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吉金|近距离观看焦山无叀鼎全形真伪拓本

 攸州刀郎 2021-01-09

焦山无叀鼎

无叀鼎,西周晚期器。三蹄足鼎,双立耳,窄沿方唇,颈微敛,腹稍鼓,通高54.2厘米。内壁铭文94字(其中合文1字)。

无叀鼎不知何时出土,仅知明朝为润州魏氏收藏,严嵩当国时,百计欲得之,魏氏恐不保,遂送焦山寺,付寺僧永守之,故又名“焦山鼎”。明清两代无叀鼎一直安放于镇江焦山寺海云堂,无数金石家前来观摩与考释,一时声名远播。可惜,民国廿六年(1937)冬,被侵华日军炮火炸毁。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五册,编号02478,所载《无叀鼎》现藏镇江博物馆,当为误传。

《无叀鼎》铭文拓本,可分原器拓本,和摹刻拓本两种,摹刻本较多,常人不易分辨,其中尤以钤有“焦山鹤洲手拓”者最具代表性。

另,坊间常见的“金山鼎”“焦山鼎”合拓者,所谓“金山鼎”现藏镇江市博物馆,腹内壁铭文12行,共13字,其原名当为“遂肇諆鼎”,属于西周早期器,道光末年秦中出土,初出土时铭文仅2行,共计9字,其文曰:“遂肇諆作庙叔宝尊彝”,后人又伪刻填补124字,成133字,伪刻内容杂糅《虢季子白盘》等器物文字。所见“金山鼎”“焦山鼎”合拓之焦山鼎之铭文拓片亦皆为摹刻伪品,故此类两鼎合拓者,视为美术工艺品,可也,奉为拓片收藏品,误也。

鉴定《无叀鼎》拓本真伪,关键看铭文拓片,其最简便方法是:三行“南中”之“南”字“¥”部原刻无恙,摹刻“¥”部右上角多出一短横画。第五行倒数第三字“侧虎臣”之“虎”字,原刻笔画光洁无损,摹刻中央笔画有泐损(泐粗)。第六行最末一字“缟必”之“缟”字,右下角隐约有黑圈一块,摹刻则无。第七行“銮旂”之“銮”字下有三、四个细小白点,摹刻则无。其次,摹刻本拓片上常有土锈突起痕迹(铭文下半截多有黑色斑点),原鼎为传世器物,早就把玩熟透,光洁无土锈。

1

奚萼铭藏本

奚萼铭藏本

铭文曰:

九月既望甲戌,王格于周庙,贿于图室,司徒南仲右无叀入门,立中廷,王呼史翏册令无叀曰:官司穆王正侧虎臣,锡汝玄衣、黹纯、戈琱〓、厚柲、彤沙、鋚勒、銮旂,无叀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尊鼎,用享于朕烈考,用割眉寿万年,子孙永宝用。

此为金传声、奚萼铭递藏本,系咸同年间拓本。铭文拓自原鼎,其全形拓之鼎腹虽略有沁墨,但鼎口下窃曲纹损泐情况与实物照片较为一致。内有戴雨恩(蔚青)释文与题诗,钤有“金传声”、“秀水金兰坡搜罗金石书画”印章。另有民国六年(1917)褚徳彝题记。

金传声(1813—1866),字兰坡,浙江秀水人。清金石学家。

奚光旭(1880—1919),字萼铭、鄂铭,号埜鹤,斋名萼庐、文彝轩、小冬花庵、宝鼎精舍等,江苏江阴人。清末民国初上海颜料巨商,收藏家。

褚徳彝题记

焦山无鼎,虽不学者亦知为真古鼎也,然不能定为何代鼎,鼎铭之考释者世亦无微不搜矣。独于“惟九月既望甲戌”七字,明明有隙可寻而人莫能知之久矣。余谓朱氏椒堂(朱为弼)虽以为非周文王即宣王,终莫能定之。甘泉罗氏茗香(罗士琳)久精推步,于此茫茫天算一隙中独深求之,以四分周术,又证以汉三统术,参核异同进退,推勘得文王自受命元年丙寅,迄九年甲戌,为九月之十七日,毫无所差,令人拍案称快。是周无专南仲渺渺隔数千年,而显然识于我大清道光二十二年间,斯亦奇矣。元于《积古款识》成又三十年,今年八十而忽得之,亦甚幸矣。罗氏或恐不确,著书一篇质之,世之明天算之学者,世间如茗香曾有几人,吾为此惧涉数十年后蚀望参差,欲求如茗香能得几人哉。《阮太傅序罗氏茗香考周无南仲鼎铭纪年》兹获焦山僧六舟拓本,附录于左(以上录文并非褚德彝笔迹,疑为金传声抄录)。

