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最近报道: 香港流感高峰期持续爆发,截至到7日夏季流感已累计327人死亡!整体死亡人数已超过香港2003年SARS爆发时水平。 香港卫生署公布,由5月5日截至8月2日,入住公立医院、经化验确诊为流感的人数共14713人,广东、东莞、珠海等地也发现病例! 流感来袭,一些妈妈开始恐慌 儿推可以应对吗? 打疫苗防流感,可行吗? 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好使吗? 大城市空气不好 孩子上学防不胜防怎么破? 预防流感,关键在哪里? 其实,关于这一类的问题,无论在我的儿推课还是公众号之前的专栏文章里,都会有所涉及,看完之前的文章,你们自会有所领悟。鉴于近期朋友圈还是不断的看到如下类似的评论和转发,于是我觉得还是有重申一遍的必要。 朋友圈的转发 卫生机构的科普 从西医角度来说,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应对的三大思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朋友圈的转发还是公众号的科普,基本是从这些这个角度来着手的。 而从中医角度来说,接触病原菌只是孩子发病的外因,人体如果正气很足,就不容易感招病邪(主要指细菌、病毒等外界的病原)。我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一批孩子都接触了病原携带体,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表现出生病。 因此,结合流感的应对,我想再次给给大家分享应对层面的一些建议。 儿推能不能对该病起效,关键点永远不在于它是什么样的致病细菌或病毒,而在于发现身体在哪里偏离平衡。 中医不是采用对抗思维,试图去杀死和消灭病毒,它是微生物,用对抗是很难赶尽杀绝。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身内环境,让病毒难以生存,疾病也就自然消失了。 还记得我们之前分享的案例汇总吗?在整个夏天和秋初,我们的学员妈妈们用绿宝书里的清热利湿穴方+三豆饮完胜了所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程基本不超过三天,而且孩子几乎不用经历任何疾病引发的痛苦!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在西医角度看来是没有特效药物的疾病;而中医认为,这样的疾病通常是体内“湿热邪气”导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小儿推拿以清利湿热为主,改变内环境,来促进孩子的康复,众多事实也证明这个思路是完全对症的。 因此,无论是流感的预防还是应对,儿推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起效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如疾病是以往错误的累积,应对的关键也在于日常养护的点滴。脾胃保健是提升体质的关键。 正如中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所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譬如渴而掘井,斗而铸锥,岂不晚乎?”意思是说疾病已经发生再治疗,就好比口渴时才去挖井取水,战争已开始才铸造兵器,一切都太晚了。 其实,这不仅仅适用于疾病的治疗,也适用于预防,预防不仅仅是当下的隔离,更在于在日常的点滴中逐渐提升孩子的正气。 具体怎么提升正气呢?《黄帝内经》中也已告诉我们答案:“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因此,无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最大的调节阀门就在生活中,不要仅仅想着用什么药,吃什么补品,或是怎么消毒隔离,而是清淡饮食、减少内热、放松心情、顺应天时、早卧晚起,让自己的身体处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外邪自然不易侵袭。 眼下正值秋初,我们要多了解秋季五运六气的特点,很多孩子因为在夏季没有合理的养护,体内滞留的邪气与外界里应外合,之前所积累的问题,就容易在秋季呈现,比如鼻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及肠胃问题都会涌现出来。因此,秋季当下的养生保健对儿童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著名儿科专家,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泰斗赵鉴秋教授传授小儿身体保健秘诀,她建议每年春天和秋天都要拿出一个月每天做一遍儿推保健,其余时间一周两次,她说,大量案例证明,这会是孩子一生健康的保证。 对于学习过小儿推拿的父母,可以结合孩子的情况做相应的辨证推拿。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在这里无法给出详尽的调理穴方。正宗儿推的精华主要在手穴上,手法看似简易,实则要求严格,没有学过的妈妈可以操作以下体穴进行日常保健。 搓中脘30,足三里30, 太冲30,涌泉30, 捏脊7 其实,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儿推的妈妈来说,最有效果又简便易行的当属推脾经,妙手莲华群里千余位妈妈已经用他们的实践不断的印证这一点。 推脾经,不仅仅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保有自己的正气,“四季脾旺不受邪”。而且生病期间的康复时间也大大缩短。 打疫苗、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能不能预防流感?了解了背后的原理,答案自然揭晓。思路,比方法更重要。 打疫苗这确实是一种预防方法,也确实有一定效果,但前提是孩子需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可以,要不很容易事与愿违。此外,疫苗的起效机理是通过人体对病毒的识别训练来达到的,而流感的病毒常常会“变身、易容”,狡猾的病毒一但变身、易容,疫苗就这道防线就形同虚设了。所以,还是提高自己的抵抗力才是王道。 至于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等这类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老百姓常说的“祛火”药,从中医理论讲、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都没有预防“流感”的作用。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辨证调理,防病保健也要根据身体的状态、季节、地域等多方面因去去考量。盲目的吃些“祛火”药,不仅不防病反而损伤脾胃,导致体质下降,事与愿违。 流感虽说是呼吸道传染病,但其实和我们的“嘴”关系非常大。脾属土,肺属金,培土生金,脾胃不好的孩子容易生病,不正当的喂养是目前削弱孩子抵抗力的主因。 流感虽说是呼吸道传染病,但其实和我们的“嘴”关系也非常大。饮食上要清淡素食为主,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遵循这个健康饮食原则。 我们常常有一个错误观念,多吃肉才有“营养”才有抵抗力,实际上,我们应该少吃或最好不吃,肉类荤腥、煎炸食物、甜食、奶制品、生冷食物。 中医认为这些食物助湿生热,酿痰化浊,损害脾胃,导致人体正气下降,易被邪气侵袭,孩子们如果大鱼大肉、各种饮料、甜食,很容易出现“积滞”“内热”的状态,这就为有害细菌、病毒们的繁殖、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还有孩子吃的凉性食物过多,“形寒饮冷则伤肺”比如冰淇淋、梨、猕猴桃、香蕉(即使煮水也是凉性的),牛奶、酸奶,这些都是凉性食物,吃多了不仅损伤脾胃阳,进一步也会导致肺的虚弱,肺虚弱了,呼吸道的各种病症就容易发生。 因此,面对未来各种病毒、传染病的来袭,我们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通过正确的养护来提升孩子的正气,那么无论是此次流感、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还是星状病毒等等都不是我们家长需要关注的重点,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目前孩子的体质,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和保健调理让孩子的体质处在平衡状态,这才是应对诸多疾病的根本之道。 作者:快乐牛妈(妙手莲华发起人) |
|