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读书会,一年拆书300本,今天第279本,《80/20法则》。 本拆书稿正文3900字,阅读预估用时8分钟。 如果不方便文字阅读,也欢迎听音频,只是普通话不标准哦,↓ 《8020法则》拆读音频.m4a来自三七读书会葛叔00:0016:03 1 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理查德.科克,牛津大学本科毕业后,入职壳牌石油。 根据自己的商业观察,重订职业目标,去沃顿商学院MBA学习。 然后入职一家美国大型管理咨询公司,入职第一天,薪水就是上一份在壳牌石油工作薪水的4倍。 开始形成商业洞见: 努力和回报之间的联系,很松散;巨额收入,不是来自于勤奋工作。 转而加入贝恩管理公司,这是20世纪80年代全球最成功小型商业战略咨询公司。又离职,创办自己的咨询公司。 以上职业变更,都来自于本书的核心观点的衍变:
而后,因为自己赚钱的“80/20法则”,引起了自己的负疚感,卖出自己咨询公司的股份,转而做投资。 在自己的投资业务上,80/20法则依然有效:投资的20%,却赢来了80%的收入。 作者发现: 80/20法则,原来大家都知道,但是又被普遍忽视了。 于是作者开始重点推广80/20法则,写了13本畅销书,以80/20法则为主。比如《80/20法则》、《80/20个人革命》、《80/20生活经》、《高效管理的80/20法则》…… 《80/20法则》被翻译成31种语言,销售百万册。 但是因为感觉“这个概念我知道哇”,导致这个80/20法则,依然被普遍忽视。比如,我的这版《80/20法则》,中文版是2008年出版的,后来没有再版(老版本的销量,会成为再版或者加印的重要因素)。 此处,感谢峰帅的荐书。他在这条视频号里推荐了三本书,我买了、读了以后,都觉得很赞。推荐关注峰帅的视频号。↓ 峰帅聊营销 #聊营销 峰帅推荐的10本营销类书籍(上)。——这是我首次批量性荐书,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吧! #荐书 #市场营销 #营销学 视频号 顺便要声明:在这本书里,可落地的知识点抓手,不是很多。但正如80/20法则本身所提示的:为什么要学很多知识点呢? 知识点再多,关键的往往是少数。抓紧关键少数,长期践行,就对了。 基于这个出发点,本拆读稿不长。主要是推广“关键少数”的思维。 2 80/20法则是什么?不是什么? 80/20法则认为,少量的原因、投入和付出,将获得大量的结果、产出和回报。 换个句式:80%的结果、产出和回报,来自于20%的原因、投入和付出。 世界上的人,80%是右撇子,20%是左撇子。这是80/20法则么?不是的。这是单组数据。这样的单组数据,意义不大。 巧的是,80/20法则里的80和20加起来正好是100,会让人以为是一组数据。 80/20法则,必定是来自两组数据,且每组数据内部之和都是100,因为是100%嘛。 80/20法则示意图: 80%的产出,来自关键少数的20%投入 80/20法则,是笼统性的说法。比如:
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变体。而且变体未必是加起来=100。 比如,80/1.3——某年排档300部电影里,4部电影就占据了总票房的80%,那么表示为“80/1.3”。 比如,80/0.1——在英语里,平时80%时间里的语言,是由0.1%的单词构成的。英语词典里有50万个单词,但是80%的日常交流里,只用到700个常用单词。(不是忙着背新单词,而是把这700个单词听说读写到滚瓜烂熟,就能胜任80%的日常交流啦。) 如果把上述80%的日常交流,提高到99%的话,那么涉及到的单词,大概5000个,则可以表示为“99/1”。 比如,75/5——美国75%的家庭净资产,掌握在5%的家庭里,表示为“75/5”。 3 80/20法则的思维 80/20法则的思维是:“世界是不均衡的。我们不能平均主义。” 上一节里出现的80/1.3、99/1、75/5,有各种不均衡,但是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50/50。 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付出和回报之间,基本规律是:
重点是维持和优化后者。 80/20法则,既有分析层面的应用,这在理财、工业生产等精细化的数据分析里,有应用。 但是对于咱们大部分书友,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 不求具体的分析,比如究竟是80/20,还是75/5, 而是能时刻提醒自己,去抓住“关键的少数”。 4 80/20法则思维的应用原则 对80/20法则的运用,意味着我们要经常问自己:导致80%结果的关键少数是什么? 意味着要时刻提醒自己:
以上是书中原话,原汁原味。但是不过瘾,接下来我试着加上自己的理解,结合具体场景,来看80/20法则思维的场景化应用。
80/20法则思维的场景化应用 5.1年初flag 新年伊始,正是立flag的好季节。根据此前一对一咨询里的经验,总会见到一些小伙伴,列了很多条目标。 可以列很多条,面面俱到,不遗漏。但是要做提前的心理预期:
这几条是举例说明,更多展开,都是围绕着“不平均用力”。 5.2读书
5.3人脉
书里有个例子,蛮有意思。这位销售员口才不好,只卖出一本圣经,他非常想卖出第二本,怎么破?回去找到第一位也就是唯一的那位客户,成功地再卖给了他一本。 流量思维需要加超级用户思维。300路人,不如一位重度用户。 繁华三千,不如悉心呵护手中这瓢水。 5.4谈判 有的条款,是你想坚守住的。有的条款,是可以让步的。 但是在前大半场谈判里,都要守住。到最后小半场里,让步能让步的,从而来守住你想坚守的。 5.5 其他场景,欢迎在微信群里提出,咱们讨论哦。 6 80/20法则应用中的注意点:是少数,不是唯一。 导致80%结果的关键少数是什么? 要留意,是“关键少数”,而不是“关键唯一”。在我本职工作的生产运营管理里,在我作为六西格玛黑带的咨询业务里,最常见的降低不良率和降低成本。 以降低不良率为例,最基础的做法是“找到不良项目的top3”,或者按照帕累托不良图找到占据大部分的前几项。以下图为例,前三项不良的累计不良占据全部项目的76.4%,那么这前三项不良(毛刺缺边磕碰),则视为“关键少数”。
在现实生活里,见到蛮多的“为了确保我最重要的某一项指标,其余的我必须断舍离,得全部放弃了。” 只做输入,不做输出,那不是“只做最重要的事”,不是执行80/20法则。 媳妇和老妈掉水里了,救谁?放弃谁?这不是执行80/20法则。 定出“关键少数”,惊险地平衡,才让自己越来越技艺看涨、游刃有余。 7 80/20法则应用中的注意点:和长尾理论的平衡 长尾理论咱们会在一个月内解读,先大致了解。大意为:某些产品,每个订单的销售额很低,但总是有小订单,也能带来一些持续但是总量不大的销售。 你公众号里的某些文章、视频号里的某些视频,短期不成爆款,但是持续被翻起,带来些新粉丝。 长尾理论下的商品,属于不在“关键少数”,按照80/20法则,应该是被断舍离的。 按照我的理解,更合适的是,不完全放弃“不重要的多数”,而是分配极少的时间、精力。 比如写文章,应该是写读者感兴趣、能得到广泛阅读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在写作的时候值得多花时间。但是对于小众的话题,不是不可以写,而是要严格控制投入时间。 在读书领域,我认可“如果想精通某个领域,不求读很多本书,而是精读某些关键重点”。这样的做法,不代表放弃泛读,更合适的做法是,用速读的心法和手法,1个多小时快速读完一本书。【一年300本】,用4分钟朗读一本书的1000字精华,也是兼顾80/20和广度的不错措施。 8 80/20法则应用中的注意点:和“创新者的窘境” 按照创新教皇克里斯坦森的观点,大公司之所以不能创新,是因为不能及时转型去扶持新项目、新产品。 创新者的窘境,就在于总是守住既有的“关键的少数”。柯达、诺基亚,都是如此。 合适的理解是:80/20法则是动态的,预知到未来的“关键少数”是什么,进入第二条S曲线,是80/20法则和“创新者的窘境”协调共处之道。 欢迎延伸阅读,↓ 第209本,《第二曲线创新》 9 80/20法则应用中的注意点:托底 举两个例子吧。 在手机的卖点里,存在80/20:其中20%的关键卖点,引来了80%的客户。手机的关键卖点里,不包括安全,指充电的时候会起火的那种。但是因为充电起火带来的风险是致命的,所以对于手机厂商,在设计和生产环节,还是要严控电池和电路安全。 在自我成长方面,交通安全不会成为“关键少数”而占据大部分时间,但是还是予以必要的警惕。 防住致命风险,这是托底。 要留意,但是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不和80/20法则的关键少数发生冲突。 10 回顾 如果觉得拆读稿的前面部分太啰嗦,欢迎直接打包带走最后这5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