此鼎现在焦山寺中,光绪乙巳(1905)秋,余与陶斋师(端方)游山,至寺中海云堂同观,形制古朴,丹翠交错,洵成周法物也。前人考释甚多,翁覃溪(翁方纲)又集诸人说为考一卷,然于辩证篆文,仍多穿凿。余曾得六舟拓本,上有龚孝拱(龚橙)题字,殊宝爱。此本楮墨古旧,旁有金兰坡小印,金秀水人,咸同时收藏家也。

鄂庐道兄(奚光旭)得此本见示,展览一过因题数语,以志墨缘。丁巳(1917)年七月十一日。褚徳彝记。

戴雨恩题记

前半为过录阮元《罗士琳考周无专南仲鼎铭纪年序》,后半谈及褚徳彝藏有《无叀鼎》六舟达受拓本,内有龚自珍之子龚橙题记。今校核《阮太傅序罗氏茗香考周无专南仲鼎铭纪年》原文,“迄九年甲戌”后,脱失“皆不得甲戌既望之九月,独宣王十六年己丑既望得甲戌”廿三字。

鼎口上方,有云阿戴雨恩(蔚青)《无叀鼎释文》,兹不赘录。

鼎腹下方,另有戴雨恩题诗:

孔鼎贻留及至今,焦峰名宝镇江心。

虫书鸟迹铭奇古,不畏风霜雾雪侵。

俚言一首题于伊楼之上,雨恩蔚青。

卷轴装,画芯纵125厘米,横48.5厘米。

馆藏号:Z1209。

戴雨恩题记

2

陆增祥藏本

陆增祥藏本

此为陆增祥八琼室藏本,同治年间拓本。铭文为原鼎拓本,全形拓本不及“奚萼铭藏本”更为忠实于原器。内有同治十一年(1872)陆增祥题记与铭文释文。

陆增祥题记

拓片左上角,有同治壬申(1872)陆增祥题记:

无专鼎在焦山,阮文达定为周器跋云:“无”当读为“鄦”,“燔”旧释作“烝”,非“番”,古文作“〓”,此字从“火”,从“〓”,微有缺泐耳。“〓”是“鸿”之古文,旧释作“佐”。“攸勒”即《毛诗》“鞗革”字,“必”读为“縪”,与郑康成“圭中必”注相合。“鲁休”犹言“嘉休”,旧释作“敷”。“割”,“匄”之借字,“割”盖声相近,故可借作“匄”,旧释作“周”。祥按:“鄦”即今之“许”字,“内门”,“内”古通“入”,故阮氏以“入门”释之,《史记·周本纪》“鲁天子之命”,《鲁世家》作“嘉天子命”,故可以“嘉”训之。“毕”与“必”古通,故可用为“縪”,“珌”亦作“〓”,是“毕”、“必”相通之证。金石文字中往往互假也。壬申九月望陆增祥识。

拓片鼎下存陆增祥过录《积古斋释文》

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号星农、莘农,江苏太仓人。道光三十年(1850)状元。通考据学、古文字学、金石学。着有《八琼室金石补正》等。

卷轴装,画芯纵135厘米,横65厘米。

馆藏号:S1903。

3

庞芝阁藏本

庞芝阁藏本

此拓为庞泽銮(芝阁)藏本,光绪拓本,铭文为原鼎拓本,全形拓本又不及“陆增祥八琼室藏本”,鼎口下窃曲纹与原器差异较大。有光绪甲辰(1904)张鸣珂题记、民国辛酉(1921)褚徳彝题跋,蒋棻外签:“周无鼎铭拓本,器在丹徒焦山寺。”另有拓本钤有“郑斋金石记”、“均初所得海外金石文字”印章,此二印疑为后人加盖。

