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着BBC纪录片《波斯》的播出,从伊朗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出发,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七烟 2021-01-09

伊朗和阿塞拜疆边境的海兰山谷(Heyran)

伊朗高原地处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之间的两组楔形山脉:厄尔布尔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这个自然条件苛刻的地区却是人类文明的故乡,它是迄今所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距离最近的地方。史前以来,伊朗高原所依赖的主要是矿产。这令人联想到撒迦利亚.西琴的《地球编年史》,现代人真的是为挖矿而诞生?

亚兹德老城

实际上,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文明的摇篮,伊朗历史和文化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没有被充分研究。伊朗从3000多年前的埃兰文化开始,似乎总是处于与“主流文化”的对抗状态,先后被亚述,安息、希腊、突厥、蒙古、阿拉伯所统治,波斯的故事总是由战胜者来述说,汇集了波斯民族史诗和传说的《列王纪》也是在蒙古统治时期所撰写,插图中的波斯古代英雄居然都是蒙古人脸型,伊朗自己的历史只能在说书和诗歌中绵延。

被称为“更早的泰姬陵”的奥力叶图陵寝

近期,BBC Studios拍摄制作的《波斯》(The Persians:A History of Irap)正在腾讯视频播出,这部由BBC记者萨米拉·艾哈迈德(Samira Ahmed)主持的三集专题纪录片,探寻了伊朗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访问了爱丁堡大学的罗伯特.希伦布兰德教授(Robert Hillenbrand)、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阿里.安萨利教授(Ali Ansari)、卡迪夫大学的劳埃德.勒维林.琼斯(Lloyd Llewellyn Jones)等英国最重要的伊朗历史研究学者,力图更准确地叙述伊朗的历史,着重探讨了经久不衰的波斯文化对于伊朗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塑造。

 BBC记者萨米拉.艾哈迈德(Samra Ahmed)

很长时间里,由于西方的经济制裁,伊朗也对西方关上了大门,几乎很少有西方媒体被允许进入伊朗进行采访拍摄。萨米拉·艾哈迈德是一个影响力的女记者,1968年6月1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母亲来自印度北方邦的勒克瑙。萨米拉·艾哈迈德1990年进入BBC,主要担任新闻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已经在新闻领域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她是BBC的自由撰稿人和记者。这个专题纪录片,是为数稀少被允许进入伊朗采访的西方媒体,制作完成之后在BBC四台播出。
我们不妨借着BBC《波斯》这部纪录片的播出,从伊朗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出发,再一次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文/谷野,视频拍摄/陆宇清,视频剪辑 /张旭菁、孙水盈)


乔加赞比尔神庙(Chogha Zanbil)


埃兰是伊朗高原南部最早的土著,活跃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前后,文明程度相当高。埃兰留下来的文字,至今仍未得到很好地破译。埃兰人重视贸易,与美索不达米亚有共生关系。公元前1175年,埃兰国王曾经攻占了古巴比伦城,将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作为战果掠回苏萨,公元前636年被亚述所击败。乔加赞比尔是埃兰重要的宗教中心。
乔加赞比尔位于伊朗西南,公元前1250年,这里曾是埃兰王国的圣城,用来纪念伟大的埃兰神苏斯纳克(Inshushinak),如今保留下来的遗址四周环绕着3座巨大的高墙,内部以一座建于方形神殿上方节节高升的古庙塔为中心。神殿群中央有11座献给其他神祗的神殿,外部则坐落着王宫和陵墓。由于该神殿群曾遭到过亚述巴尼拔人的入侵,因此遗址内散落着数千砖块。乔加赞比尔的古埃兰建筑群,是少数保存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外的古庙塔。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


伊朗这个名字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他们自称为雅利安人,其起源至今不是十分清楚,他们中的一个部落,来到了扎格罗斯莎麦地区,闪族人称他们为帕拉谢,后来的希腊人称他们为“波斯”。波斯人出现在伊朗高原与地中海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古文明衰落几乎同时,其中的原因仍未清楚。
波斯的崛起与琐罗亚斯德教的形成相辅相成,琐罗亚斯德教让波斯有了思想文化上的归属感和系统性。
波斯帝国崛起的历史都出自希腊和亚述的记录,波斯人在英雄的创始人阿契美尼斯领导下,以设拉子以北、科尔河与波尔瓦河之间的马尔乌达什特平原为根据地,合纵连横,先是在亚述和埃兰之间投机,后又在巴比伦和米底左右,最后在居鲁士一世时打败了米底王国,将米底王国和波斯王国合并,开创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随后,占领巴比伦、征服吕底亚,将被掳往巴比伦的犹太人遣返回乡,并允许他们重建耶路撒冷圣殿,被先知以赛亚赞美为“神所选定的人”。
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位于波斯波利斯东北方87公里,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个首都。居鲁士二世从公元前546年开始这个城市的建设,直到大流士一世计划在波斯波利斯建都为止。帕萨尔加德的遗迹范围为1.6平方公里,最重要的遗迹是居鲁士二世的陵墓。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

