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愽闻馆 2021-01-10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用更开阔、更多元的视角看待教育,因为教育绝不仅有一条路。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真有人不让孩子上幼儿园,而且还是姐妹俩!

薇扬是童书妈妈写作营老师,从微软辞职后,她让孩子们“在家上幼儿园”。

她和两个孩子都做什么?——原来,她们过得比上幼儿园还“忙”!

不上幼儿园、没接触幼小衔接课程,能适应小学生生活吗?——仔细读完,结论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下文是薇扬的家庭教育故事。孩子一定要上幼儿园吗?薇扬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当然,这也需要家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分享这篇文章,不是要掀起在家上幼儿园风潮,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不同的教育选择,我们相信,教育充满不确定的同时,也拥有着各种可能性。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我有两个女儿,大妞现在8岁,如今在普通公立小学读二年级;二妞今年5岁。

大妞在3岁时上了一年的幼儿园,之后就没再上过,而二妞从没有上过幼儿园,我也不打算让她上幼儿园。能够做出不让两个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定,离不开下面几个因素。

辞职

我曾在微软工作了6年,工作期间,我见识到了很多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商业模式,但我发现大家关注的更多是资本而不是人,怎么样挣到更多的钱而不是怎么样成为更好的人,这一切新的好的东西没有办法缓解我有了孩子之后的焦虑——我该怎么样去养育她,教育她。

2016年,二妞出生后,我萌生了辞职的想法,想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需要陪伴的孩子身上。和先生商量后,他也认同了我的想法,于是,我辞掉了工作,全身心陪伴孩子。

学习

全职在家时,我学习了蒙特梭利教育,领着两个孩子和父母参加了在新加坡、香港的工作坊。最初,我并没有打算不去幼儿园,因为特别认同蒙特梭利,我还把大妞送到了家附近的一所蒙氏园,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心想孩子还是需要有和大家一样的学校与社交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园的时间安排背离了我理解的蒙特梭利。时间被切成了碎块,排得很满,缺少孩子可以自由专注的工作时间,为了更自主地工作(对孩子来说就是玩),我选择了退园。

就这样,我们开启了“在家上幼儿园”的生活。

这期间,我一边陪伴孩子,一边不断学习着。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参加了童书妈妈的读书会和师培,跟着法国应用哲学家奥斯卡·伯尼菲博士学习哲学对话,加入自然体验师课程……一方面源于对教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自我成长更好地帮助孩子。

经济

辞职前,我和先生在一起找专门的家庭理财师,做了家庭财务分析和规划,即使我不赚钱,当三年的全职妈妈,在做好保险、养老和孩子教育保障规划的前提下,我们一家也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

此处要强调一点,我们并非“不差钱”的家庭。我们到现在都没有买房,一直租房子住,北京各城区几乎都住遍了,我们不希望因为买房背上债,成为房奴,所以结婚时就决定不买房,而事实证明,没有房子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影响。

不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做什么?

虽然没有让孩子上幼儿园,但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不上幼儿园的几年里,我们尝试了以下事情。

  • 用学费去学马术
  • 大妞不上幼儿园的第一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把她一年幼儿园的学费拿出来让她去学马术,因为她太爱动物了,尤其是马。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家附近刚好有一个马术俱乐部,她见到了这种高大的动物完全不害怕,表现出一种狂热的喜欢。

    一年里,大太阳下自己穿齐装备挺胸抬头汗流浃背地训练,虽然她从马上掉下来过,虽然她常常憋红小脸牵不过来扭头去吃树叶的马,但她每次都会兴奋地回来在她的专用本上把马画下来,写上马的名字和日期。我们买了很多马的百科全书和贴画书,她自己去学习去了解,体会其中的快乐。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马术和养宠物,是完全不同的与动物们相处的方式。

    马术,必须去了解马的特点、脾气和秉性,把它们当作伙伴一样去合作才有可能完成目标。

    比如慢步、快步、转弯、走地杆这样的工作,孩子需要亲身体验到马走动的节奏感,然后用自己的肢体去配合这种节奏。

    发布指令也不单单是单方面的口令,还有肢体动作指令,除了手握缰绳和马鞭之外,甚至有“骑座”这个专业名词,屁股的位置和重量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腿也是一样,加紧、放松、踢、站起都是根据你想要传达给动物同伴的信息来决定的。

    所以,马术很考验一个人的沟通、协作能力,既要有自信、也需要对他人的尊重,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的珍贵品质。

  • 每天一定要有户外运动时间
  • 早上一定会出去玩,不管是公园还是小区院里,夏天的早上可能五六点就会起床去花园里面看看马陆(一种虫子)、骑骑滑板车。

    下雨天第一时间冲出去淌水、跳水坑。秋天的大风天也会出去玩,二妞一点儿也不怕,张着大嘴喝风,在小坡上爬来爬去。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 大妞两岁多大雨后去踩水,摔个大马趴。