张鸣珂题记

拓本右侧,光绪三十年(1904)张鸣珂(公束)题记:

光绪癸巳(1893)秋自京师还,溯大江赴豫章道出京口,游焦山摩挲古鼎,神采黝然。昔顾亭林先生(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引朱竹垞(朱彝尊)之言曰:鼎铭其人莫考。后叶九来(叶奕苞)遇竹垞于王阮亭(王士祯)所谓之曰:铭中有司徒南仲,即其人也,曷云莫考,遂定为南仲鼎。“无”二字原释“世惠”,然以铭词读之,“南仲右无”,当作“无”为是。惟原释“格”作“如”,“庙”作“丙子”,“燔”作“烝”,“无”作“世惠”,“入门”作“佥”,“朕刺”二字作“烈”,孰是孰非当质诸博雅君子。

芝阁好古多闻必能审释异同,以资考证。张鸣珂。时甲辰(1904)夏六月,年七十有六。

褚徳彝题记

拓本左侧,民国十年(1921)褚徳彝(松窗)题记:

叶九来谓:文中有司徒南中字,遂定为南中鼎。不知作鼎者为无惠,非司徒南中也。愙斋谓:“无”为“鄦”之古文,即今之“许”姓,“〓”为“惠”之正字,最确。当宋后明前,士大夫遇吉金文字非瞠目不识,即任意误释,博雅如竹垞犹如此,他无论矣。惟末行“用割〓寿”之“〓”象龟在皿中形,不知应作何音?张叔未、徐同柏释“簋”,亦觉未安,疑当释作“龟”,龟寿最长,唐人犹取龟年、龟龄为名也。辛酉三月松窗。

卷轴装,画芯纵123.5厘米,横67厘米。

馆藏号:Z2047。

4

潘飞声藏本

潘飞声藏本

此本为宣统二年(1910)焦山鹤洲拓本,钤有“焦山鹤洲手拓”印章。初看极为精彩,全形拓本亦似乎忠实于原鼎,鼎口下窃曲纹损泐情况亦得以再现。然谛视其铭文,实为摹刻拓本,非原鼎拓本,令人失望。然拓本满布名家题跋,又令人惊讶与好奇。

清宣统二年(1910),潘飞声从焦山购得拓本。内有黄宾虹题端,周庆云题诗、吴昌硕题记、潘飞声自题诗和无叀鼎释文。

卷轴顶端,有宣统二年(1910)黄质(宾虹)题端:

周无鼎。庚戌夏老兰先生拓之焦山,属黄质题于翦淞阁。

卷轴左上侧,有民国三年(1914)三月潘飞声题诗:

昔年国学观石鼓,鸾凤翔翥周王辞。

松寥云海閟古鼎,山作鳌背三足支。

腹藏雷回趩〓走,駮荦劖入龙之〓。

结体若较岐阳狩,上追轩颉开李斯。

日月鼓铸丹篆魄,雷雨洗濯苍藓皮。

惟王詶庸锡册命,琱战缟韠辉銮旂。

告勛太庙肃典礼,侍立王右有宰司。

无〓对扬谨受册,内门合写夫何格。

周宣法物矗天地,匹以珊玉笑韩诗。

禅堂万木对枯槁,那许收弆严分宜。

江涛澎湃欲震撼,午夜或见龙来窥。

狂歌采薇疏小雅,安得南仲平昆夷。

甲寅(1914)三月登焦山观古鼎赋长句题拓本,万松山人潘飞声写于松寥阁。

题诗之右侧,存潘飞声《无叀鼎释文》,兹不赘录。

潘飞声题记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老剑、水晶道士等,祖籍福建省人。善诗词书画,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着有《说剑堂诗集》、《在山泉诗话》、《西海纪行卷》、《饮琼浆馆词》等。

拓本鼎口正上方,存吴昌硕题记:

〓〓作鄦惠,见吴氏《恒轩金石录》,书之姑存其说,鼎拓黝古,兰老自焦山得来,题诗其耑,奇可玩也。甲寅秋仲,吴昌硕时年七十一。

周庆云题记

卷轴右上方,有民国三年(1914)五月周庆云题诗:

