想要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保持清醒真的时刻必要,过一个有规划有条理的生活,绝对比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妥的多,也更能给全家带来安全感和保障,不至于在任何意外来临时,惶惶不安,手足无措。有些人谈钱色变,好像爱钱有多么的庸俗和不堪,觉得不爱钱就是清高,其实赚钱是最好的修行。财务自由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意味着他获得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而是意味着他不再牵挂钱的问题。钱变成了呼吸的空气,虽然重要,却因为供给充足,理所当然,而不被感知。智严大师讲过一个故事,富豪碰到一个渔夫,渔夫刚从海里打渔回来,笑容灿烂,富豪问渔夫:“今天打的鱼很多吗?笑得这么开心。”渔夫说:“虽然不多,但对我来说,已经够啦,为什么不开心呢。”富豪不明白,这么点鱼,如果卖掉换钱,才卖几百块钱,几百块钱,连自己平常一包抽的烟,都买不起,为什么会开心呢?富豪不明白,他需要几百块钱一包的烟,才能快乐,但渔夫并不需要,他不抽烟。 智严大师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拥有一切,是管理自己的欲望,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但你可以学会知足。”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财务自由不意味着富有,很多富有四海的人,也未必自由,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一个客观数字,而是一种主观心态。第一是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有一技傍身,才有可能有持续而稳定地收入。第二是学会自我教育与更新。百度前总裁陆奇有一句很知名的话:“人生不是线性的,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所期望的位置。”这就是说,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情况。永远不要指望着努力一把,你就能挣到足够的钱,站到足够高的位置。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软件,今天这个版本,一定要比昨天那个版本,更好。人生是动态前进,会有波峰波谷,真正的财务自由,并不是挣一笔钱,躺着晒太阳,而是无论你什么时候想要钱,都可以想办法挣得到,这需要我们持续自我教育与更新。第三是学会找到自己的兴趣,让工作与兴趣建立联系。工作带来收入,兴趣带来价值感。一份无法带来价值感的工作,你可能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无法坚持,更无法深入。每一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不可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终其一生要从事的事业,这需要慢慢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