视频: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位于伊朗扎格罗斯山区的一块盆地中。

  波斯波利斯的都城规模宏大,始建于公元前522年,前后共花费了70年的时间,历经三个朝代才得以完成。大流士一世时代只完成了大流士一世宫殿、宝库、觐见大殿、三宫门等建筑,其余部分则是继大流士一世之后的两位君主统治期间逐渐修建完成的。薛西斯一世时期建造了大部分的波斯波利斯,到了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时期这座象征着阿契美尼德帝国辉煌文明的伟大城池终于完成,从此它庄严地耸立在波斯平原上,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心脏,而且是存储帝国财富的巨大仓库。一直到130多年以后,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这里,在疯狂的掠夺之后无情地将整个城市付之一炬。20世纪对城址进行了发掘。其遗址发现于设拉子东北52公里的塔赫特贾姆希德附近。城址东面依山,其余三面有围墙。主要遗迹有大流士王的接见厅与百柱宫等。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比沙普尔(Bishapur)

阿契美尼亚王朝时期,波斯的影响势力范围已经向西已经扩展到地中海,与希腊为争夺地中海的贸易商道发生了激烈的战争,但亚历山大最终摧毁了波斯帝国,深入伊朗东部和中亚地区,留下了一大串希腊殖民地,伊朗大部分地区也由此进入了希腊化时期。伊朗成为以希腊为主导的东西贸易的体系的一部分,城市和贸易在此期间发展迅速,人员流动频繁、文化交融互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伊朗受安息诸王控制,与扩张中的罗马帝国发生了冲突。到了公元3世纪,安息与罗马经过多年的消耗战,实力衰落,安息王国统治的各地发生动乱,法尔斯省的驻军首领阿尔达希尔挑战安息国王阿尔塔班五世,最后控制了安息帝国的全部领土,建立了萨珊王国。这是波斯人在伊朗建立的第二个帝国。
比沙普尔古城遗迹,距设拉子约130公里,它是萨珊王朝第二位国王沙普尔一世(Shapur I)于266年建立的新首都(阿尔达希尔一世创建萨珊王朝,定都于泰西封)。
沙普尔一世曾三次击败罗马人,244年,他杀死了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三世。260年,他进攻叙利亚,打败了罗马军队并俘虏了罗马皇帝瓦莱里安,被俘的罗马士兵和工匠被安置在伊朗各地,参与当时的基础建设工程,因此比沙普尔是波斯和罗马艺术与建筑的结合。
比沙普尔是在原有旧城的位置重建,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帕提亚帝国和埃兰王国时代的遗迹。比沙普尔城市的布局它呈长方形,街道的网格状,类似于罗马的城市设计。城市分为内城—皇家城堡和外城—公共区域,皇家城堡内有阿纳希塔神庙、礼堂、马赛克门和瓦莱里安宫等建筑;外城包括住宅、浴室、商队和集市等。城市的城墙高7-8米,共有四个门,与两条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要大街连接。




戈尔甘长城(Great Wall of Gorgan)



5世纪到7世纪,萨珊王国为了防范匈奴人和突厥人的入侵,在北部戈尔干地区修建了一条长城。
戈尔干长城是由泥砖、烧砖、石膏、砂浆以及粘土筑成,因为其颜色呈红色,当地人长期称其为“赤蛇”。戈尔干长城有着无数的堡垒,作为兵站和补给中心。戈尔干长城南面,还开掘了运河来方便后勤运输。这里驻守的士兵保持在一万五千到三万六千人的规模。
但最终推翻萨珊王朝的敌人不是来自北面而是来自西面。7世纪,阿拉伯人终结了萨珊王国。 


亚兹德(Yazd)



亚兹德是位于沙漠地区的绿洲城市,古代丝绸之路的中途站,马可波罗在书中称赞这座城市:一个美丽而辉煌的城市,一个商业中心。该城始建于5世纪,为伊朗拜火教最大中心,直至今日圣火依然在拜火教的祆祠里燃烧不息。
古代伊朗人自称的雅利安人并不是一个部落、种族的称呼,雅利安人的意思是“高贵的”,文化和宗教的共同性是人们辨识古代伊朗人更显著标记,他们被称为阿维斯陀人。后来在波斯帝国享有国教地位琐罗亚斯德教,是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它影响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琐罗亚斯德教的阿胡拉·马兹达的形象更容易接近苏美尔神话,也与埃兰的神殿和祭祀有关,也许从琐罗亚斯德教能够追寻神与人,神权与王权的原始关系。
亚兹德古城中心保留了完整的古城风貌,纵横交错的狭窄小巷、具有历史风韵的民居、教堂、博物馆,构成了亚兹德历史中心区的独特魅力。


伊斯法罕(Esfahan)