昔上隐君山,摩挲石与金。

残石宝华阳,汉鼎珍济阴。

更有周无专,拓本比璆琳。

蛟螭九十字,铭词殊奥深。

释作宣王物,意义差可寻。

此器储清庙,胡为冷碧岑。

颇闻鼎可移,草泽起雄心。

纵然能革故,空自受尘侵。

何如乐天年,终老此山林。

永言耐久交,空谷多知音。

彩云解此意,同啸海天浔。

兰史先生属题应教,甲寅五月周庆云

周庆云(1866-1934),字景星,号湘龄,别号梦坡,浙江南浔人。南浔巨富,喜诗文书画,精鉴藏,着有《梦坡诗文》、《盐法通志》、《梦坡室获古丛编》、《梦坡室藏砚》《南浔志》等。

潘飞声无叀鼎释文

潘飞声、吴昌硕、周庆云、黄宾虹等人皆为当时鉴藏家,但愿不是被鹤洲拓本打眼,而是出于对潘飞声人情的考虑,不得不提笔留题。

卷轴装,画芯纵132厘米,横65厘米。

馆藏号:Z1157。

5

鲍逸藏本

鲍逸藏本

此本为鲍逸(问梅)藏本,铭文为原鼎拓本,拓工精良,字口清晰。钤有鲍氏“拜苏室珍藏印”。

鲍逸生卒年不详,字问梅、涂生,号南野老人,浙江钱塘人。好文工书,精文字学,善画梅、能篆刻。著有《拜苏室座右铭》。

阮元题记

拓本顶端题记:

焦山无鼎虽不学者亦知为真古鼎也,然不能定为何代鼎,鼎铭之考释者世亦无微不搜矣。独于“惟九月既望甲戌”七字,明明有隙可寻而人莫能知之久矣。余谓朱氏椒堂(朱为弼)虽以为非周文王即宣王,终莫能定之。甘泉罗氏茗香(罗士琳)久精推步,于此茫茫天算一隙中独深求之,以四分周术,又证以汉三统术,参核异同进退,推勘得文王自受命元年丙寅,迄九年甲戌,皆不得甲戌既望之九月,独宣王十六年己丑既望得甲戌为九月之十七日,毫无所差,令人拍案称快。是周无专南仲渺渺隔数千年,而显然识者于我大清道光二十二年间,亦甚奇矣。元于《积古款识》成又三十年,今年八十而忽得之,亦甚幸矣。罗氏或恐不确,著书一篇质之,世之明天算之学者,世间如茗香曾有几人,吾为此惧涉数十年,后蚀望或有参差,欲求如茗香能得几人哉。癸卯正月后三日癸亥阮元谨记。

此篇题记内容为阮元撰《罗茗香考无鼎铭纪年序》,尾部钤有“云台”、“怡志林泉”印章,抄录序文于此件拓本之上,亦不注明原委,略显唐突和异常,其题记的真伪已经不言而喻了。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历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嘉道时期金石大家,有《经籍纂诂》、《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传世。

拓本底部题记:

京口三山,焦最僻左而名特著者,以斯鼎及瘗鹤铭在焉。三代之文传于世者尠矣,斯鼎文尚完而模本或踳譌,覃溪先生考诸家释文,辨其同异,审而定之,既博且精,与前辈汪中允《瘗鹤铭考》并有千古矣。古器铭多用“鋚勒”字,惟《石鼓文》及《寅簋》文正作“鋚勒”,《伯姬鼎》则作“攸勒”,《宰辟父敦》又作“攸革”,薛尚功、王俅诸家并释“攸”为“鋚”。此文亦但作“攸”,盖古文之“鋚勒”即《诗》所云“鞗革”也。《诗》“鞗革”凡四见,郑氏笺:或云“辔”,或云“辔首”,或云“辔首垂”,毛公则训“鞗”为“辔革”,为“辔首”,《说文》无“鞗”字,而有“鋚”字,训“辔首铜”,明乎。“鋚”即“鞗”也。《尔雅·释器》“辔首”谓之“革”,郭景纯曰“辔靶,勒也。”明乎,“勒”即“革”也。《诗》“鞗革有鶬”,郑以“鶬”为金饰,古文“革”从“金”,与许叔重训“辔首铜”合。孔氏疏谓以“鞗皮为辔首之革”,似未达古制矣。《伯姬鼎》、《师〓敦》并有“缟必”字,薛氏释“必”为“縪”,按《考工记》:天子圭中必,郑读如鹿车縪之縪,是“必”、“縪”古文相通,此铭亦作“必”,与康成注合。

