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玉两次读《庄子》,他究竟悟到了什么,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青白眼e1vedie6 2021-01-08


 我们读《红楼梦》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宝玉郁闷无助,心中无法解脱之时,就喜欢读《南华经》也就是现在说的《庄子》一书,而且书中只写了两。

但这两次就够了,就像他练武之人打通任督二脉似的,读完后他马上就通透了。宝玉的悟性极高,那么,他两次都悟到了什么呢?这里面大有文章,让我慢慢向你道来!
1.情悟
书中第二十二回“贤袭人嗔箴宝玉”中,由于史湘云来到贾府后,宝玉天天跟黛玉她们一起没日没夜地玩。袭人作为宝玉的初试云雨情的对象,对此心里当然有妒忌。

跟宝钗大为不满说出这样的话来:“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有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这就是袭人在发牢骚。

正像现在歌唱的那样“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也猜不明白”,当袭人与宝玉生气时,宝玉怎么想不明白,其实他哪会知道袭人心中的醋意。于是,索性他也生气了,也不理房里的丫头了,看起了《庄子》,看完后很有心得还续了一篇: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表面上这只是续作,不论水平如何,却有着很深的寓意。也跟书中第五回一样,也有暗示人物命运结局的作用。花袭人在书中第五回的判词“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鲜花”“破席”两个对比鲜明的词。

前面是说鲜花一样的袭人,后面嫁给了伶人蒋玉菡,生活过得并不好,沦落得睡破席的地步。而宝玉在这续作“焚花散麝”,也有预示着最后袭人是被烧死的,而麝月是被遣散的,结局都是悲惨的。


后面是说,如果没有了宝钗的漂亮和黛玉的才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比较,那么的多情,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一切都因情起,毁情而神定。这是他对感情的彻悟,但悟了他是还是继续执迷,毕竟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

要知道,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现在能有此见地,说明他把情悟透,实为难得,后面出家就是真正悟透了!


这是宝玉第一次读《庄子》对情感之悟,而下面再读《庄子》时,他对人生也是大彻大悟。
 
2.生悟
《红楼梦》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因为史湘云这个“傻大姐”无心之语,把林黛玉比作戏子,宝玉两边调和两边都不讨好,他又看起了《庄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

《红楼梦》里,每次宝玉心里郁闷无处解脱时,就喜欢看《庄子》,然后就欣然得脱而高枕无忧。其实,这句话说出了人生最完美的境界。

“巧者劳而智者忧”。这是常见的生活现象:“能者多劳”与“智者千虑”。我们一整天忙忙碌碌,根本停不下来,但发现还有很多事没做完;同样,我们费劲心力想把事情做圆满,但还总是担心做不好。

比如,书中说到凤姐最后结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就是再精明能干的凤姐,也改变不了大厦将倾命运,我想这就是最好例证。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相反,有些人表面看起来什么也不懂,无牵无挂,整天饱餐终日,四处闲游。

这样的人,就像是水中没有栓系自由自在河中漂流小船,神仙似的潇洒自在。这样的人,生活中的大智慧,也就通常说的“难得糊涂”。
 
其实,这句话说出了我们人生最完美的境界:自在与自如。现代人一切烦恼忧愁,都是因我们的欲望太盛引起,放下就能解脱与通透;如果我们人生,能像这“不系之舟”这样,那岂快哉!

后面说宝玉提笔写了一个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后面还填了一支《寄生草》。

宝钗认为他是悟了,很是后悔,以为是她说戏所致。黛玉一点也不急,她取笑宝玉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说他终究是还没有悟。
其实,宝玉当日读《南华经》参禅,他对人生是悟了,也想着那样的自在人生,但是他还放不下眼前荣华富贵,毕竟还太小。
但是这个“种子”已经种下了,夹杂着身世之感在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我们看到书中他的最后的结局是出家,那就是人生境界的大彻大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像那只“不系之舟”。

3.悟空
高鹗续书令人最为诟病的是,后面的“兰桂齐芳”贾府中兴,极大地降低了原书的悲剧的审美情趣,好在最后安排宝玉向贾政拜了四拜后出家了的悲剧结局,宝玉也果真是悟空了。

《红楼梦》用蒋勋先生总结来说,就是一个字“空”,这就像是“一场欢喜忽悲辛”。 

读书是皮,悟道才是理。宝玉代表的是古人,他们读《庄子》重在参悟,现代人都说喜欢读《庄子》,说的都是头头是道,但从来不反求诸己。

这样,看再多的书,又有何益?充其量就像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多知道几个茴香豆的“茴”字写法,平时“掉书袋”,卖弄卖弄而已!

因此,读《庄子》要悟空:人生不能过于执著于一段情,毕竟缘尽情灭;更不必执迷于声名俗物,俗话说得好:“名利缰绳”,这些都是牵绊我们最累的!

岂知这些对于我们这一生来说,生不带来,死也不带去,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倒不如“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共勉: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喜而不狂,忧而不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