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者也会倒下

 HRoot 2021-01-09

前段时间,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知乎”上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有多位“知乎”用户认真回答了马化腾的提问。马化腾非常关注互联网科技产业的变化,这与其对腾讯发展的危机感有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马化腾表示:“腾讯所处的互联网及创新科技领域,是一个快速创新和变革的行业,这个行业没有哪一个暂时领先的企业能够高枕无忧”。强者也会倒下,因而企业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做出改变。 

“手机巨头”诺基亚的衰落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以伐木、造纸为主业,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扩展,后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以通信基础业务和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为主。1992年,约玛·奥利拉就任诺基亚公司首席执行官,他是将诺基亚推向新的高度、专注于电信业务的关键人物,诺基亚在奥利拉的执掌下发展成为全世界领先的手机生产商。

诺基亚是智能手机市场的先锋军,2002年,诺基亚发布了运行Symbian 60系列平台的智能手机。接下来的五年之间内,塞班(Symbian)系统的智能手机轻松占据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军位置。在诺基亚的巅峰年代,诺基亚公司贡献了芬兰全部企业所得税收入的23%,占到芬兰全部出口额的20%。诺基亚直接创造了全国2%以上的就业岗位,间接创造的则更多。2000年,诺基亚甚至一度成为全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在世界许多地方,“诺基亚”已经成为“手机”的代名词。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对诺基亚手机的坚固耐用赞不绝口,“诺基亚”三个字代表了一部皮实耐用的“砸核桃神器”。

然而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手机。iphone手机有着全触屏界面以及基于应用的iOS操作系统,它不仅仅是一部只能用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通讯工具,还可以充当相机、游戏机和掌上电脑。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进一步推出了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这是苹果公司为其产品创建和维护的数字化移动应用程序发行平台,苹果将平台开放分享给全球的软件开发人员,既激发了开发者的创造力又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诺基亚在与iPhone的较量中迅速败下阵来,之后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统又夺走了更多的市场。2007年11月,谷歌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成立开放手持设备联盟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随后,谷歌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开放源代码加速了Android普及,让生产商推出搭载Android的智能手机。2010年末的数据显示,仅正式推出两年的Android操作系统在市场占有率上已经超越称霸逾十年的诺基亚Symbian系统,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2011年初,诺基亚终于决定放弃Symbian系统,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希望与谷歌的Android系统抗衡,然而没有获得成功。一位专业人士表示:“苹果向智能手机领域展示了真正的智能手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诺基亚本来应该对此做出及时的回应,但是诺基亚直到2011年才反应过来,如今他们正为当年的迟疑付出代价。”诺基长达14年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2年第一季度被三星超越。2013年,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浪潮之巅》一书的作者吴军博士认为,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在技术上和谷歌的Android、苹果的iOS 处于同一水平,而且一度领先于后两者,诺基亚的失败在于其落后的商业模式。诺基亚商业模式落后于谷歌的Android联盟方式,从而无法从传统的“生产手机并和其他手机厂商竞争”的理念中走出来。

“百货公司鼻祖”西尔斯的陨落

前不久,拥有130余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百货公司——西尔斯集团正式申请破产。消息一出,一片哗然,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惋惜不已,但他同时指出,“是西尔斯自己经营不善”。

1886年成立的西尔斯,是发明百货店这个零售业态的“祖师爷”。西尔斯曾经在美国人生活中占据不可或缺地位,顾客能在这儿买到任何东西。据数据显示,20世纪中期,美国人每100美元的消费中,就有1美元发生在西尔斯,而且有半数的美国家庭都在使用从西尔斯购买的商品。对于年纪稍长、见证过其辉煌的美国人来说,西尔斯不仅仅是一家百货商店,它象征着一家人的愉快购物时光,是一场有关消费的集体记忆。作家戈登·韦尔在1977年的一本书中曾写道:“西尔斯被视为一个全国性的机构,几乎就像邮局一样的存在。每个人都去,每个人都在那儿买东西,每个人都认为,它会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一部分。”可是,此番光景已不复存在。如今再步入西尔斯门店,迎面而来的是“西尔斯关店,低至 2.5 折,请立即行动”的横幅。

