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医疗也享医保,在线医疗+保险迎重大利好?

 保观 2021-01-09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一场疫情使国内许多行业近乎停摆,线下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均在二月遭受不小的打击,而随着疫情蔓延到国际,进出口贸易会遭受的影响也已难以估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大众面前并不受到重视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了疫情期间的“新星”,相关平台的线上活跃度实现爆发性增长。

这也在意料之中。由于无法出门,疫情期间对于“诊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需求:一是因为对感染新冠肺炎的恐慌,及疫情期间本就是流感高发季节,二者症状类似,使大量人群担心自己是否患病;二是慢性病人群因为事先准备不足,因疫情可能导致用药问题。

在此期间,阿里健康、丁香园、平安好医生等在线医疗平台正好解决了以上两大痛点:去不了医院可以在家实现在线问诊,而防疫用品和慢性病常用药及部分处方药也都可以通过线上购买。

根据平安好医生公布的数据,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平台的访问人数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访问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疫情防护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而在疫情刚刚爆发的二月初,截至2月8日24时,阿里健康问诊页面累计访问用户近1000万人,累计在线问诊用户超过93万人;医生人均日接诊量100人以上,呼吸科部分医生人均日接诊量在200人以上。

数据好看,在线医疗也开始被普遍看好。

据报道,疫情形势最为严重期间,截至2月21日,阿里健康的每股价格为15.05港元,年后涨幅为67.22%;平安好医生的每股价格为77.5港元,年内涨幅也超过了35%。而同一时期的恒生指数却下跌了3.13%。

伴随“底气”渐足,部分地区门诊停止接诊,人民需求不断上升,电梯广告也开始被大量互联网医疗机构在所占领。在线医疗遇上了历史性机遇。

数据体现了行业的魅力


从大环境看,据卫健委数据,我国互联网医疗从2009年的0.52%已上升到2018年0.85%。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90%的医院已经或正在部署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医生参与远程医疗的比例在10-15%左右,在还没有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生当中,有62%的医生表示有兴趣对深入了解如何向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根据Salesforce的一项调查,18-34岁的年轻人中,60%愿意使用远程医疗。以此为对比,国内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从企业发展看,在线诊疗的收入及流量增长都开始可观起来。

以平安集团旗下的一站式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平安好医生为例,该平台收入主要由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和互动等四大模块构成。业务模式为,依托自有的全职医疗团队及AI辅助诊疗系统,向用户提供涵盖 7×24小时(24小时每日,7天每周)在线咨询、处方、转诊、挂号、第二诊疗意见及1小时送药等全流程服务。同时为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和产品,以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2017年12月,平安好医生获得孙正义旗下软银愿景基金Pre-IPO的4亿美元投资,国内线上医疗机构获得了海外资本认可;仅仅半年后,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就实现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而平安好医生的财报也有“不负众望”的数据:

(1)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收入为50.65亿元,同比增长52%;净亏损为7.47亿元,同比减少18%。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收入同比增长了109%。

(2)到了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3.15亿,同比增长18.87%;注册用户数为6690万,同比增长了22.3%。

保险业和在线医疗的关系


保险业与在线医疗平台的“跨界”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成立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带有咨询、随访、慢病管理等功能,它有实体医院作强有力的支撑,线上方便病人,就是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到医院,在网上就可以进行。可以提供在线问诊、智能问药、药品快递到家。

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医院不能接待首诊患者,一般接待慢病、常见病的复诊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医生通过图文、视频方式做出诊断和建议。

行业之中,众安和泰康都在对这一方向进行探索:

2019年7月24日,众安保险对外宣布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并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布局。通过连接互联网保险与互联网医院的相关业务,众安保险将打造“互联网保险+医疗”的医疗服务闭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健康保障。

同年12月,泰康健投官微发布消息称,近日在广州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这是泰康保险集团取得的首张互联网医院牌照。泰康希望依托于互联网医院平台,泰康致力于为患者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提升就医服务体验。同时,与保险支付的打通,更会有效提升患者对医疗和保险的服务体验。

从以上两家公司的布局可以得知,险企着手开展互联网医院,主要是为了打造“互联网+医疗+保险”的服务闭环,提升客户医疗服务体验,实现一站式解决用户的医疗问题。进而提高用户留存率。

在线诊疗平台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平安好医生,该平台主要依靠母公司进行增长。

2018年平安好医生与平安保险合作推出按年付费会员产品,保险客户付费成为平安好医生会员后,在平安享受保单权益的同时还可获得全流程的医疗健康服务。截至2019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付费会员产品累计服务会员超140万。

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及会员制是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业务在线医疗商业化的重要方向,也是目前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板块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增长动力。

人才流动

2月29日下午,微医集团向全体员工发布的一则重要人事任命邮件称,友邦保险集团原区域首席执行官蔡强(John Cai)将加盟微医,出任微医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财务官(CFO)。

人事任命文件显示,蔡强将于4月1日正式出任微医董事会副主席兼CFO,向董事会主席兼CEO廖杰远汇报,具体职责为分管集团财务、投融资及保险事业群。

可见随着保险业和互联网之间的交叉愈加频繁,多种互联网业务也亟需保险人才的加入。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


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

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以进一步放在线医疗的范围:

2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2月6日,国家卫健委又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复诊和药品配送服务。

此外,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等。

但疫情之后,在线医疗又何去何从呢?

据报道,阿里健康透露,在新冠病毒义诊上线前三天,90%以上的访问量来源于湖北省。平安好医生的数据也显示,线上问诊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辨别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这样的数据,是否说明短期内流量增长主要还是来源于人民对疫情的恐慌,那疫情过后,流量是否留存,人们对线上医疗的信赖度是否有所提升?医学需要多种问诊手段结合,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使得在线医疗颇受局限。在这一条件下,因疫情涌来的这批用户不选择线下诊疗而选择线上看病的比例又是否可观呢?这些都是疫情过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与保险业的更多可能


据预计,我国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为491亿元,预计2020年接近1000亿元,并且保守估计在2026年将突破2000亿元。

广大市场之外,是互联网流量和打造健康生态圈这两个愿景为保险业带来的诱惑。

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流量仍是王道。这也是险企为发展互联网保险和健康生态,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的一大原因。

保险与互联网医疗的结合 ,一方面可以有效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培养用户的保险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如平安好医生与平安保险的合作产品一般,作为保险业务的附加服务,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打造健康生态的愿景。

可以预见,在疫情之后,会有更多的相关行业涌入这一赛道,届时保险行业是否能够有效发挥自己通过寿险、人身险所积累的经验,体现自己的先天优势;又是否能够通过这一业务增强用户对保险的信心,提升普通人群对保险的认识。这些问题,尚值得探索。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致保险业的她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