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灸法篇—— 内科疾病 17.胃肠神经官能症

 心其和顺其然 2021-01-08

【概述】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主要为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本病较为常见,以青壮年为多。

本病起病多缓慢,病程多缠绵日久,症状复杂,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病情轻重可因暗示而增咸,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伴有心悸、短、胸闷、面红、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过敏、手足多汗、多尿、头痛等自主神经不平衡印表现。

【现代灸疗文献】

1.艾炷灸

李戈等神阙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治疗方法∶艾炷隔姜灸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每次 15分钟,每日1~2 次,5 天即可明显减少腹泻数;泄痢除用灸神阙治疗外,还可用贴脐疗法∶如E豆3 粒 、黄蜡 10 g,共捣成膏,敷贴脐孔,胶布固定无灼痛感,可敷1天取下,如有水泡,可于脐下挑砌一孔,让黄水外流,一般3 天而愈,赤、白痢都可用,灸治手法∶用艾卷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 30~40 分顽固性呢逆采用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膈俞、脾俞等穴位后用温灸盒温灸神阙穴,每次 30 分钟, 3~5天后呃逆可缓慢消退;肝硬化腹水常选用敷济疗法,甘遂、牵牛子、防己、槟榔、沉香、桂枝各等分研末敷脐,每日换药1次,10 天为1个疗程,以 4个疗程为限,辅以利尿剂与人体白蛋白等,对中度或大量腹水患者有一定疗效;除针刺法外,最常用的方法为灸法,可直接灸,也可隔姜灸、隔盐灸,敷脐法及按摩法也为方便而有效的方法。(李戈,董生,金晶.神阙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86)

2.艾条灸

根据辨证分型取穴。肝气乘脾型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章门、太冲、阳陵泉,用泻法。毫针直刺 1~1.5 寸,进针后大幅度提插捻转,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30 分钟,每隔10 分钟行针1次;气仍化火型取穴足三里、太冲、阳陵泉 、期门、外关,施针方法同肝气乘脾型;脾胃阳虚型用补法加艾灸,取穴足三里、中脘、内关、上巨虚、三阴交、脾俞、胃俞。毫针直刺1~1.5 寸,小幅度提插捻转,较轻刺激,同时取艾条施温和灸,留针 30 分钟。上述各型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 15 天。治疗总有效率 95.71%。(张丽娟.针灸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河南中医,2003,23(8)∶63)

【按语】

(1)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类综合征的总称,涉及面较广,分属在不同的中医病证中。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忧思恼怒、所欲不遂造成肝郁气滞,进而又影响到脾、胃、心等脏腑,出现诸般症状。在此基础上,其他病邪可相兼为患,致病情复杂,虚实并见。治疗当以疏肝解郁为主,从调理脏腑功能平衡入手,并结合临床辨证分型随证治之。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温胃、散寒通阳等治法进行辨证取穴,并根据'补虚泻实'原则选用补泻手法,使胃肠功能趋于平衡。

(2)根据现代研究的结果,认为治疗本病的穴位对胃肠功能的神经控制均有很强的控制作用,现代解剖证实,足三里穴的传入冲动投射到脊髓的第 6 胸节至第 3 腰骶节脊神经节中,两者完全重合,针刺、艾灸足三里对胃肠蠕动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加速胃的排空。还有研究表明,刺激足三里、中脱、胃俞、内关,可使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图不规则波明显减少,胃动频率紊乱趋于正常;经过针灸干预的胃电节律紊乱家兔的'足三里'、'内关'能明显降低过慢或过快紊乱波和总紊乱波的百分数,调整胃电节律紊乱,使胃基本电节律趋于正常;针灸对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肠运动亢进均为抑制作用,对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肠运动减弱均为增强作用,从而认为针灸调整胃肠运动的机制为∶一是针刺的作用与外源性阿片肽相似;二是通过神经反射的介导;三是通过增加 5-羟色胺、胃泌素在胃窦组织中的贮存,减少其在血清中的释放来实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