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医上市或再推迟,深化与险企合作成盈利终极答案?

 保观 2021-01-09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微医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原本已经传出今年4月前往港股上市,却被风马牛不相及的瑞幸造假事件延缓了。因为其联席保荐人中的瑞信曾任瑞幸在美上市时的承销商,微医做出了临时更换保荐人的决定。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新保荐人进入后,保荐人之间也需要时间沟通,再加上疫情影响,微医整体IPO可能还需要延后。

这次IPO延迟对微医的影响不可谓不小,本来完全可以凭借着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红利期获得资本市场更多的关注,以谋求更高的估值,但被瑞幸事件干扰,微医也只能放慢IPO脚步。

不过微医上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在过去10年内拿到了资本市场接近10亿美元的融资。

数据来自公开资料

如今,微医完成5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已经过去了近两年,距离互联网医疗企业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上市也过了两年,所以不论是微医本身还是其背后的资本,都希望微医能够尽快进入资本市场。

这一点从微医在2月29日的一则人事变动也能发现,微医宣布原友邦保险集团区域CEO蔡强将于4月1日正式出任微医董事会副主席兼CFO。蔡强的加入,显然是为了推进微医停滞的资本化进程。

据悉,微医最新的上市时间表是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登陆港交所,筹集最高10亿美元资金。

互联网医疗赛道的“盈利独苗”


2016年年底,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曾公开表示,公司利润约2.8亿元。这是微医唯一一次公开企业经营成绩。它也让微医成为唯一一家曾经公开自己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平安好医生2019年财报显示,去年全年公司完成总营收50.65亿元,同比增长52%;而其净亏损虽同比缩减18%,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仍达7.47亿元。其他玩家,诸如丁香园、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也仍在探究有效的商业模式。

不过由于微医目前仍未提交招股说明书,其营收盈利情况尚不能确定。且在2016年后,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再未公布过任何财务数据。

我们拿2016年的数据来分析,微医在当时形成微医疗、微医药及微医险三大核心业务体系,这三项业务均实现盈利,营收占比依次约为45%、20%、30%,企业全年营收共计12亿元,利润约2.8亿元。

根据微医的三大核心业务体系可推测,微医的主要收入来自医疗服务和技术服务。微医此前对媒体表示,企业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智能健康终端销售收入及医疗服务收入;二是为政府、医院、药企等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三是为金融、保险企业提供健康医疗服务、保险电商等,获得医疗服务和技术服务收入等。

微医业务构架分析


目前微医旗下共有四大业务体系,包括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及微医险,采用“云+HMO”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利用科技形成智能医疗云平台(微医云)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其中包括帮助政府建设共享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医生和上级医疗机构、医生的紧密协同,为签约家庭服务;

把大医院的能力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协同起来,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升医疗诊断能力;

微医建立的处方共享平台和保险服务平台与药企、保险企业形成医疗健康产业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共用。

另一方面形成HMO的体系服务患者,这其中主要是微医疗在起作用。微医疗通过“全科+专科,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模式为用户服务。

全科:建100家全科中心,借助自主研发的微医云HIS系统,实现全流程业务协同、标准化诊疗流程及智能化管理。

专科:微医通过专家团队、医联体等方式建立专科协同,已经与7400多组专家团队、22万名医生、12个专科远程会诊中心建立了连接。

线上:以乌镇互联网医院和合作医院为核心的远程会诊,让患者获得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患者也可以在线买药,微医供应商直接配送到家。

线下:自营全科与合作专科医院在线下实行一对一的诊疗服务。通过全科和专科、线上与线下的协作,形成有效率的医疗供应网络,为患者提供全人、全程、全家的管理式医疗健康服务。

此外,HMO体系中还包括微医药和微医险。微医药通过处方共享平台连接医院信息系统、零售药店药品流通配送系统和医保结算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应用。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帮助全国近 2 万家药店实现在线处方和处方审核,规范处方药的流通和使用。

