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未来,志如钢铁;爱中医,情似波涛——邓铁涛先生逝世两周年追思

 至诚金方 2021-01-10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2019年1月10日离开我们,如今已经两年了。但是他没有走远,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时刻,他当年建言献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一直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医的历史作用和未来复兴的战略问题。


一、《中医与未来医学》让我震撼

2004年11月,在广州海航大酒店参加邓铁涛学术思想的国际研讨会,讨论的内容如中医治疗SARS、重症肌无力、五脏相关等议题,都是重要的学术问题。

邓老的主题发言《中医与未来医学》,更是关系到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大问题。他说,我虽然不是“未来学家”,但是对于中医与未来医学的问题,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他的演讲,让大家感到十分振奋,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希望把这个思想深入研究下去,广泛传播,成为中医界的共识,变成信心和力量。

<邓老全国第六期经方班的珍贵录像>

邓老说,未来的医学,应该“养生重于治病”。中医有句格言“上工治未病”。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重点在于防病。西方医学也重视预防,讲卫生。两者相比较,西医是消极的,中医是较为积极的。西医的预防讲外部的防御,如绝对无菌、消毒,而中医比较重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抵抗作用。

中医养生学,有几千年的积淀,内容十分丰富。未来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富如美国,也支持不了日益增长的天文数字般的医疗开支。一个高血压病人必须天天服药,药物有副作用,就要不断更换新药,新药新价格,越来越贵,这才符合生财之道。中医的养生术、导引术既能防病又能治病,立足于无病。

邓老说,假如能够发明一种药物,只要吃一片就可以“根治高血压”,这样的好药,资本主义制药企业是不会支持的,因为不符合生财之道。根据现代的生产力,在合理的制度下,一个成年人每周工作5天,每年工作8个月,大概已足够了。一年分两段,半年工作4个月,两个月是养生、娱乐、体育、美术及其它自己喜爱的,毫无忧虑与压力地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一来人的健康与寿命一定会更美好。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仍要靠中医的养生理论去教育那些纵欲无度的亚健康者。

<邓铁涛教授与曹东义教授>

邓老的构想很美好。他设想的“未来医学之路”是这样说的:医学不仅仅只有重视微观的西医才是唯一的医学科学,立足于宏观的中医学也是科学。对SARS的防治,西医千方百计用电子显微镜抓到“冠状病毒”,然后再找寻防治之法,目的在于杀灭病毒。中医则根据时间、气候环境、病邪的属性、个体差异、证候表现进行辨证论治,针对时、地、人这一宏观现象进行预防与治疗。事实证明中医防治SARS效果胜于西医,已可定论。中医用药物预防,其优势相当明显。

按照中医的诊治模式,就能走出一条与西医完全不同的道路来。

邓老说,重症肌无力,西医研究了上百年,是从微观着手,可谓已够深入,并能做出动物模型。治疗方法也不少,认为切除胸腺是一张王牌,但其总的效果,多数治疗只能达到缓解之目的,仍然会反复发作,能根治者很少。中医对此病之研究才40多年,我们没有走按神经学说研究的路。按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我们的结论认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我们的经验是:凡病程短又没有用过吡啶斯的明、激素、胸腺切除等西医治法的患者最好医治,更易达到根治的目的。

在这个疾病的诊治问题上,邓老解决了现代西医无法解决的世界难题。

邓老说,心脏搭桥围手术期的治疗,我们中西医才合作了数年,但已经可以肯定,此法优于单纯手术之治疗。我们最终目的是要用中医药的综合治法取代手术治疗。中西医学全面而平等的合作,前途是光明的,共同创造未来的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可以做得到的。

中医与西医尽管有很多分歧,但是也有很多领域可以互相补充。

邓铁涛先生认为,21世纪的前景是光明的,未来医学是循序渐进的,21世纪前半叶我们的希望:

(一)人类将摆脱化学药品的副作用,摆脱创伤性的检查以及治疗技术带来的痛苦与后遗症。医学要讲人道主义,要达到“仁心仁术”的职业道德最高境界。

(二)实行“上工治未病”,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使人人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潇洒。