癸巳中秋后五日,展读先生跋语,爱其征引博洽,可以羽翼经训,谨附陈所得质之,先生以为何如。

此段题跋虽未署名,然结尾钤有“问梅秘玩”、“清风后人”两方印章,似乎题记者就是鲍逸,鲍问梅。

 “鲍逸题跋”的重点,在于考释铭文中“鋚勒”、“缟必”四字,但其跋语末句“展读先生跋语,爱其征引博洽,可以羽翼经训”,显然此处之“先生”应该不是指阮元,因阮元跋语仅是一篇赞叹罗茗香考无鼎铭纪年的序文,未及经训。此处之“先生”,依上下文观之,当指翁覃溪。

鲍逸题记之年款“癸巳”,若是道光癸巳(1833)所题,时间就要早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阮元《罗茗香考无鼎铭纪年序》,上文“展读先生跋语”就更无从谈起。

后查翁方纲《焦山古鼎考》,上述所谓“鲍逸题记”的原始文本,实为钱大昕题跋。按常理,收藏者鲍逸不会将自藏印“问梅秘玩”、“清风后人”加盖在他人的题跋上,即便是就是鲍逸抄录钱大昕题跋,按旧例,也该注明录自何人何处。

拓本右侧,又有一则无名氏(其名款被人故意挖去)题诗:

惟古册命在礼器,史逸之祝今不存。

寰尨邢识牧与颂,于鼎宝敦于壶尊。

窃从记文窥礼意,所谓内门即庙门。

或立于中或于右,曰宰曰伯咸骏奔

立于中者面则北,再拜受册贻子孙。

龟巢老人昔所咏,摩尼每照祗树园。

近时新城二王辈。寻文感事称引繁。

程(穆倩)汪(钝翁)相继各有释,杨刘不作谁与论。

或言南仲笃周祜,北城于方西拒昆。

或言江汉常武世,并列方召申与樊。

亦如岐阳十石鼓,文王宣王争考援。

焦山山合水环处,云雷隐隐龙蜿蜿。

寺中摹本又已讹,江声怒回绕堂轩。

英光万古照山水,彼偷夺者何足言。

他时海门秋月夜。手量铉铣穷根源。

查翁方纲《焦山古鼎考》,此篇诗文为翁方纲旧作,亦为后人抄录,旧款或许伪造成“翁方纲”,可能字迹相差悬殊,故而又被挖去。

因此,此件鲍逸藏本,其中名家题跋实属无中生有,唯无叀鼎铭文拓本系出自原鼎而非摹刻,亦可视为金石题跋之反面教材以供参考。

卷轴装,画芯纵127.5厘米,横62.5厘米,馆藏号:Z2432。

6

赵佑宸跋本

赵佑宸跋本

此本系摹刻拓本,摹刻不精,铭文呆板。然拓本顶部却有时任江苏镇江府知府赵佑宸题字(过录《张玉书焦山古鼎歌》),并钤有“管领金焦”印章。

赵佑宸(1827年-?),原名有淳,字粹甫,号蕊史,浙江鄞县人。赵叔孺之父。历任江苏镇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大理寺卿。有《平安如意室诗钞》。

赵佑宸过录《张玉书焦山古鼎歌》

卷轴上方,有同治十一年(1872)赵佑宸过录《张玉书焦山古鼎歌》,诗曰:

海风吹云卷枯木,星斗离离光夜烛。

虚堂古鼎蛟螭蟠,精莹郁律骇心目。

狰狞踞地二尺余,百乳双夔铭在腹。

甲戌纪日不纪年,召史受册锡鞶服。

蝌蚪省识七十八,剥蚀瘢疷难卒读。

齐钟宋〓那足拟,巳爵丁卣差比躅。

器款未入宣和图,奇文遗我金石录。

当时收藏好古家,青词相国恣贪黩。

一朝攫取渡江水,江涛昼黑神鬼哭。

宝物耻为饕餮用,过眼须臾覆公餗。

此鼎复溯江流回,栖托僧寮气肃穆。

春风霁日暎珠璎,秋雨澄波对松菊。

吁嗟,铃山已芜萼山枯,椒山石峙焦山麓。

年年古鼎压金涛,江峰千载无倾覆。

《张京江相国焦山古鼎歌》,同治壬申二月粹甫赵佑宸。

下钤有“赵佑宸”、“管领金焦”印章。

若按常理推测,此件赵佑宸题字属于真迹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堂堂一镇江知府大人,统领金山、焦山,还得不到一张焦山真鼎拓片,会轻易在翻刻本上抄录长篇题诗。但一时也没有找到反证,姑存录,聊备无叀鼎翻刻一例耳。

卷轴装,画芯纵124厘米,横60厘米,馆藏号:Z2450。

7

王文焘跋本

王文焘跋本

此为华阳王文焘(君覆)藏本,铭文为原鼎拓本。

王文焘过录《翁方纲焦山鼎诗》三首

卷轴右上角,有民国十六年(1927)王文焘过录《翁方纲焦山鼎诗》三首:

鄦惠鼎。器藏焦山寺。

二程考释二王诗,世惠无专半信疑。

尚胜牛家图鼎腹,误凭云气画蛟螭。

手补图经已十年,海门吊古啻谁传。

午窗又作栖霞梦,记倚空江塔影圆。

亭壁山樵笔势遒,日因搥凿怨沧洲。

君家拓出淋漓气,好为琱戈束矢酬。

右苏斋学士题成鲁斋农部所藏焦山鄦惠鼎图铭轴诗三首,因迻录藏拓之侧,丁卯六月中伏王君覆记。

王文焘释文

铭文拓本左侧,有王文焘释文。

全形拓本下方,有民国十八年(1929)王文焘过录《徐问蘧焦山鼎跋语》,其文曰:

右周无鼎铭,覃溪先生考之详矣,而未言明此鼎出于谁氏,余读杨大瓢同巨涛上人游焦山诗云:宝鼎同殷夏,流传有寺僧,铸应从洛邑,来本是宜兴。自注云:相传出宜兴周延儒家,但杨说未知是否。右为泉唐徐问蘧题此鼎跋语,见王氏《话雨楼碑帖目》。己巳初夏节录于拓本之末。璹父王文焘识。

卷轴装,画芯纵102厘米,横51厘米,馆藏号:Z2399。

王文焘过录《徐问蘧焦山鼎跋语》

8

焦山鼎、金山鼎合拓本

焦山鼎、金山鼎合拓本

坊间常见 “焦山鼎”与“金山鼎”合拓一纸者,所谓“金山鼎”现藏镇江市博物馆,腹内壁铭文12行,共13字,其原名当为“遂肇諆鼎”,属于西周早期器,道光末年秦中出土,初出土时铭文仅2行,共计9字,其文曰:“遂肇諆作庙叔宝尊彝”,后人又伪刻填补124字,成133字,伪刻内容杂糅《虢季子白盘》等器物文字。

遂肇諆鼎9字铭文拓本,见载于《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册,编号01861。

此类两鼎合拓,皆出自焦山鹤州之手,鼎形缺口,属于半成品,留待画家填补花卉,其全形拓本与铭文拓本皆非原器,几无文物价值可言,聊作美术作品观赏,可也。

卷轴装,画心纵163厘米,横92.5厘米,馆藏号:Z1685。

本文选自《纸上吉金》一书

《纸上吉金》书影

《纸上吉金》书影

仲威简介: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上海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鉴定委员会委员。

专著有:《中国碑拓鉴别图典》、《善本碑帖过眼录》《碑帖鉴定概论》、《碑帖鉴定要解》、《纸上金石——善拓小品过眼录》(荣获“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古墨新研——淳化阁帖纵横谈》等。

主编有:《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珍本碑帖丛刊》(荣获“中国书法最高成就奖――兰亭奖”)、《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荣获 “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