视频: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伊斯法罕”一名源自波斯文“斯帕罕”,意思是“军队”,古时这里曾是军队的集结地,由此而得名。伊斯法罕早在玛代王国时已存在。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时成为居鲁士二世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治下的一个大城市。在公元前330年的马其顿王国军队入侵时遭受破坏,后被修复,并在塞琉古帝国、阿尔沙克王朝及萨珊王朝时期均为一重要城镇。公元640年阿拉伯帝国占据伊斯法罕时也遭受毁坏,后被修复;穆斯林风格的建筑亦随之出现,并开始了其伊斯兰时代的繁荣和辉煌。伊斯法罕曾在1051年至1118年为塞尔柱帝国的都城。在1387年时被帖木儿攻占及蹂躏,一共屠杀了7万人。其后在1453年,伊斯法罕获得重建,其辉煌在17世纪的萨法维王朝达至高峰,人口最多时达到60万人,且第二次成为伊朗的国都。萨法维王朝时期(1501-1736年),该市处于全盛时期,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伊斯法罕不仅风景优美,拥有11世纪至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而且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客都汇集于此,各种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所以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现今的伊斯法罕为伊朗一文化古都,城内的伊玛目广场亦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四十柱宫,始建于萨法维一世,萨法维二世时建成,是当时接待贵宾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的基石高出地面约1米。宫殿前半部是三面开放的宽敞的平台,台上有二十根高大的松木柱子。正中的四根大柱子中间有一大理石水池,水由这四根柱子下方的石雕狮子的嘴里喷出。宫殿前面为长方形大水池,长110米,宽16米,水池四周有喷泉和石雕。站在池边朝宫殿望去,二十根柱子与辉映在水中清晰的倒影浑然一体,“四十柱宫”由此得名。


丝绸之路驿站和城堡

视频:伊朗丝绸之路的三个驿站
 
伊朗地处亚欧非交通的枢纽位置,自古以来,对于世界文化的传播和贸易的往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波斯、罗马这些幅员辽阔的帝国,在较长时期内的稳定统治,造就了丝绸之路。多民族帝国的政权体系和有序管理,对于商道的构建,安全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丝绸之路有两条陆路,一条海路经过伊朗境内。

  丝绸之路在伊朗境内的两条陆路,一条从伊朗西南部通往东北,还有一条从东南通往西北。这些道路是建立在波斯帝国的传统驿道上。公元前三世纪末年,阿契美尼亚王朝在大流士统治时期,修建了全国的交通系统,用石头铺就的“御道”绵延2600公里,从首都通往全国各处,沿途设置驿站,以便信使和旅行者休息和补充给养。这些“御道”,一部分后来就成为了丝绸之路,其驿站改造成了商人客栈。丝绸之路也构成了今日伊朗的主要交通干道。

  从克尔曼经亚兹德到伊斯法罕这一线的丝绸之路,几个世纪来一直是伊朗境内最繁忙的商道,沿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驿站和城堡。

视频:萨拉亚兹德城堡


阿尔达比勒(Ardabil)


视频:阿尔达比勒

伊朗的西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5世纪时由萨桑尼王朝菲路兹国王时期建造,1501年至1722年萨法维王朝时期,这里是伊朗通往欧洲大陆的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如今,这座城市保留了许多萨法维王朝时期的建筑和历史遗迹,包括清真寺、王宫、王妃寝宫、王室珍宝馆,以及图书馆和“巴扎尔市场”等,还有6座历史悠久的古代桥梁。

  谢赫·苏非·丁·阿尔达比里陵墓是伊朗最重要的古墓之一。谢赫·苏非·丁是一个学者与先知,是伊朗什叶派苏非派重要教团之一萨法维教团的创始人。这个陵墓始建于 14 世纪,因为伊斯玛仪一世和当时许多王公贵族死后也葬于此,陵墓规模逐步扩大,成为一个综合建筑群。

 王室和贵族都以宝物奉献陵墓,以这些奉献的宝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阿尔达比勒博物馆(Ardabil Museum),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博物馆。

  其中瓷器馆藏有中国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瓷器百余件,是迄今为止伊朗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博物馆。这个馆的收藏主要是伊朗国王阿巴斯二世在1611年奉献给祖祠,是中国历代皇帝赠送给萨法维王朝国王的礼物,这类瓷器均有中国朝代和伊朗朝代落款。原来瓷器的数量还要巨多,后因战乱,许多瓷器被国外掳夺或散失。现存百余件瓷器多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器形中等偏大,是难得一见的珍贵中国瓷器。另外,还有32件元代青花瓷,现藏于德黑兰伊朗国家博物馆。


霍尔木兹岛(Hormoz Island)


视频:霍尔木兹岛

霍尔木兹岛名字取自波斯萨珊王朝第四位国王的名字,“霍尔木兹”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神”。
霍尔木兹岛地处波斯湾,是联接欧洲和亚洲海上贸易的重要关节,1300年前后,阿拉伯统治者在岛上建城,这里逐渐成为波斯湾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也是印度和中国货物运往欧洲的必经之地。由于战略地位要紧,霍尔木兹岛一直成为海洋大国的争夺焦点。郑和船队、葡萄牙船队都曾经到达这里,疏通贸易交通。1514年起,葡萄牙人占据该岛,并在岛上修筑城堡要塞。直到17世纪20年代,伊朗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收复该岛。之后,伊朗重点建设阿巴斯港,霍尔木兹岛作为港口的地位下降,成为拱卫阿巴斯港和波斯湾的重要堡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