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1-01-10

咱们荥阳黄河岸边一个名叫油坊的村子,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大宅院。他们的主人是谁?在这里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少东家来给小伙伴介绍一下!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油坊村,是目前荥阳市保存古代民居砖木建筑最多的村庄,油坊村位于荥阳市西北的广武山南侧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油坊村里还是古建筑林立,在村外还建有几尺厚的围墙,后来,这些古建筑和围墙渐渐拆除了不少,但至今这个村里仍保存着40多座古建筑,明清时期大宅院10多个,由于多数都是秦姓人修建的,所以,这些明清宅习惯上被人称为秦家大院。

油坊村位于荥阳市西北的广武山南侧,山北就是黄河。进入村子,路两侧不时闪现出灰砖蓝瓦的二层和三层古建筑。路两侧还不时有石磨、石刻的门墩出现。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对于油坊村的探访就从位于村口的秦氏家庙开始,秦氏家庙外表来看青砖蓝瓦,门楼上保留着明显的明清建筑特色。在底层门外墙壁上嵌有石匾联:横额“内省斋”,联为“居家宜和交张公多书忍字 处事莫刻法司马厚积阴功”。此院是秦恭个人所建的住宅,后改作秦氏家庙。院内保存有多通有关秦氏家族历史的家谱碑和墓碑等。2009年6月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秦姓人家生意曾遍及全国,尤其是河南到北京,沿线都有秦姓人家的商铺,曾有“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日行千里,不走别家路”的说法。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秦氏宗庙和其他宗庙不同,从建筑模式上看,完全是住宅的样式。秦氏宗庙为什么和住宅相同,这里面还有个故事,这个宗庙原来就是住宅,主人也姓秦,后来出了一个“败家子”,很小时就有了败家的本领,喜欢听摔碟子和撕纸的声音,听不到就哭闹。长大后吃喝嫖赌,无所不做,还经常站到自己的房顶上,用剪子剪金箔,然后撒到空中,这就是当地流传很广的“放金蝴蝶”的故事。在这个“败家子孙”的折腾下,这户秦姓人家很快败落下来,把住宅卖给了村里,做了秦氏宗庙。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据悉,这些建筑完成于明末清初,比更有名气的康百万庄园还要早,遗留的是“康雍乾”时期的痕迹。正是这些建筑,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豫商的繁华与落寞。

宗祠是旧时祭祀和供奉祖先的地方,也是宗族议事、庆典等的地方,汉族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祠堂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祠堂。宗祠,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还是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族人的冠礼、婚礼、丧礼基本上都在祠堂进行的。有的宗族规定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争执,都要到祠堂中裁决。所以,在封建时代,祠堂在一定意义上又成了衙门,具有一族“公堂”的性质。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油坊村明清故居的主人基本上都姓秦,来自于山东郓城。据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山东举人秦景瑗到当时的河阴县(现荥阳境内)任教谕(县教育局长,由朝廷直接任命),落户到现在的油坊村,后繁衍生息,有了越来越多的秦姓后人。整个村庄都是秦家的地盘,繁衍出了整个村庄的秦姓。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村中原有秦氏先人自清代前期起陆续修建的豪宅10余处,楼、房百余所。而今保存下来的楼、房仍有40余所,较好的大院5处(每处均有楼、房3所以上)。在这5处大院中,现存楼、房7所以上者3处,院落基本完整者2处,可作为典型和代表者,当为分布于原油坊寨内东北角之一座大院。

油坊村的古民居中,最早的是明代建筑,其他大多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全是“前客厅,后楼院”的中原四合院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当时一代武学大师秦成宗(荥阳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的弟子)的家宅和秦氏家庙两处。秦成宗的家宅又称秦家大院,修建于乾隆三年,目前已被列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家大院主楼的门楣上刻着3个镂空大字“存朴堂”,旁署“乾隆二十四年”,门框两侧镶嵌着一副对联依然醒目:“创业备尝辛苦,守成慎勿骄奢。”这是秦家家训。

旧宅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组成,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宅院大门设于东南角,北高南低,气势雄伟。最为壮观的是后院,北、东、西各有一座三层楼房,楼房之间贯通相连,不但建筑工艺高,而且安全标准高,门窗后足有十多厘米的门闩,穿在门框的石条上。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内省斋

大院大门的一对门墩儿,晴时干燥,阴天潮湿,雨天还会渗出水珠,叫做五花晴雨石。大院里一棵距今270多年的极品腊梅树,虽然屡次被砍,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满树盛开梅花,花期长达两个多月,大半个村子都能闻到浓郁的清香。而院内关于苌家拳鼻祖苌乃周“断三留一”的传说、“中原第一园门”的美誉,更增添了秦氏旧宅的魅力。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古色古香的院落,雕梁画栋,带有历史厚重感的墙砖!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回字形的天井院,麒麟的砖雕,寓意富贵;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

200多年过去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没落都已成为沧桑往事,只留下这10多座建筑供今人缅怀和观赏。目前,经过河南省住建建厅、文化厅、财政厅联合认定,荥阳市的油坊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

油坊秦姓家族兴起,应该归功于明朝一个叫秦川的后裔,他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定王府上的女婿。明朝土地集中非常严重,秦家依靠着官方关系,通过聚敛土地迅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然而这些东西并没有在族谱等文献中显示,具体真正的发家史无从考证,但是从族谱来看,当时整个秦姓家人非常勤奋,曾经的家谱记载都是:“某某某,巨富”。

探秘藏在荥阳黄河边的明清大院油坊村遗迹

小编说

在我们荥阳周边有不少遗迹,荥阳历史上更是出过不少名人,这些名人或许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一等一的知名人士,但在地方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他们身后,留下的故居、祠堂、祖宅等,由于各种原因,或破败不堪,或无人修葺,让人感觉可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不少这样的古建筑轰然倒下。记录一下荥阳以前的名人、遗迹、庙宇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