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远:凭吊关中理学大儒牛兆濂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1-08


凭吊关中理学大儒牛兆濂
                     ————牛蓝川故居小记


文丨秦远

      一袭长衫青衣,脚蹬一双千层底,精神矍铄气定神闲,悠然而至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一路走来仙风道骨衣袂飘飘。


 一孔窑洞,一支如椽巨笔,入豆青灯下研习程李之学,挥毫泼墨著书立说,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捻须沉思,烛光摇曳,窑洞墙壁映照着先生清瘦且伟岸的铮铮身躯。

      华胥渚边滋水河畔,答疑解惑书声琅琅,呕心沥血育桃培李,云阁学社翰墨飘香,铁画银勾笔走龙蛇,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书札箴言警语, 记录生活启迪人生。

       三里镇吕四庵,先生敬仰先贤以“吕氏四贤”为楷模择邻而居,谈笑风生答疑解惑,身居一域,仍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传袭 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耕读传家的精神衣钵。

       一卷卷散发着墨香《蓝田县志》,一页页泛黄的书稿诗签,镌刻的是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写照。依杖而行踏遍蓝山玉水,寻迹探幽,以实事求是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后人留下一部有史可查,有据可考的鸿篇巨著,承载着先生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1900年关中遭遇百年一遇大饥荒,面对天下苍生黎民百姓疾苦,先生义愤填膺上书朝廷赈灾放粮,不辞辛苦,主动请缨主持蓝田县的赈灾救济事务,数以万计百姓逃离了饿殍满地的困境;他儿子想在赈济局里面谋个差事,获得一些微薄的薪水贴补家用也被牛兆濂断然拒绝。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先生曾经孤身一人深入虎穴口吐莲花陈述利害,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退悍匪罢兵息战,避免一场兵戈之战,使黎民百姓免于涂炭之灾。虽然曾经为小吏,不徇私舞弊清正廉明,为官一任泽惠八方,爱民如子,为民称颂——“牛老爷”。

       时值关中鸦片之害又起,先生目睹鸦片之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惨痛,看在眼里心急如焚,苦口婆心陈言利弊,走乡串户体察民情,到烟害泛滥严重地区西府,从源头遏制销毁毒瘤之弊。不久先生目睹官场尔虞我诈愤然辞去常驻议员一职,以知识拯救国人,讲学于齐鲁书院著书立说整理史籍编辑文钞。将博大精深关中学说薪火相传修改更新发扬光大。

      “ 国破山河在,家书抵万金”,一帧帧历经岁月洗礼泛黄的翰墨便签家书,读到的是先生对父母拳拳孝敬之情,对兄弟的循循善诱,对妯娌和颜悦色的关怀,对叔侄子嗣的舔犊之情,对倭寇进犯的同仇敌忾,“大孝治国、中孝治人,小孝治家”在先生身将中国孝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

      面对倭寇侵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崇高的家国情怀眼见华夏国土沦丧,先生已至花甲之年不顾年老体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先生认为全民联合抗敌由此发扬,中华民族便有复兴之日。亲自组织蓝田子弟300余众参加兵勇,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恳请弃笔从戎效命疆场后未成形。但是先生矢志不渝爱国之心没有泯灭,任然口诛笔伐日寇罪恶行径,书写了一大批抗日诗文唤醒民众,鼓舞前线将士英勇杀敌的士气,激励后方群众支援前线的满腔热枕。 


花开花落冬夏春秋,时光飞逝岁月静好。“人才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先生的传奇故事走出鹤鸣沟,飞在灞水两岸白鹿原上下,名贯关中誉满三秦。从灞河南岸蒋村走出的已故乡土文学大师——陈忠实的长篇巨著《白鹿原》依据滋水县志蓝田县志牛蓝川为原型塑造的“朱先生”飞上荧屏,走进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一代关中理学大儒牛兆濂,为人师表慎言敏行的逸闻趣事在故乡蓝田周围乃至关中长传至今不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引以为荣的不朽话题。先生懿德如同滚滚灞水川流不息,精神似巍巍白鹿原亘古不变,在共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蓝田县政府依靠人文挖掘历史再造秀美山川,修建白鹿原影视白鹿原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借影视小说白鹿原为契机带动美食旅游文化休闲四位一体模式,先生曾经所修改完善的北宋吕氏乡约。中国第一部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如今在蓝川,在故乡新街已深入人心......


后记:作为蓝田子弟,懵懂之时,农闲之际,经常坐在外公家门口大青石上,围坐在门口那棵百年空心老苦槐树下,听他们说家长里短谝闲传,给我们这些娃娃伙说着老辈人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古今说牛蓝川的奇闻逸事和传奇经历,说到兴高采烈时候,他们唱大秦腔吼乱弹……


时光飞逝,再次来到童年寄居的老屋,外公和那些曾经说古今的老人已经作古,曾经的饱经风霜百年老苦槐树和祖屋门前的大青石头门墩因修沪陕高速已荡然无存,站在残垣断壁旧址,曾经年少无知,岁月人事一幕幕如同电影在脑海浮现,恍若昨天,伫立在场沿,童年玩耍嬉戏红河水依旧川流不息汇入灞河,忆起外公,想起坐在他膝上,聆听村里老人讲那些蓝田风土人情流传已久的遥远故事……

 


作者风采

王恒:王恒笔名秦远,80年代生于蓝田华胥,现供职神华集团煤制油神木公司,喜欢文学翰墨,曾经在校广播室和校《晨曦》刊物及《西电报》发表习作和书法,任广校播室及团刊编辑审稿工作,曾经获《祖国在我心中》征文三等奖,曾经在广东《永城月报》发表文章新闻通讯书法,曾任通讯员和月报编委会成员。书法曾获集团三等奖等。
END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滋水美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