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小手空空 2021-01-08

  江奇勇

1956年,傅雷与傅聪

《傅雷家书》傅雷 朱梅馥 傅聪 著 傅敏 编译林出版社

  2020年12月27日下午5点半,在深圳教钢琴的侄女微信转我傅聪染疫住院的消息,我连忙与傅敏夫人陈哲明微信确认,她说也收到了英国方面的消息,还未及告知傅敏,言之将泣,我只能安慰她,希望傅聪先生挺过来。晚上11点26分,傅敏在朋友圈发了译林版《傅雷家书》书影,未著一字,我想他已知此事,不敢多言。29日早晨6点13分,得到消息:傅聪于伦敦时间28日凌晨两至三点间在亲人陪伴下平静离世。这时,我才恍然明白傅敏发《傅雷家书》书影的真实用意:他预感到哥哥要走,以家书送别。

  与时俱进的《傅雷家书》

  1981年,傅敏选编的《傅雷家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初版发行。这一年,我作为安徽人民出版社《傅雷译文集》的责任编辑,有幸与傅家相识,至今已四十年。《傅雷家书》出版后,傅敏签名赠送我一册。十四万字的小册子,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这样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竟毁灭于一旦,杜鹃啼血,发人深省。《傅雷家书》一时洛阳纸贵,成为畅销书。几经增补再版,小册子变成二十七万余字的大书,其热销度持续至20世纪末,1999年被评选为20世纪“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进入新世纪后,截至2002年底,三联书店虽然销售了116万册《傅雷家书》,但热度渐退,如果想让这本书蕴含的巨大亲和力与启发性传递下去,只能与时俱进,定位新的读者群。

  2003年,我接手《傅雷家书》的新版策划,开始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这一版《傅雷家书》,我与傅敏先生商定,以学生及其家长为核心读者群,营造家书的家庭氛围,大量增加母亲家信,补齐当年谓之小资产阶级情调而删减的父亲家信片段,并收录多幅家庭照片。更重要的,选录傅聪仅存的六封完整家信作为“不是前言的前言”,置于父母家信正文前,形成对照,提供背景。第一版近三十万字,首印5万册,当年销售一空。2004年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收录“傅雷家书两则”作为课文,辽教版《傅雷家书》顺势而为,重新进入畅销书行列,实现了华丽转身。

  个人独白到父子对谈

  2016年,傅雷逝世五十周年,也是傅雷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最后一年。为了保护凝聚了多年心血的新版《傅雷家书》版权,有关著作权人主动转让了《傅雷家书》中不能进入公有领域的著作财产权,其中包括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金圣华英法文信中译。其次,经设计师朱赢椿介绍,我们开始与译林出版社合作,约定2017年译林出版社独家享有《傅雷家书》的出版权。由此,我们选择了《傅雷家书》的安身立命之地,并期待它再获新生。

  在新版编辑中,傅敏先生重新审阅了父母家信和傅聪家信。例如父母家信,傅雷早在1961年的一封信里谈过,“我虽未老先衰,身心俱惫,当年每日工作十一小时尚有余力,今则五六小时已感不支;但是‘得英才而育之’的痴心仍然未改。为了聪与弥拉,不知写了多少字的中文、英文、法文信,总觉得在世一日,对儿女的教导不容旁贷。”傅聪家信,大部分在“文革”中散佚,除已经发表的六封完整家信,还有四十余封保存在父母编辑的《聪儿家信摘录》中,当年三联书店亦曾想收入《傅雷家书》中,傅聪没有同意。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傅雷家书》里看不到我的回信,因为我不愿意发表出来,我觉得那些东西太幼稚了!那个时候的我跟现在的我,虽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距离。”而这次傅聪先生能够签约转让家信版权,除了心境通达转变外,傅敏先生也功不可没。在获得哥哥授权后,他以全家人往来家信为素材,删繁就简,精心选编成书信体自传作品。

  2016年5月,译林版《傅雷家书》以全新之貌与读者见面。与旧版相比,译林版收录了傅聪近五十封家信,多了八万余字。因为内容过多,译林版一次推出了两个版本,每本二十余万字。一本仍以《傅雷家书》命名,沿袭1981年初版以来内容厚重的选编风格,侧重文化艺术。一本以《傅雷家书》(新课标本)名之,内容偏重“人伦日用”,以轻松风格反映家书精神。两本家书均贯穿了1954至1966年间傅雷夫妇最后的生命历程,记录了傅聪由音乐学童成长为世界级钢琴家的传奇历程,也展示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家学,是为傅雷教子篇,傅聪成长书。

  收入傅聪家信后的《傅雷家书》,不再是傅雷一个人的独白,而形成了父子对谈。读者会看到,傅聪青春灵动、充满活力的文字,与傅雷娴熟优美、充满父爱的文字相碰撞,形成了如今的《傅雷家书》。应该说,傅聪家信是引导我们深入阅读《傅雷家书》的阶梯。

  2020年12月10日,中国版权协会发布了“2020年度最具版权价值排行榜”,译林版《傅雷家书》入选“2020年度最具版权价值图书排行榜”(传记类)。《傅雷家书》之所以能成为几代人共同阅读的亲情之书,是因为家书中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底线是“先做人”。傅聪这样理解道:“我父亲说的做人绝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什么要面面俱到啊,什么在社会上要怎么怎么样啊,等等。他说的‘做人’,恰恰相反,是那种意思,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样的人,是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

  他自己正是这样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