    她们俩一般都穿得少,二妞一两岁的时候不穿鞋,在小区里面走,每次都引来不少路过的阿姨和奶奶的惊异目光。

    大妞的运动细胞比较发达,刚会走路不久就可以在小区健身器械上玩转所有的项目。不上幼儿园,就有时间尝试在家附近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比如轮滑,夏天最热的两个月,每天在广场上跟老师学一个小时。溜冰场上年纪最小的小豆豆,领鞋处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穿最小号,虽然她因为遗传是同龄孩子里的大个子。

    大妞还学了民族舞,五岁的生日礼物是私教水袖舞,一直坚持学到现在。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下午或者冬天天冷,我们就会在家玩耍、画画。我们家的客厅一直是孩子的天地,像一个小型的教室,有各种可以自己玩、自己收拾的玩具。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 姐姐一边画一边给妹妹讲。

    她们最喜欢玩的就是开放式搭建类的玩具,比如磁力片、积木或者乐高,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假想游戏,她们就能玩很久。

    因为住在郊区,我们还租了一小块儿菜地,播种、浇水、除草、采摘,全都让小朋友体验一遍,吃着自己种出来的萝卜、黄瓜、豆角、西红柿、油麦菜,不爱吃菜的孩子们也会对蔬菜生出一些情感。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 和小伙伴一起在菜地拔萝卜。

  • 露营让她们“野蛮生长”
  • 我和先生都在山里长大,小时候上山下河恣意玩耍的快乐时光留在我们的气质里。大自然太丰富了,是任何人造游乐场不能比的,在生命的早期,能在自然中让感受力得到发展,将给人的一生带来积极影响。

    另外,探索自我的前提是对周遭事物有充分了解,明白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知道身处何方,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他物相处,充分地、活跃地体验生活,诚实不隐瞒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因此,我们会安排很多时间接触自然,帮助孩子与自然建立联结。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从二妞一岁多开始,我们会在春秋天气合适的时候出去露营。记得第一次露营是9月底,晚上气温很低,当时我们又没有买专业的帐篷,用的公园帐篷,也没有准备地垫,只是铺了野餐垫。

    大人穿了羽绒服,小朋友就穿冬天的连体睡衣,晚上的凉气从地下上来不断带走所有热量,孩子半夜冻得直咳嗽,我一摸,小脸小手都是冰凉冰凉的,但是她们没有醒,周围很多吵闹的声音不影响她们玩了一天睡得香。

    我还担心她们第二天会生病,结果并没有,活蹦乱跳地又玩了一天。

    二妞和露营地的狗狗重名,一年下来很多人都认识这个光脚走山路不穿鞋的小姑娘。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 “著名”光脚小朋友二妞,去露营,爸爸骑行把下巴摔伤了,缝了针还不耽误玩。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 露营时跳泥坑,自己拿茶籽粉洗碗,锻炼生活能力。

    大妞四五岁就自己列清单收拾东西,准备出门的小箱子,独自参加走山活动,是唯一听老师指令没有带家长的,我们也忘了给孩子带吃的,全靠别家爸爸妈妈好心喂食。

    胸前观察盒挂着骇人的金环大马陆,回来半路上看到妹妹丢在路边的鞋,妈妈随手挂栏杆上的衣服还能顺道捡回帐篷……大妞在亲子露营活动中一直特别会照顾小朋友,得到大人的赞赏,也是在家一直和妹妹相处的自然状态吧。

  • 尽情读书
  • 亲子共读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大妞在5岁多的时候我粗略数了一下,已经读过1000多本绘本了。

    以前的客厅,一面墙都是书,现在我们专门设计出了一个书房,里面塞满了书,一家人尽情地看。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我本身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也爱买书,出差或出去旅行,走到哪儿都会买点儿书回来,我希望孩子也能体验到阅读的美好。

    另外,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爸爸也一直参与亲子共读,尤其是睡前的阅读,是他与孩子们相处的固定节目之一。

    从绘本开始到历史故事,今年上半年《林汉达历史故事》讲完了,下半年在读《吴姐姐讲历史》,理工科的爸爸也说增长了不少知识。

  • 英语启蒙
  • 我们始终认为英语学习是重要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读英文绘本。二妞出生后,我觉得有必要在生活中建立一个英语环境,所以更加有意识地跟她们讲英语,从最简单的句子开始。

    我和先生都没有留学经历,很多日常用语不是一下就想得起来,需要查一下,没关系,脸皮厚一点,坚持下来就好了。

    另外,和孩子们一起看她们喜欢的原版动画片是个特别好的学习方式,除了学习语言,还有其他“意外收获”。比如《小猪佩奇》,他们一家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对我们都有指导意义,还有一位爸爸好榜样是《布鲁伊》,全家都让人爱得不得了。

    为了让孩子接触更纯正的口音,大妞4岁多时开始了线上英语课。二妞的英语启蒙更多的是受姐姐影响,她们俩会一起看动画片,一起玩假想游戏,唱唱跳跳、说说闹闹、叽叽咕咕都用英语。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丹麦,大妞可以迅速地与营地里游乐场里的德国和荷兰小朋友打成一片,可见长期坚持学英语起到了作用。

    不上幼儿园,没接触幼小衔接课程

    这样的小孩可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

    就这样,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大妞在家度过了2年时光,2019年,她上小学了。

    现在来讲讲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没上过不上幼儿园,没接触过幼小衔接课程,她的小学生活顺利吗?

