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6】杜崇斌:谈谈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新用户8981n2sT 2021-01-09

  谈谈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文/杜崇斌

  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足以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史的走向,甚至可以说,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所产生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当代人的行为。

  这年冬天,一个35岁的小官吏由于仗义执言反对当朝权倾一时倒行逆施的大宦官刘瑾,不仅遭到严重迫害,受了廷杖四十的刑罚,还被贬谪至偏远的蛮荒地带——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治)。在环境恶劣、缺粮、生病,远离亲人的异域,又遭遇了连阴雨,房子倒塌了,实在无处容身,他就只能躲在一个山洞里栖身。

  遭遇了人生的重重艰难险阻,他已经处于极度的困境中,甚至可以说,他已经处在物质和精神双重的绝境中。这时候,他反倒平静下来,他开始对人生、对世界,对信仰,对追求,对圣贤进行重新思考,他追问活着的意义,他想如果古代的圣贤遭遇自己的困境,会如何应对?他日夜苦思冥想,经过一番苦苦地思索,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从此,他终于大彻大悟,悟出了许多人生的大道理。

  他就是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影响了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史,它的出现,标志着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逐渐动摇、逐渐式微,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开始在中国形成,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那么,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中究竟悟出了什么呢?

  千百年来,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大儒张载等儒家代表人物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都是学如圣人、成为圣贤,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圣人呢?

  王阳明通过龙场悟道后,认为: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我自己本来就有,而且人人都有。而从前总认为要格物致知,要向外物探求真理,要向外物有所求,这是不对的,而应该是向内,向自己的内心进行探求,也就是加强修养,就是说要通过修身、养性,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逐渐加强道德人格的完善,而不是欲求于外在的一些事物。

  他提出了心学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加强修养的四条途径,也就是龙场悟道后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特别强调的:“诸生”应以“四事相规”,即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正是凭借勤学、改过、责善等努力,他才踏上了朝向成圣成贤终极发展方向的生命之旅。

  心学思想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极大地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重视人的生命的过程,后来王阳明讲“知行合一”,讲“致良知”,都是紧扣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实践活动来展开思想言说的。

  王阳明的心学的独创意义是什么?对后世的影响又在哪里?

  首先是对于人类社会秩序和精神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把握,程朱理学和阳明学对此的认识,都认为是天理。但是,程朱理学的天理,要通过格物才能寻得;而阳明学的天理,就在人心。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通过“致良知”这一“不二法门”,通过直指人心的“良知”开导,通过道德的规范,就可以达到“安天下之民”、“成天下之治”的治世目标。

  其次,儒者和学子的人生使命是什么?程朱理学与阳明学的回答,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但朱子学提供的技术路径,是向上看,是面向君主,是“得君行道”;而阳明学提供的技术路径,则是向下看,是面向民众,是“觉民行道”,这其实是一种民本思想,就像大儒张载提出的“为生民立命”和我们今天的“为人民服务”一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就是王阳明历经艰辛之后找到的一条新路。

  再次,当然,如果一分为二地看,王阳明的“心学”也有其消极意义。“心学”提出格心致知(致良知),基本可以称为“心本论”,它偏离了北宋大儒张载(1020-1077)提出的唯物主义的“气本论”,因此,从整个中国哲学思想体系来看,王阳明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当它逐渐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后,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我在这里做一个假设,如果大儒张载认识物质世界的“气本论”思想和探求物质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物可穷理”思想以及对宇宙天体运动规律认识的“动必有机”“动非自外”等思想能够在明清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我敢肯定,中国的自然科学就不会落后于西方。

  从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中,我们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首先是加强修养,修身、养性,对个人来说,要祛除心中的贪念、邪恶、嫉妒等意念,培养自己心中的浩然正气,让自己变得圆融饱满、至善至诚,这样,通过修身养性,就能以强大的内心世界来应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这既是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能让心灵更安定,心情更快乐。人生没有坦途,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总是我们美好的祈愿。人生在人世间,总是会经历生老病死苦,遭遇诸多艰难坎坷磨难,面对这些,我们唯有以强大的内心世界来笑对人生,以坚强的意志和魄力来克服和化解困难。

  其次,教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小处来说,一个人,一个个生命,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以及道德的完善,才能学如圣人。从宏观来看,培养一个社会个体至善至美的人格,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保证公序良俗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探索和发现生命的历程,精神内守,加强向内的修养,乐天知命。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你自己。人生在世,有些事你无法改变,比如说一些不可抗力,一些你无法左右的事情,一些自然灾害或者天灾的发生,你无法预知,也无法抗拒,在这些时候,我们只有适应,只有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所谓随遇而安,乐天知命。

  最后,在后工业化社会中,在一切都物化了的自然界中,在机器设备自动化、在计算机、智能机器人逐渐控制一切的社会中,人的能力在萎缩,人似乎变得被动,变得无可适从。但人是万物之灵,智能机器再智能再聪明,也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的主体地位应该被重视,被重新唤醒。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消亡,人类仍然是世界的主宰,宇宙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乐观地投身社会改造,坚持“知行合一”,以理论指导实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人类谋幸福。

    

  杜崇斌:西安市周至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文化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出版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8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往期精彩点下面链接

“西北作家”首届原创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西北作家 || 散文:雪落无痕(伊兰/陕西)

西北作家 || 安黎:加法与减法

西北作家 || 黎荔:等级碾压下的小人物(文学博士、交通教授评《芳华》)

西北作家 || 野水:天涯厨王的百味人生 ——简评周子湘中篇小说《天涯厨王》

西北作家 || 野水评论:风雷激荡《半阁城》

西北作家首届文学奖入围作品01:向麻雀致敬 (散文)王利群/陕西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5】散文:诗意小镇 (李晓菊/陕西)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4】小说:救赎(何皞伟/四川)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3】散文:一根小稻草 (范诚/湖南)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2】小小说:卡(程松云/湖南)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1】陈宏娟:我曾经来过这里(外一首)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0】随笔:谈谈关于读书的话题 | 杜崇斌/陕西

“童年故事”征文 | 雷焕:我家的淘气包

“童年故事”征文 || 庞晓妍:拔鸡毛

“童年故事”征文 || 武俊萍:治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