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流来袭,你的身体扛得住吗?

 JMT日本 2021-01-11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有多冷,大家都体会到了吧!

随着强冷空气的来袭,气温也越来越低,就在昨天,中国气象局还发布了2021年首个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提醒大家6-8号,是此次寒潮过程最冷时段,全国各地寒冷升级,10省区需小心冻伤。

至于为什么气温骤冷,也是有原因的,我国民间一直有“三九天”的 说法,“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的热量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的光和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冻哭人的“三九天”就要来了,疾病最爱在此时扎堆。

而三九天依旧需要出门的我们,该怎样预防疾病呢?

小心血管疾病,注意高血压

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

天气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变硬变脆,易导致血压升高。三九最冷天才是高血压的高发时期!

专家建议:冬天比平时更加频繁的测量血压。

推迟晨练,预防面瘫、呼吸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清晨寒冷,早上污染物堆积严重,容易诱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落下病根。室外吹风时间长,容易面瘫,口不能闭、口眼歪斜、流口水等症状。

专家建议:最好在下午三四点进行,以慢跑、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忌大汗。

适度泡脚

适度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补足阳气。

专家建议:用40℃的水泡脚,时长为15-20分钟。泡脚时间过长,人体反而虚弱。

洗澡莫贪热

冬天很多人洗澡贪热,洗得皮肤通红。洗澡锅热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血液流到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遇冷后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

专家建议:水温控制在37度左右。

开窗通风

冬季门窗紧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被称为“暖气综合征”。

专家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

同时,建议大家在冬季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

今冬新冠疫情可能与流感疫情叠加出现,给流行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无论是钟南山院士还是张文宏教授都曾在采访中表示过今年冬天可能随着天气变冷,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能力会变强,受国外疫情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疫情的反复。

近日来全球新冠肺炎又开始几何倍增长,每天都有大量的确诊数据更新,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远离密集人群,不聚会,戴医用防护口罩、勤洗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而近期国内多地出现的疫情确诊病例,让大家在寒冷的冬季增加几份担忧和紧张。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属于呼吸道病毒,可通过接触、飞沫等传播,且感染后症状相似,如咳嗽、发热等,严重时均可致死亡。研究显示,冬季干冷的环境、人们常在通风条件差的室内聚集等因素都有利于这两种病毒的传播。

新冠与流感疫情交织出现将使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对个人而言,也可能出现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情况,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因此,做好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在新冠疫苗成功研制并大规模接种前,预防新冠主要依靠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这些措施对预防流感也有效。此外,预防流感还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用。

专家提醒

新冠与流感“接踵而来”之际,人们需提高警惕,注意防护,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居家隔离,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或去医院就诊时规范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其实无论是否到冬季,疫情随时都有发生反复的风险。只是我们的防疫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人们的防疫意识比去年已经好了很多,所以即便是出现反复的疫情,相信我们也能控制住,我们终将战胜病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