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妙玉:我和人生最好的合作,不是妥协

 激扬文字 2021-01-09

38 个

文   |   远山近水 ·  十点邀约作者

有句话这样说:'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矛盾体,向往自由,却惧怕孤独。'

《红楼梦》里的妙玉,一生都在矛盾中坚守。她向往自由,却被禁锢在修行的宿命里。她注定孤独,似乎早就中了解不开的魔咒。

她似一株傲立寒冬的红梅,冰清玉洁,高贵典雅。她又像一块玄妙的美玉,纤尘不染中透着神秘。

然而,似乎离红尘太远,世人说她 ' 为人可厌 ',说她 ' 放诞诡僻 ',说她 ' 不合时宜 ',说她 ' 僧不僧、俗不俗 '。

她用尽心力想要解脱生命的魔咒,她摒弃一切污泥、尘土,渴望修成正果。

可是,她不知道:

太想要,你就得不到。

太用力,是宿命

童年对于每个人,都是珍贵而难忘的,它影响着人一生的幸福。可妙玉的童年,却注定了格外的孤独和清冷。

本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人家的娇娇女,拥有繁华富贵和万千宠溺。可她偏偏自幼体弱多病,家人多方求医问药无果。

终得高士指点:这个病根,必须要许身佛门,方可消除。

爱女心切的父母,舍不得妙玉受苦,便买了许多替身,为之消病祈福。可孱弱的妙玉仍然百病缠身,终日病恹恹,没有精气神。

眼看如此,为了保命,情急无奈的父母终于下定决心,将妙玉本人送入佛门。这需要怎样的狠心,又铭刻着怎样的深情?

如此,年仅三岁的妙玉,本应无拘无束、充满欢笑的童年,却日复一日,在静寂的佛院庵堂度过。

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一位道行深远的师父,还有随行的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

没多久,妙玉的父母也双双亡故。她的生命充满了变数,她成了真正的孤儿。

父母的苦心孤诣,幼时的病痛折磨,似乎都在冥冥中告诫妙玉:你这一生,必须潜心念佛,必须刻苦清修,才能祛病消灾。

这就是你的宿命,必须拼命地修,才能健康地活!

太洁净,世难容

古语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妙玉的清高孤傲,却也自有原因。

在青灯古佛的清冷下,在无亲无友的枯寂下,清规戒律成了妙玉唯一的人生信条。师父的言传身教,是她认识世界的唯一通道。

对于她而言,什么叫人情世故,什么叫世俗大众,怎样虚与委蛇,怎样嘘寒问暖,她无从可知,无处能懂。

后来,因缘际会下,她成了贾府私家寺庙栊翠庵的主人。这是希望她为元妃祈福,为贾府上下祈福。

繁世红尘中偏安一隅,她终于有了专属自己的一方清净修行之地,她也在为自己祈福。

为了避灾,为了活命,这是她一生必须的坚守。所有的污泥不洁,所有的肮脏污秽,所有的世俗卑微,都让她不能直视和容忍。

她太渴望一种净,太渴望一种纯。

于是,就有了世人极端不解的一幕。

那一次,贾母率众人来妙玉处闲游,在栊翠庵喝茶。对于乡土气息浓郁的刘姥姥,她喝过一口的茶杯,妙玉嫌弃地要扔掉。

还直言:' 幸好那杯子是我没用过的,如果我用过了,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她见外面杂人进入栊翠庵后,更默许宝玉,派人抬几桶水来洗地,并嘱咐道:' 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似乎生怕玷污了属于她的清净圣地。

这是怎样的一种洁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固执?很多人看到这个场景,都认为妙玉看不起乡下人,身为出家人却有如此的分别心,真是 ' 假修行 '。

表面上,刘姥姥来自乡野民间,妙玉生怕沾染一丝一毫的泥土气息。在她的认知里,至洁、至净才是精修。

同时,骨子里出身富贵的骄傲,也看不惯贫苦和低贱。

然而,更深层次上,刘姥姥此行是大老远地腆着老脸,来向贾家祈求帮助。这样的情景,更触动了她内心一种深深的恐惧和卑微。

其实,无父无母、无根无依的她,内心充满极度的不安全感。清高孤傲,也是她在外人面前,撑起捍卫自尊的保护伞。

她从千金小姐变成落魄女尼,如今也是靠人奉养。她的境遇不也是一种卑微?她的归宿,又将会怎样地沦落?