微医险将保险机构纳入其中,从而为用户提供在线购买、健康医疗及理赔的一站式服务。

微医药与微医险帮助患者实现在线买药并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也更好地让微医疗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运作,这样最终形成微医集团完整的HMO模式。

深化与保险公司合作,微医优势分析


当前互联网医疗赛道的几家头部公司,主营的业务趋近于同质化,都在线上挂号、在线问诊、医生服务、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保险等领域积极布局。但如果我们细细剖析各家情况,就会发现其手中王牌并不相同。

如平安好医生在问诊基础上,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并背靠平安集团的大流量输送,快速聚集了大量用户,截至去年底,注册用户达3.15亿,MAU达6690万,处于业内绝对领先地位。而丁香园则凭借其庞大了媒体矩阵以及200万的医生用户,做到了业内内容输出的第一名。

而微医的优势则在于共连接全国30个省市的超过1万家医院,其中重点医院3200家,数量超过其他平台(普遍百家以内)一大截。

这也使得微医在打造互联网医院的进程中取得了领先优势,2015年12月,微医与浙江省桐乡市政府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

这也让微医在互联网医疗的行业痛点:线上和线下如何更好结合上,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此外,微医与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2017年,微医通过与众安保险合作,开发了国内首款ACO产品-“家庭守护”互联网医院门诊险,尝试完成从医疗服务到支付的闭环。投保用户不仅可以享受到全天时、个性化的专属责任医生服务,覆盖10大专科100余个亚专科的在线门诊和药品服务,而且费用结算只需自付40%,剩余60%由商业保险直接支付。

“家庭守护”实现了互联网健康险的两个突破:一是将线上门诊纳入商保支付,二是实现了在线极速理赔。

此外微医通过医院医生录入的病患信息积累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年龄、性别、地域等对用户进行分类,并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保险产品推荐。

而在原友邦保险集团区域CEO蔡强加入后,微医明显加快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步伐,他提出了微医在保险领域的战略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特别是在第一步是打通医保。例如,在武汉抗疫过程中,微医仅用36小时上线互联网医院,打通了医保支付、线下药房和物流体系。

“武汉全市有40.8万的重症慢病患者,大多数人受疫情影响而断药。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打通线上复诊、开方、医保结算及线下配药的全流程服务,解决了当地患者的燃眉之急。”蔡强介绍。

第二步是与商业保险公司对接,医保不覆盖的部分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服务。蔡强提出,补充医疗险是微医未来对接的主要方向。“当我们有医保支付后,剩下的由补充医疗险承担,尤其是手术、癌症治疗、新特药等。由此,医保和商保形成无缝对接。”

按蔡强的规划,当医保、商保都有对接后,第三步是建设保险行业的大中台,成为系统的TPA服务方,商保产品方面,2019年6月,友邦保险、微医集团和上海医药旗下镁信健康共同推出全国首款针对乳腺癌的单病种保险产品“守护丽人医疗保险”。

三方整合各自领先行业的优势资源,打通就医过程中医、药、险核心环节,为客户提供乳腺癌疾病从预防、就医、用药到康复的全流程闭环服务。该险种的推出,是微医和商业保险公司深度合作的代表之一。

纵观微医目前的业务体系,已经形成了微医与医院、医保、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支付形成完整闭环后,用户也会有更好的体验。

行业痛点仍待解除


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盈利能力一直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资本、有流量,但就是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

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还只是一个工具,在线问诊的费用在去掉分成后,难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另外以互联网医院为外衣的远程问诊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另外医保基金支付的相关药品的费用,并不可能直接转换为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利润,在这样的情境下,类似大量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只能成为一个在线购药平台。

所以在2016年后便对盈利情况讳莫如深的微医,能够依靠于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瓜分医疗蛋糕,找到长期有效的盈利模式,可能要等到招股说明书提交后,外界才能一探究竟。

另外根据报道,微医云涉及政府项目,基本只有独立拆分出来到A股上市这一种可能。而如果将这一收入稳定的大板块剔除,微医的估值能够到多少,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