(三)医学将以“保健园”的形式,逐步取代医院的主要地位,医院将成为辅助机构。

(四)医学除了属于科学范畴之外,将深入文化、美学、艺术,使医学从人体的健康需求,上升到精神世界的美好境界。医学、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歌舞、美食、药膳、气功、武术、健康旅游、模拟的环境、梦幻的世界……将成为“保健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保护健康,是快乐的事而不是苦事。

(五)第三世界要摆脱贫困与落后,才能一起进入未来医学的世界,而使第三世界贫困与落后的原因是强权政治、种族压迫与掠夺战争。抢救一个垂危的病人,十分艰辛,但打死一个人,只要手指一扣扳机!

邓老的这几条“未来畅想”,为未来医学勾画了一个美丽的远景蓝图。

我第一次听他作这样的主题报告,其宽广的胸怀、睿智的思想让我折服,成为我日后追随他、拜师求学的第一动力。


二、“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语重心长

经历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西方文化与西医药在我国广泛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意义。但是,否定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潮,也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四处传播,认为中国“事事不如人”,也深刻影响了中医队伍之中的很多人。他们把传统的中医药看成落后、陈旧的知识,要加以取消,老师与学生之中,这种民族虚无主义不断蔓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教育首先要给学子们铸造医魂,把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医事业的热诚,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子,否则会导致这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的自我消亡。因此,在邓铁涛先生从教的60多年间,从来没有停止过思想启迪。在一次硕士研究生班的讲座上,邓老问在座的学生们:“你们读过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吗?”他们回答说“读过”。邓老接着告诉他们:“你们是彷徨的中医;我是呐喊的中医,今天是呐喊的中医与彷徨的对话。”

面对西医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少进入中医行列的大学生、研究生,在思想上存在着困惑。中医似乎远离了时代,依然停留在古代的形式里,进步缓慢,缺乏时代气息。

邓铁涛先生早就察觉了这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因此,无论是在学院内外讲学的时候,还是在编写向中青年中医们传授知识的著作里,他都热诚地呐喊着。借助“经验传薪”的《碥石集》,或者在报章刊物上的文章里,邓铁涛先生多次反复地指出:“一部分学者对中医药学的信心不足,一种信任危机在滋长蔓延,这是一种危险的思潮。”他呼吁:“中医之振兴,匹夫有责,责任重大而神圣。必须端正对中医的认识,坚定信心,要树立为振兴中医而拼搏的精神。”

<邓铁涛教授与曹东义教授>

由于邓铁涛先生在旧中国走过坎坷的道路,在长期教学与临床实践之中,发现有些问题的产生,与错误的世界观连在一起,纠正起来阻力不小。

他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真正认识中医药学的真价值,对世人来说,对医学界,甚至对一些中医来说,却不容易!”

多年前在一次中医学术会议上,有位西学中专家说:“抗生素发明之后,中医治疗肺炎便落后了;速尿发明之后,中医治疗水肿便落后了”。有青年中医写文章认为:“中医药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往哪变呢,朝西医的方向变。还有资深的中医专家写调查文章,认为中医的临床优势病种越来越少了。如此之类的文章还不少,多立足于批判中医理论之错误或不足,或对某些理论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这都反映一部分学者对中医药学的信心不足。

邓老认为,许多人看待中医,首先认定中医药学是古老的东西,而古老的科学必然落后,认为中医虽能治好病,但没有实验做依据,与现代科学脱节,就不能算是科学。而西医的发展与其他科学同步,因而是先进的。难怪有资深的中医学者说“如今西医学已能洞察细微,无所不至,在治疗上则可换心换肝,无所不能。”在中西比较中就把中医药学放在“三等公民”的地位上了!

