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 凡︱一封匿名信

 青白眼e1vedie6 2021-01-08

点击上方“窗外的白杨”关注我们,一起分享精彩人生~

一 封 匿 名 信

2012年5月,我由副营长调至团机关任营房股长。至此,我即将离开任职一年的营部,当时,我还住在营部的连队房间里,深夜一封匿名信由门底塞入了我的卧室……

信件内容如下:

副营长:
多谢你这一年来的照顾和培养。这一年,从你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学到对事负责、对事认真,让我知道在一个安逸的环境,更要严谨自己,不可以放松。作为领导的你,我们的好大哥,你绝对百分之二百称职,称职在把连队建设或个人成才,抓在拳头里,更抓在心头里。以前,或许有些人会对你的做事方式不理解、误解之类的想法出现。但是随着你一次又一次的以身作则,打破了这之间的误解和那层纱,让我们认识到领导就应该像你这样,做事认真、做事负责。你那学习的澎湃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鼓舞了我们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是看书,也要找一些有哲理的故事或字句摘抄下来。你的言行改变了我们,让我们重拾人生的希望,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声,而是全营部的心声,所以,我没必要留下名字让你记住我。我只要你记住:营部有你,你有营部,就行了。更多的话留在彼此心中吧!祝你到那边步步高升,万事如意。谢谢你的照顾培养。谢谢

至今,我也不知留下这封信件的人是谁!信件内容很短,措词也不是十分讲究,但内容既表达了深厚的战友情意,也表达了对我工作的肯定。说实在的,虽说调去机关参加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我真的喜欢基层,喜欢与战士们在一起,看着他们接受我的观点,看着他们成熟起来,成长起来,自己得到他们的认可,也使我的心中产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成就感比得到部队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更令我为之自豪。


回想自己在基层部队的多年时间里,都做了什么呢?

在任副营长之前,我在连队任了三年连长,也算一直在基层一线带兵人的岗位上任职。作为一个带兵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以“严”而著称,也因此而常遭“非议”。但很多战士离开部队后,在回信中又常常表达了一种对“严爱”的感谢。


常言说“部队是个大熔炉,部队是所大学校”。那么,部队一线带兵人,应当相当于学校的里师长、家庭中的兄长,承担着战士成长进步的责任。在基层连队,常讲“建连育人,育人兴连”,说的就是建设连队时,要注重培育战士成人成才。作为一线带兵人,在培育战士成才时,不仅要朝着打仗的方向努力,也要朝着战士走向社会的方向努力。“战时能打仗”靠的是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而在和平时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退伍复员战士“流”向社会时,能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也应成为带兵人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当好战士的引路人,首先,自己就要做好示范。“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在成才的路上,我们一样要努力为战士做出表率。在连队时,我养成了训练之余,读书学习的习惯。部队要求军官每年要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很多人视之为形式,而我却将这些被视之为形式的东西,变成实在的内容,真正投入进去读书学习。“床头一本书,日读三五页”成为了我的习惯,每晚睡前常常静下心来看书一小时。剪报也成了我的习惯,床头抽屉里一把尺子和小刀成了必需品。每当遇到有感悟和启发的好文章时,就剪下放在自己的剪贴本里。周末不便外出,我便常常利用这些时间来练练毛笔字,自学书法,并通过考试取得了书法初级注册教师证书。后来,个人还曾被所在师评为“双学成才标兵”。

在培养战士成才上,作为带兵人也想了一些主意和办法。当时,连队热衷打游戏的现象特别盛行。有一首自编打油诗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现象,“过了星期三,翻过一座山,过了星期五,还有一上午,到了星期六下午就可以像吸毒一样地打游戏!”周三之前训练任务重,如同翻过一座大山,周五之后,还有一上午的集体教育,周六下午开始自由活动,便可以疯了一般地开始打电脑游戏。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连队开展的“十小员”兴趣小组活动,便是其中一策。“十小员”即开展宣传报道员、板报制作员、网页制作员、教歌员、小修员、理发员、炊事员、驾驶员、“四会”教练员、球类运动员等小组,自愿报名,组建兴趣小组,开展一些感兴趣的活动,激发战士兴趣,使兴趣成为爱好,让爱好成为特长。久而久之,在单位形成了学习上进的良好氛围,而且一些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还小有建树,不少战士颇为受益,甚至,这些兴趣特长成了其退伍复员后谋生的一技之长。


同时,在连队积极开展读书、品书、荐书活动,通过倡导“少抽一包烟,多读一本书”,连队读书学习的氛围得到不断加强。鼓励大家读书的同时,我也主动分享读书体会。如读了《向解放军学习》一书后,向大家分享介绍联想、华为、万科、海尔、杉杉、双星、宅急送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都是由复员军人创建的,像柳传志、任正非、王石、张瑞敏、郑永刚、汪海等中国20余年最优秀企业家都曾是军人出身。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优秀的企业家,在于他们在部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甚至很多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方法都缘于军营。分享介绍的同时,注重让战士思考,《向解放军学习》到底要学会什么?我们身在军营是否已经学会了并具备了军人的特质与优点,并使得自己可以“当兵一阵子,受益一辈子”。

如今,走出军营的我,还在不断地学习中,工作之余,健身、读书、习字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件事。读书偶有心得,也会心血来潮,践行毛主席所倡导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作文以记之:

想当年,十八儿郎从军去,青涩青春一青葱;
忆军营,光阴似箭十六载,苦过累过雀跃过;
忆战友,摸爬滚打情谊深,流血流汗未流泪;
看今朝,天南海北竞风流,敢打敢拼敢创新。

了  凡

原名阚宝记,高中毕业后考入广州通信学院,曾任学员、排长、连长、股长等职。现已转业,业余爱好书法,屡有佳作出现在各大自媒体。

 

中   国  合  伙  人

策划、排版:白杨

编辑、审稿:循羽

设计、精典:三火

校对、终审:了凡

图来自网络,文为原创,欢迎关注[窗外的白杨]原创文学平台,给你的精彩人生留印,联系方式QQ:76525508,来稿请投信箱76525508@qq.com,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确保稿件为原创首发,稿费为全部赞赏百分之八十,稿费十天后发放(后台需要发文一周后才能到帐)!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