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组合带来新年新体验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1-08

伴随着新年音乐会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另一种潜在的固定印象,即“新年音乐会就应该是交响音乐会”也难免造成一部分朋友的认知局限,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相较于恢弘磅礴的大编制管弦乐,以细腻精致、氛围亲切为主要特点的室内乐演出或许更符合中国观众赋予年节的“团聚、交流、分享”意涵。1月3日晚,由中提琴演奏家苏贞、单簧管演奏家王弢、钢琴演奏家张放组成的“王府三重奏”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一场新年音乐会,正是这样一场具有启示意义的高水准室内乐演出。

即使对于经常聆赏古典音乐的发烧友而言,中提琴、单簧管与钢琴这三件乐器的组合搭配也十分鲜见,事实上这种重奏方式的开端恰是本场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莫扎特创作于1786年的《降E大调三重奏》。首乐章中提琴与钢琴试探性的短小序奏后,单簧管奏出带有强烈莫扎特个性的、明媚悠扬的主题旋律,王弢的吹奏圆融流畅,在起伏的旋律线条与清晰的颗粒感间自如切换,从容而迷人。由于这部作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慢板乐章,音乐氛围格外轻松惬意,古典主义特有的严整端庄之美充溢在小步舞曲和回旋曲乐章中。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时代的钢琴远无今日音量之宏大,因此钢琴家张放始终以矜持克制的优雅触键保持着三件乐器在声场上的完美平衡。中提琴演奏家苏贞奉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精湛演奏,末乐章中段密集的三连音充满了恰到好处、细腻迅捷的力度变化,既不打破以单簧管主导的、主调音乐相对突出的旋律线,又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感,将莫扎特潜藏在乐谱中俯拾皆是的精妙对位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作曲家本人在作品首演时选择担纲中提琴而非钢琴演奏。

与莫扎特作品的轻盈灵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选自德国作曲家布鲁赫创作于1910年的《八首三重奏》的4首小品,三位演奏家对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精妙驾驭让作品从第一个音符起便有着炽热浓郁的情感烈度,特别是标题为“罗马尼亚旋律”的第五曲中段,单簧管与中提琴迸发出纵贯整个音乐厅的磅礴音场,随后是幅度巨大、默契非凡的漫长渐弱,赋予这首悠长绵延的民歌旋律极度丰沛的色彩。

此外,本场音乐会选择的两首当代中国作品也堪称匠心独具。作曲家高平创作的《云深不知处》运用了非常先锋的音乐语汇,预置钢琴独特的击弦音色、单簧管幽咽滞涩的弱奏、中提琴在极限音域的泛音……这一切近乎色彩实验般的技术手法却毫不浅表和炫技,而是真切勾画出道教文化所追求的物我两忘、天人相谐的玄妙意境,由虚到实、由强复弱的弧线结构,寄寓着东方哲学特有的禅韵,也让人钦佩三位演奏家对于室内乐表达可能的严肃探索。作曲家姜万通根据脍炙人口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鸿雁》改编的同名作品可以说是为“王府三重奏”量身打造的,为每一件乐器的个性展示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中提琴演奏家苏贞用精妙的装饰音和揉弦模仿马头琴的辽远吟唱,单簧管演奏家王弢生动灵巧地重复着鸟鸣的短小音型,钢琴家张放以炫目的技巧将不断上行的主题旋律推至翱翔的自由之境,随后的几番竞奏更是令人击节称赞,正是这种剧烈的戏剧性让观众在作品曲终重归静谧之时倍感回肠荡气、余音绕梁。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正式曲目《一步之遥》以及随后返场的《探戈》,让音乐回归到了游戏的本质,舞台上的三位好友用会心的微笑和默契的肢体语言驾驭着音乐的起承转合、回旋升腾,观众也在这收放自如的万种风情中体验着发自内心的欢欣愉悦。别开生面、融汇中外,既有纯粹悦耳的亲切旋律,又有引人遐思的听觉探险,这样的新年音乐会着实多多益善。

                           
                              文 | 高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