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 草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01-10

黄 草

文 / 叶修德 

黄草与我相识八年,为我家立下汗马功劳。八年后的一个寒冷冬日,凛冽的朔风无情地鞭击它的身上,在一亇四周无遮无掩,只有一个顶部的小草棚里永远闭上眼睛。

现在回忆起黄草,我内心仍很悲痛。

黄草是一头黄牛

母牛的名字,人有人名,田有田名,牛也有尊名,如盘角,横角,直角,蹲角,黄皮,坳犊,冬天生的牛叫腊冬,腊梅,春,夏,秋生的牛以花为名,草为名,生在什么树脚下以树为名,一亇村庄上百头牛,名字都不会搞错,我家的母牛叫黄草,是别家转让给我,取好的名,到我家,名字就沒有更改。

那时,刚实行生产责任制,我们七户人家合用从生产队分来一头大水牛,大水牛耕作二十余亩田地毫不费力,但早稻割后种晚稻争立秋关就显得紧张了,晚稻秧苗到立秋后插,产量明显降低,这是农民的常识。可偏偏那段时节天热,干旱。全生产队共用的一只水塘,一台抽水机,要轮流排队,稻田是砂石田,抢水,争水闹口角是家常便饭,我是生产小组组长,同别家去争,摆勿上台面,待别家耕好田后,自动排到最后一位,连续好几年,似乎已成规律。老爸发怒了,老婆也沒有好脸色。自已被自已牵着走,不如自己解放自已,自己去买一头牛勿是蛮方便吗?

就这样黄草来到我家,据黄草原主人介绍,黄牛是一头拗牛,你要耕田它要耕岸,放扼后,不好好吃草,在麦田,稻田里乱跳乱蹦测量稻田,麦田面积。老爸说,沒有拗牛,只有拗人。老爸从小放牛出身,在生产队,他是常年执掌犁尾巴,对各种牛脾气都摸熟。果不出所料,经老爸一冬调养,黄草从拗牛变成了乖牛。

山里人的牛,都是散放进士,闲时都散放在山上,待需要耕田时,再到山上寻牛。只要一发现黄草的踪影,大叫黄草黄草,黄草听见主人的声音,停止吃草,踱着方步,带着小牛,走到我身边,哞哞叫着,用头轻抵我胸膛几下,我用牛绳在它角上一甩,黄草就知道要去耕田地了,走在前面。俗话讲,老马识途,老牛也识途,有几次,山上大雾弥漫,细雨绵绵,辩不清方位,同班去寻牛的其他人在山上打盘旋,民间叫白日鬼打墙,而黄草毫不费劲把我从高山上稳稳带回家。

而别的牛,一听到主人呼喊的声音,知道要去耕田地,立即飞奔起来,任凭主人拦,阻都毫无办法。有时四,五亇人,四,五根牛绳都无法甩到牛角上,(牛有特点,熟练耕田地的牛,只要牛绳甩到牛角上,牛就会乖乖站在那里不动,任主人摆布),有时侯,人脚下沒有站稳,在山上翻斤斗跌得乌青蟹黑是家常便饭。

黄草还会做贼,做贼还有一套无懈可击本领,从来没有被人抲牢过。转秋凉,山上的青草一天天枯黄了,嫩的柴叶也沒有了,但邻近林场场员种的蔬菜地却绿油油,引起牛群的注意,牛群的目标一致集中到蔬菜园。白天去偷吃,要被场员咤赶,几次交锋后,牛都狡猾起来,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化整为零半夜时光去偷吃过饱,黄草象烈马一样,从三,四丈宽的小溪一跃而过,象降落伞一样稳稳安全降落在菜园上,而别的牛就沒有这般本事,要盘绕小溪,找篱笆缺口,别的牛往往被场员抓特务一样抓住,而黄草不慌不忙,待场员到身边时,又从小溪一跃而回,龙骧虎步钻入密林,俗话讲,抓偷老婆不过间,抓偷树贼不过湾,抓勿到活证,只能对我讲,是你的牛把我的菜吃了,但没有证据,只能嘴巴讲讲,无法拿到蔬菜赔偿金。只能付之一笑了事。

冬天一到,别的牛都要牛主人从山上寻回家,而黄草却带着小牛乖乖四家,有时牛栏门关着,它就哞哞大叫,表示它带小牛回家了,冬天天气温暖时,要到附近矮山坡向阳的地方放牛,太阳下山时赶回牛栏,这叫冬天无牛是仙人,夏天无牛是癫人。(因夏天无牛向别人家借牛耕田要有人情面孔,急得团团转)。

小怕剃头,老怕放牛,老爸老了,不想养牛了。我又出门承包土地植棉,种蔬菜,又配备了手扶拖拉机,冬天无人放牛了,沒有办法,只得把黄草转让给别家,可这家从来沒有养过牛的仙人,不懂得调理牛,冬天用几根长稻草甩到黄草面前了亊,沒有用侧刀把稻草侧得短短的,没有用米糠或花籽饼拌到短稻草中,更沒有做到,牛夏天要有一口塘,冬天要有一间房,再更无有礼贤下士之心,懂的是赚是黄草利润,不懂给黄草下本。黄草也老了,身体的抵抗力不及年青的牛。黄草瘦了,最后黄草倒地起不来了,年青的兽医技不熟练,我得到消息,急匆匆去看黄草,蹲下身子,黄草用最后的力气,仰起头,抵了我胸膛几下,满意的眼神望着我,然后慢慢地永远闭上眼睛。





叶修德,笔名光不染农民,农闲时爱好看书看报,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李非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