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220篇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历程研究的新成果2

 寂寞红山 2021-01-10
第1220篇 <wbr> <wbr>近十年来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历程研究的新成果2X

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
(续)
(十)原始玉文化为中华文明砌下第一块奠基石
中国远古玉文化北、南两系交融,东、西、中三支会合,其碰撞的火花普照华夏大地,迎接着中华文明曙光的升起。目前学术界一致的见解是,认为夏王朝是文明期端倪。从夏王朝开始的三代青铜文化,从其观念、形态上来看,乃是出白玉文化。当然,其形制似与玉器无关,主要是取自陶器及木竹编织的器皿,但其主要图案,如兽面纹(饕餮纹)、龙纹、凤纹、鸦纹、鱼纹、蝉纹等都是直接承袭龙山文化(广义的),遥接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这两大玉文化的纹饰基因并加以增损、创造而成的。还有许多原始社会的无形的文化基因,如何一代一代传递并为三代青铜文化所接受,是难以探究的。仅从有形的、可见的实物载体之间的联系,可以肯定中华文明的基础是江河水系及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而其精华——玉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最为牢固的第一块奠基石。以上十点就是笔者近年研究玉器孕育期诸课题时获得的新成果。在研究过程 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原始社会玉文化在其孕育期内已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高水平,像一个早熟的儿童那样在智力上远远超过正常的成年人,这是我国玉文化与其他文化完全不同的特点,但是它在观念上、工艺上还远远没有成熟。它怎样地由智力早熟的儿童成长为壮美的成年,则是下一步的研究课题。
二、玉器的成长期——夏商西周(公元前2000年——前770年)
  史前社会玉器,尤其东部玉器排挤其他各种工艺,坐上第一把交椅,成就辉煌而璀璨。进入青铜时代之后,由于受到原料、工艺的限制,不能适应奴隶主穷奢极欲的要求。奴隶主一方面维系玉器原有的神、器、瑞的地位,同时又大量冶炼青铜,铸造了难以计数的祭祀用的、礼制用的精美青铜器。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玉文化仍维系着神器地位,同时也开拓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礼制玉器新空间,如在夏代玉器和妇好墓出土玉器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器型(如肖生玉器)就是有力的例证。这种情况笔者在《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历程》一文中已有所分析,于兹不赘。在此还须指出以下三点:
(一)和田玉是帝王玉的主流,被视为真玉
  妇好墓出土玉器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它是继类似帝王玉的红山文化积石冢、良渚文化反山、瑶山所出土之巫觋、酋长、军事首长用玉之后,最为接近帝王玉的一批重要遗产,可以从此窥探殷朝帝王玉的水平与特点。妇好墓所殉玉器中和田玉占有相当数量,可知和田玉在帝王玉中确已占有主流的地位。此后帝王玉中和田玉比例不仅愈加增大,而且还被视为真玉,而其他各地所产玉石则被视为非真玉。和田玉确立了真玉的地位意味着王室只承认一种玉材,这就是和田玉,其他玉石不过是代用玉而已。
(二)再现西周王室玉之辉煌
  1986年以前,因周代玉器资料较为缺乏,精品甚少,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对周玉解说虽无大错误,但也难免简单。近年,发现了三门峡虢国贵族墓、山西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的晋国侯、妃、夫人等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确有不少和田玉玉器,亦不乏精晶。可知西周方国贵族用玉仅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