西尔斯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两次重大的行业变迁:第一次是沃尔玛等仓储巨头的兴起,以更低的价格吸引顾客;第二次是亚马逊等电商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远离实体店,习惯了指尖上购物下单的便利。西尔斯在这两次行业环境的变化中,都没有做到及时调整和适应。

1962年起步的沃尔玛倾向于选址在更便宜的郊区,提供更便宜的商品。但真正让沃尔玛崛起的是其借助刚刚兴起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精准的供应链管理、高效的门店配送和智能化的货架空间管理,以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判断哪些商品,以什么样的价格,在哪些城市最畅销。西尔斯却因为长期积累的成功而不愿采取革新措施,仍旧依赖呆板老化的供应链体系。设备的陈旧与技术的落后严重拖累了西尔斯的经营业绩,其供应链成本占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而在沃尔玛,供应链成本占销售总额的比重连3%都不到。沃尔玛的销售额从 1980 年的 10 亿美元跃升至 1990 年的 320 亿,超过西尔斯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到 2001 年,它的销售额已经是西尔斯的 6 倍。前西尔斯员工说:“突然间,沃尔玛就和我们肩并肩,接着超了过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电商集体崛起,零售的战场也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亚马逊等电商不仅能够为顾客带来价格更低的商品和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也培养了消费者线上购物的习惯。没人再愿意开车去遥远的郊区购物了,人们要么选择在网上一键下单,要么偏爱家附近商区那些独具特色的实体店。据数据显示,80 年代 10% 的商品消费发生在百货公司,2016 这个比例下降为 1.7%。这对于西尔斯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购物中心在 20 世纪 30 至 60 年代间让西尔斯取得快速增长,如今这个曾经的优质资产变成了累赘。2006 - 2016 年美国百货业巨头的市场估值变化,增长最多的是亚马逊,增加了1,910%,缩水最多的为西尔斯,市场估值压缩了95%。西尔斯百货曾是美国零售业的标杆,但未能适应消费者转向网络购物的消费潮流。

“胶片王者”柯达的衰败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1892年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从1935年开始上市,克罗姆胶片共生产了74年,无数幅世界级的经典照片在克罗姆胶片上呈现,使得柯达公司总与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柯达公司以醒目的黄色纸壳包装的胶卷以及记录生活中珍贵时光的柯达时刻成为全球最佳品牌之一。据统计,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正是传统胶片业务的巨大成功,让柯达没有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迁做出调整,即使柯达很早就预测到数码时代的到来。早在1975年柯达就开始注重数码相机发展,甚至制订过向数码相机转型的一整套战略。1975年,柯达的工程师斯蒂夫·萨森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第一台数码相机。不过,公司管理层的反应是:“这非常好,但不要把这个东西告诉任何人。”不过当时,柯达注重的仍然是胶片业务,数码技术仅仅被用来提高胶片质量,而不是制造数码相机。

一位专业人士分析,柯达十分清楚,面对数码时代,不转型必然会被淘汰;但转型动作过大,又会使公司失去赖以生存的现金流。柯达一直在这两个方向上摇摆不定,从而错过这个最好的转型时机。2002年底,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仅约为25%,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

柯达在2009年决定将其长达74年历史的克罗姆胶片退市,当时官方也曾流露出转变过慢的反思,“10年前就已经考虑让其退市”,但是迫于该胶卷的摄影师“粉丝”众多,一直未能成行。直到该胶卷的销量和利润率下滑到惨不忍睹的局面,柯达才做出“割爱”的决定。

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里指出,创新发生在一个已成功的主体上是多么难得——大公司从一个创新点起步,当原来的创新被市场认可后,多数会产生路径依赖,被惯性带着走。诺基亚在Symbian系统中渐行渐远,西尔斯沉沦在线下购物中心的辉煌中,还有柯达公司因胶片业务的羁绊而在战略上优柔寡断。

《HR未来简史》一书中提到,越领先,越接近灭亡。这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悖论,然而无数倒下的商业巨头又在提醒人们这似乎是一个真理。《环球企业家》执行主编杨福认为,金融危机中众多偶像公司的坍塌再次证明,并没有强者恒强这一自然法则。伟大和衰败之间,有时也只有一线之隔。美国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威廉·德莱赛维茨在2015年斯坦福大学开学典礼的新生演讲中有一句振聋发聩:“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商业环境急剧变化,变是唯一的不变,一旦企业故步自封,强者也会倒下,因此不断适应环境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