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教学技巧——图片分类

 雷达导航 2021-01-09

幼儿喜欢图片,吸引他们的可能是图片里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也可能是绚丽缤纷的色彩。于是,幼儿园的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图片:墙上的图片框、门窗的图片装饰、区角的图片设计、长条的晾衣绳图片素材等。这些细节性的陈设总能在不经意间吸引幼儿驻足停留,仔细探索。

有的教师发现,如果每次的主题活动开始前让幼儿看看图片,会比唾沫横飞的精彩讲述要更高效。那么,该如何使用这些图片,才能让它们走进幼儿的课堂,并让课堂精彩生动呢?

01

准备工作

准备与每次的课堂主题相关的图片,并且图片要大,画质要清晰,画风要有趣。图片的摆放位置要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可以把它“藏”在教室的不同区域,或把图片放在用绳子摆出的不同轮廓里,也可以把图片挂在晾衣绳上。

02

奇思妙想来分类

让幼儿自己去制订给图片分类的依据:图片的颜色、人物的老少、风景的异同、白天夜晚、晴天雨天……分类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行为表现都是教师用以评估幼儿综合能力的生动素材,教师需做好观察记录。

03

总结工作

每个幼儿都需要一个展示自我、梳理思路的机会,让他们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分类方法,演示自己的分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幼儿行为的协助者。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表现及别人的表现做出自我评估与他评,鼓励幼儿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教师也可以从中找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便达到了幼儿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的双重效果。

在上述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每张图片都有了独到的认识,进而也对即将进行的主题活动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同时,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幼儿的分类逻辑思维,促进了幼儿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认知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主题活动课正式开始后,教师将用过的图片展示给幼儿,再讲授相应活动的知识内容。这样让幼儿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内容,会更容易接受。分类活动的进行对幼儿学算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同时,分类整理也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基础。

这样的分类活动不仅有益于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可以将分类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为幼儿设置不同的趣味智力活动。例如,把生活中常见物品——玩具、衣物、文具等做成图片,让幼儿进行分类整理,培养他们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