    大妞进入普通的公立小学之后,是班上识字最少的,大概认识的字不超过20个吧,虽然我们一直进行亲子共读,但从没有要求她识字。

    她在第一次考试之后特别兴奋地回来告诉我:“妈妈,我今天考试了,考得可高了!”我问“考了多少分”,她说“43分!”我们说“好好好”。

    因为她对43在100中的位置完全不清楚,也感谢老师没有“及时科普”和横向比较,留给她探索的空间。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 大妞为马上要上小学的朋友制作的卡片。

    到现在二年级了,她依然是班上认字最少的孩子。也正因为她没有学过,所以对认字和写字的热情很高。

    前两周,大妞跟我说”妈妈,老师今天终于让我发作业本了,我是我们班最后一个。我好害怕呀!”我说:“发个作业本有什么好害怕的?”

    她说“我怕我不认识同学的名字发错了,但今天我都认识。”老师能信任她,让她发作业本,在她看来也是一件很受鼓励的事情。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 左侧是大妞记录的“鸟的观察笔记”,右侧是手工风筝。

    刚入学时,我曾和老师沟通她没上幼儿园、没上幼小衔接课程的情况,老师表示理解,给她多一点时间慢慢学,除了写字、认字之外的学校生活她都是很适应的。

    四十多分到了第一学期末就变成了八十多分,二年级第一学期快上完了,那天高兴地回来说“老师说93分以上就是优秀”,我一看几张卷子的平均分就是93分。

    大妞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确地意识到,作为家长不要过于焦虑,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

    另外,我觉得“幼小衔接”,比起是否先学习了拼音、数学(学得过多过猛,反而容易让孩子丧失热情和兴趣),真正考验的是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妞虽然没有上幼儿园,但几年来我们始终着力培养这些能力。

    我们认同杜威的“生活即教育”,让孩子接触真实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我们也坚持让孩子“能自己做就自己做”。

    大妞小时候不会系鞋带,她自己发明了把鞋带打成很多死结的方法, 我觉得也不错啊,不会松开就行。上小学第一天起,她就自己按照课表和老师的要求收拾书包,如果忘带了什么,我们也不会帮她送,都是自己解决。

    社交方面,因为大妞本身是一个比较平和、不张扬的孩子,跟人相处较容易,一般不会害羞或害怕,另外家里有妹妹,她也通过妹妹,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

    比如,她懂得照顾人,出去玩滑梯时妹妹走得慢,她就会跟在妹妹后面,挡住后面等不及要插队的小朋友,说“你先等我妹妹过去你再走”。4岁的时候,有一次动画片时间结束了,妹妹还想看,她就拿出来了一个方格子凳子当屏幕,自己在凳子后面演动画片给妹妹看。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总之,大妞很快就融入了她的校园生活,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现在,每天放学我都会问她,“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新鲜的好玩的事情吗?”她会告诉我她交到了新朋友,或者是“今天小朋友们排队的时候一个摔倒了,连带着一片都摔倒了”,边讲边笑。

    教育充满不确定性

    但也意味着各种可能性

    我一直觉得,我们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故事,是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但是,当看到别人听说我的两个女儿没上过幼儿园而露出诧异表情时,我会意识到:哦,我们确实做了点“不一样”的事情。

    其实,帮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以下几本对我影响至深的书籍。

    《夏山学校》: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内驱力,给予了充分自由,他们会本能地主动学习。用鼓励和信任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

    《让天赋自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用统一标准(成绩)来衡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等待着被发现发展,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基于孩子不同阶段的生理、认知、心理发展去理解孩子现在的状态,把目光放长放远,不要只局限于眼前。

    《这才是心理学》: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方法论,审慎思维。不仅了解心理学,还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是怎么工作的,如何解读证据、分辨真伪。没有绝对真理,人类的认知一直在往前走,不断推翻以前的理论是正常的,教育也是如此。

    另外,我和先生的求学及工作经历,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室和课本上能学到的只是一部分,生活才是真正的课堂;一时的成绩决定不了你的人生,天赋和热爱才会让人走得更远并获得人生意义层面上的满足。

    虽然生活中也免不了会有不安和焦虑的时候,但我们会不断调整心态,积极和开放地面对孩子的成长。

    在北京不买房不上幼儿园,我们和俩娃一起自在生长

    以上就是我的家庭教育故事。分享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吹大家都不上幼儿园,我们的故事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不同的教育选择,教育充满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意味着各种可能性。

    欣喜的是,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尝试:在家上学,间隔年,不上大学上职高……这些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用更开阔、更多元的视角看待教育,因为教育绝不仅有一条路。

    END


    作者:薇扬,新教育践行者,终身学习者,童书妈妈读书会资深书友,育有两个女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本科、体育教育学硕士,曾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工作六年。跟随新加坡苏小妹老师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法国应用哲学家奥斯卡·伯尼菲博士学习哲学对话和思考方法。过去的两年半在童书妈妈写作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收获了近三百个孩子的友谊,深深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惊叹。

    编辑:晓理

    感谢大家对「我们不一样」栏目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