邓铁涛先生呼吁读经典,做临床,“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

<邓铁涛教授与曹东义教授书信往来>

铁杆中医就是“立足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之上,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他们是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熟练掌握辨证论治,能运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医生;他们是有科学的头脑,有广博的知识,能与21世纪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优秀人才,乃铁杆中医也。”


三、捍卫中医,反对科学主义呼吁复兴中医

2006年反中医思潮沉渣泛起的时候,邓老鼓励我捍卫中医,希望我能为中医维权,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响应邓铁涛先生的号召。大家一起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文章,反击这股反中医逆流。我在2007年出版了《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2010年出版了《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2012年主编了《挺起中医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等图书,为宣传中医,正确认识中医而努力。

2011年,网络里流传着一篇《我负中医,中医负我》,署名“王教授”的文章,这位学习中医然后留校教学30多年的人,没有建立中医思维,也没有学懂中医,退休后发表了“自白书”式的文章。我写了《“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邓铁涛先生也接受采访分析“王教授现象”产生的原因。

2013年5月,邓铁涛先生给我写信,鼓励说:“你发表的文章我都注意看,都觉得写得不错。前天翻旧件,捡出你2005年11月5日的来信,谈关于禽流感问题的信,信中说:‘其实需要正确认识中医的,有相当多的是我们中医界内部的人士。学院派中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这个可悲的现象,是王斌思想的影响所致!最近不断出现‘中医要科学,要打破神秘的藩篱’之类的要科学主义不要中医学的文章!我年事已高,无法去教育这些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掘墓人’!要打破藩篱的作者居然提‘头发可以止血吗’的问题。他连头发与血余炭都分不开,到底这个藩篱是他自作的还是中医的呢?”

<邓铁涛教授与曹东义教授书信往来>

邓铁涛先生在信件的末尾鼓励我:“我希望你以批臭‘告别中医’者的精神,执笔战斗。我的学生中你最为合适。你以为对吗?”

读了邓老的来信,我的心情很复杂,一种历史责任感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有邓铁涛先生的鼓励和支持,我很乐意接受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中医,邓铁涛先生在《正确认识中医》中指出,1949年以前半个世纪,中医受尽了轻视、歧视、排斥的待遇,未被消灭已属万幸。解放后,王斌思想影响深远,中医药处于被改造的地位,其间虽经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王斌等公开批评并撤职,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正确贯彻中医政策,并成立了中医研究院和几所中医学院,但中医事业的发展仍无大进展。

邓铁涛先生主张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中医,第一就是要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历经几千年,推而不倒。靠什么?靠治病有效果。如果中医治病无效,早就被人民所抛弃了。但贬低中医的人又说中医是经验医学,又说中医的经验不能重复……等等。邓铁涛先生认为那些没有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只知照方开药,的确是难以重复宝贵经验的。中医师的高明与否,与其理论基础、临证经验、文化素养成正比,试翻阅历代名医著作及现代名中医的事迹足以为证,说中医只是经验医学是毫无根据的。

也就是说,科学是发展的,科学观也应该是发展的。

邓铁涛先生一贯主张微观是科学,宏观也是科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从细胞到分子、基因……越来越细。中医学的理论与之相反,是宏观医学,把人(病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观察去研究。西医能治好病人,中医也能治好病人,按照真理的标准来看,并结合上述观点,中西医不能互相排斥,正好是互相补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会创造出更深的理论,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后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

<邓铁涛教授与曹东义教授>

新的科学观之中,有一个叫做复杂性科学,主要用来研究生命现象,社会、经济领域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用物理学、化学的原理来解决,而与中医学有很多相通之处面对西医日新月异的发展。

经历了最近的新冠肺炎流行,中医药之所以有底气做出这样突出的成绩,与2003年中医迎战非典的经验密不可分。

邓铁涛先生为《中医群英战SARS》题词说:“历经突发的SARS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

<邓铁涛教授谈抗击“非典”>

邓铁涛先生为之呼吁、奋斗终身的中医药事业,其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人们对于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的反思,具有辉煌历史的中医药,走过了近代坎坷,充分展示出巨大的现实作用,其未来价值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作 者 简 介


曹东义

原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对风湿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国医大师邓铁涛辨治心律失常经验,“双五”理论功不可没

◆  读书不如读案,5则名家验案,火神派如何专用姜附热药

◆  慢性萎缩性胃炎“见萎即补”?名医劳绍贤独辟蹊径获良效

◆  这个人体“催眠剂”,也是治疗腰膝疼痛的一把好手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