越骄傲,越敏感。越在意,越疏远。她如此决绝,想逃离这种感觉。

就像现实中的我们,有时候不愿看到乞丐。不是我们缺乏善良,不是我们鄙薄、讨厌。

而是对这样的弱者,这样的苍凉,有种莫名的无力感。我们不想看到这世界的残忍,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又像多少人曾经不被父母看见,不提 ' 童年 ' 两个字,才是对他最好的尊重。因为那份伤,一碰就痛。

逃避不见,有时候,恰是深深的恐惧和不甘。

太真情,难成全

仕宦人家的高贵,书香门第的才华,青灯古佛的境遇,让妙玉有种与世疏离的美,更有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冷。

而这表面的美和冷之后,却掩藏着一颗滚烫的心和真挚的情。

这份情,只有心志、才华同样高洁的人,才能知,才能懂。

清高、敏感如黛玉,喝了她的茶,因不知这是用何种水冲泡,被她讥为 ' 大俗人 '。黛玉并不恼,她知道这是妙玉的 ' 真 '。

这是她虔诚收取寺里的梅花雪,用青花瓷收着,埋在地下,珍藏多年不舍得吃的慷慨。

岫烟在宝玉丢玉后,第一时间想到求她扶乩测运,她懂得妙玉的 ' 善 '。她表面心高气傲,内心却极柔软,不愿袭人等无辜受牵连。

惜春与她惺惺相惜,而宝玉,更是懂得理解和欣赏她的知己。

妙玉又何尝不对宝玉别有一番情?

只是,她的身份,她的身世,她的性情,怎能允许?命运的魔咒和禁锢,让她必须面对清冷。心中万千深情,只能装作无情。

有一次,她和惜春一起下棋,宝玉悄然近旁观棋。面对宝玉的施礼、寒暄,妙玉不觉几次脸上泛起红晕,回去后更是走火入魔中了邪,不能正常打坐、念经。

那一刻,和心中钦慕的人近在咫尺,却又是相隔天涯。

无法诉说,无以言表,那冷壁青灯、蒲团拂尘,怎么能懂自己的种种幽思?本是豆蔻年华、满腔心事的少女,又怎能笃定念佛、静心修行?

人不是神。真情流露,无法掩饰。

姐妹们雪天烤肉吟诗,只有宝玉能求得她庵中的红梅。

宝玉生日,她送去粉红色的贺卡。明着请姐妹们喝 ' 梯己茶 ',私下却给宝玉用自己常用的绿玉斗。

嘴里还毫不松口:' 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  

没有人妄自猜测妙玉这番少女的微妙情愫,即便是最心细多思的黛玉,也只是欣赏她的才情。因为,大家知道,妙玉,只是依附于贾府的一介女尼。属于她的,只有,也必须是六根清净。

想要而得不到,付出,也注定没结果。

她内心至真至纯,摒弃一切卑微、污浊和丑恶,更渴望世界也是一番真善美的模样。

她精心修剪栊翠庵的花木,得到贾母盛赞;她热情续写湘黛联诗 ,将 '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 的凄凉之意,  化为 '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 的蓬勃之象。

然而最终,妙玉在陪惜春看守败落的贾府时,却不幸被入室抢劫的强盗掳走。

向来注重至纯、至净的妙玉,怎么可能屈服于这样的凌辱。她爱惜羽毛,守护内心,甚于自己的生命。于是,她不甘受屈而死。

惊闻噩耗的宝玉,每每叹惜痛恨 ' 公子无缘 '。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妙玉是一个复杂的人,她似乎是一个假正经,是故作高冷,是一场用力过猛的 ' 假修行 '。

可是,幼时被迫出家的境遇,造就了她的孤冷,阻断了她体恤红尘的门。

一边恪守宿命,一边又无法看破红尘。

她活得有多无奈又纠结?正因她这样纠结又矛盾地活着,终究难被理解,难得成全。

年少的我们,曾经也追求着至善、至美,眼里容不得沙子。可是,成长、成熟后的我们,才发现,真实的世界就是泥沙共存。

现实和理想,就像那本书《月亮和六便士》,我们总要面对红尘俗世、爱恨纠葛,可仰望星空,皎洁的明月就像内心那可望而不可得的梦。

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会变小。俗世中的美丑、污洁,我们又怎能真正辨得清、辨得明?

没有绝对的美和丑,也没有绝对的宿命。有时候,我们和人生最好的合作,不是妥协,而是抗争。听从内心,悲悯众生,不论东西,无论结局。

人生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中日夜轮回,努力却无需太过用力,付出却无需太过刻意。

因为,太想要,你就得不到。太想得到,反而更容易失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